安尼亚拉号的影评 (34)

螺蛳粉兔 2019-01-28 00:21:28

1400W预算,就问谁还能做得更好

电影是根据诺贝尔文学奖得主Harry Mattinson的得奖小说《Aniara》改编的。我也不知道该叫小说好还是诗集好,因为整本书都是用诗写的,一首一首诗连起来的科幻故事。所以原著本身就非常难懂(瑞典语2以下的不要尝试阅读,脑袋疼),但好处就是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解读,也就...  (展开)
乌鸦火堂 2020-03-02 19:23:03

天大地大何以宅家?这部科幻片拍出了“流浪地球”的另一种形式

今天给大家简单说说一部小成本科幻电影,丹麦与瑞典合拍的这部《安尼亚拉号》(Aniara),小成本科幻片(2000W克朗,约1400W人民币),堪称反向“流浪地球”。在这个宅在家的日子里观看,别有一番韵味。 电影改编自瑞典诺贝尔奖得主哈里·马丁森(1904-1978)1956年的科幻诗歌...  (展开)
帅比五条悟 2020-03-28 02:10:20

宇宙无垠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看完《安尼亚拉号》,很震撼,同时又深感无力。人性和宇宙的无垠太令我触动了! 一、人性 1、对家乡的怀念,是人类远行时最强大的精神力量。 安尼亚拉号上有一个设施,名叫MIMA,它可以根据人的回忆,让人可以梦到自己心中地球最美丽的一面。安尼亚拉号在之前往返地球火星载客...  (展开)
TBC 2020-03-01 15:27:21

一部我没怎么细看,却走不出来的好片

安妮亚拉号太空流亡,可以这么理解更适合。 这是一部在物价超级贵的国家拍摄的成本超级小的科幻片,演员之类都是名不见经传的,特效和场景都比较简单,大场面更是没有。但基于的原作却是一部超现实主义的反浪漫科幻,我一段段看完,非常枯燥,甚至跳了许多尿点……但是看完最后...  (展开)
加州的Ken 2020-05-18 19:01:09

其实最不应该的,还是放弃希望!

600万年,那种遥远,是人类放弃希望的理由吗? 其实,即便是地球,也不过是个大号的没有动力的飞船而已,地球何尝不是如同一粒尘埃或者一个气泡,在浩瀚的宇宙中正在和太阳系一起缓慢地漂流呢?地球和电影中的飞船没有本质的不同,只是一个大一点,一个小一点而已。我们同样不...  (展开)
小哀瑶 2022-03-17 17:23:54

加油。

当舰长说出那句“我们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小星球”时我是天然抗拒的,如果它继续从社会学角度讲出又一个变形的《蝇王》故事的话。毕竟我深深认同人类不值得,不值得被拯救、不值得被馈赠,所以不必再观看又一个人性导向自我毁灭的实验了。然而这个方向的故事只是浅尝辄止,甚至毫...  (展开)
兔牙 2020-09-01 00:13:01

无聊才是罪恶源头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1,从地球逃难的人上了飞船成为了太空难民,太早忘记了自己是难民的事实,准备23天后到火星。然后开始夜夜笙歌。这是人过的日子吗?这是神仙过的日子!凭啥?还可以开性爱排队,还可以打电玩,结果居然那么多人把时间花费在一个叫MIMA的沉浸游戏里……真想送套赵忠祥老师配音动...  (展开)
冷子墨 2020-03-31 21:24:14

《流浪地球》的另类结局:六百万年后人类团灭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流浪地球》为国产太空科幻片历史掀开了新希望的序幕并且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不仅仅是它显示出中国电影工业的巨大进步,更在于它"带着家园去流浪"引发了深植于国人的乡土情怀的强烈共鸣。 恰如刘培强所说"从流浪地球计划启动的第一天起,就再也回不去了。"当人类开始踏上太空...  (展开)
xver 2024-03-28 12:18:52

如果有了燃料,但600年后才能回到地球,那舰上的人们还会愿意活下去吗?

如上。 如果有了燃料,但600年后才能回到地球,那舰上的人们还会愿意活下去吗?如果有了燃料,但600年后才能回到地球,那舰上的人们还会愿意活下去吗?如果有了燃料,但600年后才能回到地球,那舰上的人们还会愿意活下去吗?如果有了燃料,但600年后才能回到地球,那舰上的人们...  (展开)
完全凌乱了 2023-01-08 18:17:30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与电影美剧《第五大道》的设定类似,就是一艘原本用来度假的宇宙飞船出现了飞行故障,导致一船的游客再也无法到达目的地的故事。 [第五大道 第一季] 可令人唏嘘的是,这部电影是一个实打实的悲剧,而且更是有种将悲伤积水成渊的感觉。 女主是飞船上一个体验项目的负责人,起初...  (展开)
咖啡不解茶 2022-01-19 23:18:50

