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在马里昂巴德的影评 (189)

S/Z 2012-12-22 00:53:18

人是铁逼是钢,一阵不装憋得慌

阿多诺在谈论勋伯格的"无调性"(atonal)音乐革命时,说到这种革命的意义即在于:一旦它发生了,便不可能再回头了。当然作曲家可以继续写“有调性”的音乐,但它已经失去了之前的那种没有反思的直接性:这种重回“有调性”的谱曲只能当做对“无调性”的不满,再也不能是它自身了...  (展开)
限制为7个汉字 2009-06-16 21:23:19

去年在马里昂巴德

《去年在马里昂巴德》是导演阿伦雷乃(ALAIN RESNAIS)观念中的作品,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作为观众,无法在实践中去体验和感受影片的情感氛围,它以想像时空作为创作背景,我们难以断定影片中叙述的事情是否真实存在,也许有过,也许从未发生,它并非发生在镜头底下,而仅仅是...  (展开)
Maverick 2019-11-04 17:08:02

《去年在马里安巴德》电影剧本

《去年在马里安巴德》电影剧本 编剧/〔法〕阿仑·罗勃一格里叶 导演/阿仑·雷乃 译/黄雨石 引言 常常有人问我和阿仑·雷乃,我们是怎样合作编写和拍摄这部影片的。单是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须要阐明我们对电影表现手段的整套看法。 一个电影导演和他的剧本作者进行合作可以采取...  (展开)
卡列寧吃着🥐 2009-02-12 13:59:05

只有摄像机是真实的

我不熟悉阿伦•雷乃,我只想谈谈阿兰•罗伯-格里耶。 他是这部电影的剧本作者,法国新小说的代表人物。 我想强调一下他的叙述风格和文艺理念对这部电影的重要影响。 《去年在马里安巴》是格里耶受阿伦•雷乃之邀创作的所谓“电影小说”,看过小说之后再看电影,或者反过...  (展开)
鬼腳七 2014-08-04 00:06:02

迷之马里昂巴德

(文/鬼脚七) 《去年在马里昂巴德》属于这样一类影片,它无数被提及,被推崇,被奉上神坛,也避免不了被不屑,被忽视,被束之高阁。这是那些超越时代的作品的必然命运,但是好在伟大的作品不是为了被理解而存在的,它们要愉悦的不是漆黑影院的里寥寥几个观众,它们要...  (展开)
大灰狼的兔 2011-07-09 00:02:51

【资料】《去年在马里昂巴德》的纪录片解说词文稿

以下为关于《去年在马里昂巴德》的纪录片解说词 呵呵,作为了解一下背景是不错的资料,当然,这个导演对于《去年在马里昂巴德》的几种解读也颇为有趣。但仅供参考。个人并不完全赞同导演的观点。与其刨地三尺地去挖掘《去年在马里昂巴德》的社会意义主题思想等诸如此类的东西...  (展开)
费费 2021-04-10 18:11:40

印象派画作《在宫殿里对爱人许下诺言的女人》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去年 室外写生 1.摄影 每次按下快门,其实就是在决定绘画对象,我拿出相机开始捕捉镜头,寻求不同的角度。面对这样一座宫殿式的旅馆,我先是捕捉它在刺眼的阳光下给我们的纯轮廓的印象和黎明时从隔了无数层阴暗的面纱里细小的窗口中幽灵似的微光的点缀下的神秘印象,还有旅馆...  (展开)
把噗 2017-01-10 20:11:47

阿兰·罗伯-格里耶谈《去年在马里昂巴德》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去年在马里昂巴德》,因为它的题目,同样因为阿伦雷乃在此之前导演的几部作品,一下子就被阐释为一种心理学变奏,对失去的爱、遗忘、回忆的心理学变奏。人们最愿意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就是:那个男人和那个女人是不是真的去年在马里昂巴德相遇过,相爱过?年轻女郎是不是回忆起...  (展开)
Horace 2022-04-26 23:32:28

对《去年在马里昂巴德》的初步解读:时间与记忆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注意⚠️该文是作者年少不懂事时候的课程论文,前半部分总论的时间观实际上谬之千里。考虑后半部分对电影结构的解释又似乎有那么一点用处,因此也便不删除此文。各位读者请自行辨别。⚠️ ———————— 首先,本文将对时间观念的发展做一些介绍,区分古代...  (展开)
e心 2010-07-11 02:05:26

