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X档案 短评

热门 最新

638 蕊蕊 看过 2008-06-25 15:05:51

138王小波"时隔十年,再来考虑信仰问题,我忽然发现,任何一种信仰,包括我的信仰在内,如果被滥用,都可以成为打人的棍子、迫害别人的工具。渎神是罪名,反民族反传统、目无祖宗都是罪名。只要你能举出一种可以狂信而无丧失理智危险的信仰,无须再说它有其他的好处,我马上就皈依它——这种好处比

814 树木夕凉 看过 2007-11-28 00:48:00

好片!不过诺顿的人性转折来的太快了点,欠缺了点说服力.

99 左胸上的吸盘 看过 2006-05-14 16:00:25

导演是英国人,一直在美国工作。看这种片子,一定是期待看见纳粹大杀四方血流成河才过瘾啦,但是这片子完全不是,千万别误会,它讲一个过气新纳粹出狱,出狱了变阳痿了,然后教育崇拜纳粹的弟弟当个好学生,是个教育片来的!

612 凤凰妞 看过 2009-11-23 06:59:40

诺顿演技真是够拿一个小金人了。。。

286 浪味仙 看过 2009-05-21 21:39:12

Hate is baggage. Life's too short to be pissed off all the time. It's just not worth it.

547 朝暮雪 看过 2018-07-22 22:29:05

黑人是不幸的,黑人也是幸运的。至少还有那么多探讨黑人的电影,却没有几部探讨黄种人的电影。

420 影志 看过 2007-07-14 22:26:52

Has anything you've done, made your life better?

209 萨嘎摩多熊猫桑 看过 2010-08-05 11:34:52

被蒙蔽尚可原谅,丧心病狂的偏执才应当被"射杀"。所有人类中因种族、宗教、性向、地域、意识形态等的不同而造成的歧视,会否有彻底消灭的一天?

57 思阳 看过 2008-04-14 03:01:10

好莱坞的电影就不贯对中心的体现很紧凑,但是我还是觉得没新意,可能在美国关于种族歧视的事情谈得太多了,而这部片子对于种族问题的复杂性完全当不到《Crash》,当然,这个片子主要还是讲无谓的仇恨而不是真正的社会问题。

399 🦫 看过 2009-11-17 17:36:14

憎恨是包袱,生命短暂,不该老发火,根本不值得。

195 UrthónaD'Mors 看过 2010-08-22 23:07:10

我们的思想中都有一个本我和一个超我存在。本我就是我们的欲望,是我们的本来面目。而超我则是我们的理性,是我们用来约束自己的欲望的东西。在本我的支配下,我们都是野兽,而超我使我们压抑自己,成为一个良民。

121 十个斗的眼窝浅 看过 2012-08-03 23:01:24

被爆菊后大彻大悟!杀死2个黑人判3年,抢劫1台电视机判6年,到底是什么左右这些!种族歧视根深蒂固在某些美国人脑中,恨有色人种无所事事领失业金过活,恨占有本该是他们的职位!憎恨是包袱,生命短暂,不该老发火!有些报应会报应在最亲的人身上,真恨不得死的是自己!爱德华•诺顿演什么像什么!

103 Ocap 看过 2015-03-14 16:25:56

诺顿的谈吐竟有德尼罗既视感。转折和升华都有种小学作文式的牵强,依仗狱内一个黑人正面像和一场白人的浴室爆菊说明不了问题,在最关键的人格转变上处理欠奉。除此之外运镜、表演都是一流,影像黑白模糊肤色黑白,调配人性共有的灰。论种族问题,还是《撞车》诠释得最好。

69 刘小黛 看过 2010-05-29 18:33:02

我们不是敌人,是朋友。不要当敌人。尽管会一时冲动,但切勿伤害我们的友爱。再相逢时,美好回忆会再度浮现,让他们以更好的角度看待人类的本质。

67 欢乐分裂 看过 2013-10-14 20:34:51

转变太快欠缺说服力,和开场的杀气帅气不成正比;说教味较浓,仇恨不会轻易消失,憎恨是人类杀戮的毒牙,绝非靠“真善美”和所谓信仰能消弭;为诺顿加一颗星,只是仅靠演员演技,还真撑不起如此沉重宏大的主题。

22 有心打扰 看过 2012-03-29 16:58:59

最最最震撼性的结尾。种族、肤色、仇恨是否有一天可以结束?青春是一个坑,别人往里面丢什么,它就接收什么,所以,需要一个引导者,来归类这些东西。有时候别人并没有要你做什么,只是认为你需要了解而已。

22 AE86 看过 2010-09-02 21:43:41

我终于理解为什么爱德华·诺顿会被人当作演技之王一样的崇拜了 他确实担当得起 电影有些过于仰仗诺顿的演技了 感觉对主题探讨的不够深入

177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看过 2015-06-20 18:34:15

在美国教堂枪击案后重看这片真是分外感慨。以及,豆瓣的top250毫无数据说服力...

25 托尼·王大拿 看过 2010-04-10 02:12:11

整部影片太流于表象,很多镜头显得非常仪式化。过于强烈的对比——影像抑或是情节——使得影片说教意味太浓。

121 Mark Johnson 看过 2009-07-22 23:30:15

他和ian mckellen, tom hanks一起因为一个意大利片儿与那年的影帝交臂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