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焦虑

连续两届小金人儿电影,《国王的演讲》和《艺术家》都传达了声音焦虑这层意思。建议下一届,再颁给一部讲聋哑人或者讲一个人来到异乡感到语言“敌对”的故事。这样就足以形成声音焦虑奥斯卡三部曲。
“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人为什么要对别人说话?真正的交流是不可能的,何况说话大部分时候都带有表演的性质。所以,各种宗教修行基本上都要反对讲话、反对声音。有史以来,深味语言表达的无意义的智者也不乏其人,正所谓“道可道,非常道。”“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国王发现,他的演讲不是自己去说,而是一个意义的集合去说。他因不堪重负而恐惧,以致口吃。所谓礼,就是让人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说话做事,而要让自己的话体现对应的伦理和权力秩序。儿童因为不知礼,所以童言无忌。在这个意义上,谁又不是每天甘当超负荷的传声工具,或是发出一堆虚假的噪音?
默片时代的演员对电影的理解大概也是流动的摄影,而不是光影的戏剧。对有声的焦虑可以看作是对作为现代视觉艺术“元门类”的摄影的美学本质的执着。
对说话的焦虑,对声音的焦虑,确实是文明时代人类的一个基本困境。其实每个人都操持着不同的方言,却要永不停息地互相翻译。
有意思的是,当今这个信息时代,既有各种声音各种话语的连锁爆炸,让人不厌其烦,又因为电子产品的广泛使用,大大降低了用声音进行交流的必要性。各种宅人和电脑手机控,用新的沉默逃避着声音的无聊和羞怯。
“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人为什么要对别人说话?真正的交流是不可能的,何况说话大部分时候都带有表演的性质。所以,各种宗教修行基本上都要反对讲话、反对声音。有史以来,深味语言表达的无意义的智者也不乏其人,正所谓“道可道,非常道。”“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国王发现,他的演讲不是自己去说,而是一个意义的集合去说。他因不堪重负而恐惧,以致口吃。所谓礼,就是让人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说话做事,而要让自己的话体现对应的伦理和权力秩序。儿童因为不知礼,所以童言无忌。在这个意义上,谁又不是每天甘当超负荷的传声工具,或是发出一堆虚假的噪音?
默片时代的演员对电影的理解大概也是流动的摄影,而不是光影的戏剧。对有声的焦虑可以看作是对作为现代视觉艺术“元门类”的摄影的美学本质的执着。
对说话的焦虑,对声音的焦虑,确实是文明时代人类的一个基本困境。其实每个人都操持着不同的方言,却要永不停息地互相翻译。
有意思的是,当今这个信息时代,既有各种声音各种话语的连锁爆炸,让人不厌其烦,又因为电子产品的广泛使用,大大降低了用声音进行交流的必要性。各种宅人和电脑手机控,用新的沉默逃避着声音的无聊和羞怯。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