民间意识的觉醒

去年国际电影节时在影院重温黑白胶片版经典,终于看懂些:貌似中产阶级意识流神经质梦中喃喃自语,其实左岸新小说作家导演共谋颠覆法兰西封建专制禁锢思想洗脑残渣。X代表清醒的左岸作家和导演本人,a是被洗脑了的法国人民代表,a的丈夫是宫殿的专制统治者戴高乐化身,冷静执着...  (展开)
某个Charles 2020-03-26 18:59:55

琳达•迪特玛:《去年在马里安巴德》中的隐喻结构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罗伯-格里耶:《去年在马里安巴德》中的隐喻结构 作者:琳达·迪特玛,波士顿:马萨诸塞州大学 来源:boundary 2, Vol. 8, No. 3 (Spring, 1980), pp. 215-240,Published by: Duke University Press 翻译:Charles 说明:1.[ ]为译者注,()为论文作者注。 2.论文中对原小说...  (展开)
王雨果 2014-04-30 16:33:47

去年是一首诗

“你从来不像是在等我,但是我们总是碰头,在每一个转弯处,每一个矮树丛里,每一座雕像的脚下,每一座喷泉的池边,看起来仿佛,整个花园中,只剩下了你和我。我们偶尔说说话,讨论雕像的名字,树丛的形状,喷泉的水滴,天空的色彩,或者我们什么也不说。但你总保持一定距离,...  (展开)
王小民的吐槽 2018-04-17 23:37:32

《去年在马里昂巴德》:高出装逼一般段位的装逼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首先思考一个问题,《去年在马里昂巴德》是不是一部适合装逼的电影。 我认为不是。 因为一般明人不装暗逼,你装个逼,别人get到你的点,顺便对你产生滔滔不绝的景仰之情,还不把天聊死,这逼装得才舒坦。 比如说你跟我讨论电影,问我“最喜欢哪部电影啊?”,其实我心里马上就...  (展开)
张瞄神游十光年 2008-07-27 22:23:25

说说这部电影中的小游戏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下面是与主题关系不大的废话 ———————————————————————————— 很久以前我就听说过这部电影了,但我一直没看,原因如下:1、我对它有偏见——这是一部1961年的电影,我过去的经验是老电影总是不太容易品尝的,倒不是怕啃不动——我的印象中,还没有什...  (展开)
流雨不辛 2020-03-24 12:52:39

没有出口的迷宫(附剧情猜想)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首先简要评价一下吧: 1⃣️终极迷宫。语言、图像结构构筑的虚无中的现实,现实中的虚无。 究竟是先有当下,还是先有过去?过去=当下的碎片+催眠。 2⃣️天才的剪辑。任性的定格、闪回、消音、错位拼接,好一盘重组的拼图。 3⃣️他者与半空中无意义的字句,就像旅...  (展开)
V 2009-06-14 20:41:45

一部带有哲学意味的意识流电影

今年上海电影节的主题是纪念法国新浪潮电影50周年和希区柯克诞辰110周年。所以这次电影节上展映的、比较引人注目的就数新浪潮和希区柯克的电影作品。 今天下午在星美正大影城观看了这部名声在外的《去年在马里昂巴德》,里面一副几对男女在花园中的长镜头静止画面成了电影构图...  (展开)
Rafael Cao 2024-03-14 17:46:19

文字和影像之外

短评写的是文字和影像的关系,其实我真正想说的是:我原来以为“遗忘”是电影永远无法征服的彼域,一直到这部电影出现。作为一种效果的“遗忘”,在技术上很难被翻译进电影和小说,因为这两种形式都受制于篇幅的有限。但是格里耶将“回溯”的能量用到了极限,从而实现了情节的...  (展开)
冲鸭 2023-07-24 13:59:45

欣赏小黑裙的机会。

1 大饭店里的法国通尖史,精神气质却像极了杜拉斯。浓重的忧郁和夏日无法遣散的疲软,就像是印度支那的中国人房子,也像是领事馆发生的日常。 为了提高逼格,服装都是请可可香奈儿操刀制作。也反复出现了他标志性的小黑裙,在这里只是增加了气质的触感和韵味的嗅觉,让眼神变得...  (展开)
Chenshuhao 2022-02-07 01:58:52

时间水晶的碎片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去年在马里昂巴德》是一部被吉尔·德勒兹(Gills Deleuze)分类为“时间-影像(Time-Image)”类别的电影。在这部影片中,时间就像是一块被摔碎的水晶,每一个碎片都折射出故事的一部分,杂乱无章地散落在地上,任由人们拼凑出不一样的全貌。 这部电影体现了法国左岸派的拍摄...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后页> (共189条)

订阅去年在马里昂巴德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