《安尼亚拉号》简评

流浪太空,多么浪漫又残酷的题材!我满怀期待的点开了这部电影,看到最后,怎么说呢,就这? 故事整体上我感觉只能说勉强合格。首先,故事的逻辑上存在诸多硬伤,比如,拥有这么多人的大型客船,因为一次事故丧失动力,被迫偏航,飞船上的生活已经如此舒适证明科技已经相当发达...  (展开)
你搞咩啊 2021-08-26 03:27:26

一些观影记录

这片子前边有股很大的阴谋论的味道,舰长那句我们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小星球一出来,味道就有了,搞不懂现在的科幻片为啥老要和哲学挂钩。。。我不是很爱探讨这些话题。。。 mima不知道是个什么东西。。。怎么会发展出自己的意识呢。。。好玄乎哦。。。这就是我不爱哲学的原因 捏...  (展开)
BE-48-60 2021-06-18 23:26:16

就这样缓缓离世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LSD味浓,迪厅光效,小成本下未来感并不突出。太空cult止于群交,人性之恶仅够生存,外星钢管就亮个相,没有献祭没有罪恶,没有变异没有独裁…《深空失忆》和《ANIARA》,是太空战场和太空坟场,是cynic和宿命论者,一个是史诗般的预言,充满自大的激情,一个是平静的绝望,就...  (展开)
妙介子 2021-06-12 21:02:29

希望或是绝望——《安尼亚拉号》

今天聊聊瑞典 / 丹麦电影《安尼亚拉号》。 片名Aniara (2018),别名星舰迷航:安尼亚拉号。 影片《安尼亚拉号》根据瑞典诗人、小说家、散文家、剧作家哈里·马丁森(Harry Martinson)1956年的文学作品《Aniara: An Epic Science Fiction Poem》改编。 原著是一部星际穿越题材...  (展开)
竹竹 2021-03-04 21:15:09

地球与安尼亚拉号的区别在于?

星河浩瀚,宇宙无边,美丽的地球已经焚烧殆尽,可悲的人类满怀期待奔向火星,弹丸之地,花无生命,唯独的意义,在于到达本身。期待与恐惧相辅相成,唯自我意愿被违逆为最痛苦。众生百态,淋漓尽致,权利与金钱退居二线,当歌舞不再升平,邪恶战胜理智,只有兽欲而不思考之时,...  (展开)
喜乐和顺郎 2021-01-03 21:21:33

我看《安尼亚拉号》

今天看了瑞典与丹麦合拍的电影《安尼亚拉号》。查了下资料,它是根据诺贝尔文学奖得主Harry Mattinson的得奖小说《Aniara》改编的。原著是诗歌体,散漫而宏大,囊括了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物学、哲学等很多主题。能改编成电影,难能可贵。更难得的是,这部电影的制片人、...  (展开)
泼猴儿 2020-12-31 12:44:31

杯中气泡

黑眼圈第十六观影日,瑞典导演佩拉•卡格曼和雨果•里尔亚作品《安尼亚拉号》。 科幻题材影片一直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人类命运的思考也常常成为该类影片探讨的主题。其中一个思路是充满对未来科技进步的欣喜与期望,这常常出现在二战以前的...  (展开)
渐上 2020-12-13 18:39:20

老外就矫情。虽然设定略有硬伤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希望是一种现实存在的东西,不是空想。如果我们剔除人性,假设这8000人团结一致为生存努力,那是否能坚持在飞船生活500万年呢?显然,不到30年,水槽里面的水变成褐色的时候已经说明大多设备开始老化了,在这个日常设备寿命都不到50年的飞船里面,要坚持500万年那是痴人说梦。...  (展开)
小越越 2020-10-15 00:00:25

跳看,最后一个类似地球的蓝色星球的出现已经到了几百万年,但那时舰船里的人早死光了, 一开始觉得是十佳的讽刺,但是如果从物种的角度来看,如果人类没有在绝望中毁灭自己,那么他们的后代就有机会遇见这份神赐的礼物, 到底什么是自由,希望?第一代舰船上的人沉溺于失去,...  (展开)
zhihuatanejo 2020-09-20 23:41:34

存在与时间:诗意地栖居需要一个希望

海德格尔将物体的“存在之无蔽”状态视为物之物性的体现,人之人性的体现为何,活出精彩、平凡、幸福、善良的人生大抵已是许多人无法完美承载的人生意义。 在解决存在的意义问题之前,还会面临是否存在的问题,如果自我意识、即兴行为、性格记忆构成了人的自我,那我们所认为的...  (展开)
<前页 1 2 后页> (共34条)

订阅安尼亚拉号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