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 (十四胤祯 篇)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爱新觉罗·胤祯(十四)——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整部步步惊心见证了一个男人从懵懂到成熟的成长,这个人就是十四。
而若曦,就是他成长过程中关键的一环,她是他的初恋,是他擦身而过的眷念,是他一生等待的少年梦境。
而她,也许并不知道他的等待。
最初他对这个八哥府中的女孩子并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他猜她和十哥有情,所以打趣她、捉弄她,也曾被她一身红装惊艳,认定是个“娇柔美佳人”,却立即因为她和明玉打架的凶狠而打消了这个想法。但其实在少年十四懵懂的心里,若曦已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知为何脑海里总会浮现她给十哥搭小戏台唱生日歌的场景,在每次与若曦的交往中,也老是会提起这件事,耿耿于怀。
后来若曦和十三彻夜饮酒不归,八爷派人来找,她心下害怕,十四在一旁却没有了平时的笑意,柔声说:“别害怕,我帮你说情。”若曦很诧异,他们两个人的交情还没有好到主动帮忙求情的地步吧?恐怕连十四自己都不清楚,为什么会说出这样一句突兀的话。当若曦从八爷处出来时,十四和老十站在道旁一直等着她,此时若曦和老十交好,他担心若曦无可厚非,那么十四呢?他为什么也一起等着若曦?若曦心里怀揣着同样的疑惑,而十四那一句温柔话也没有的作风,不是正像我们小时候那些喜欢捉弄自己喜欢的人的男孩子一样吗?他的上心,完全出于自己的下意识,一种连自己尚理不清晰的情愫
十阿哥赐婚之后,若曦失魂落魄,对若曦早已上了心的八爷尚未开言,十四却柔声相劝,只是这时的十四还不懂若曦,他把若曦看得有些低,是一个年幼的不懂事的女孩子而已。却听到若曦说道:“我难过不是因为他的婚事,而是因为他的婚事是别人强推给他的!他并不想要!我难过是因为为什么自己的命运要听别人摆布,为什么不可以自己决定?”倒吸了一口凉气的十四振聋发聩,沉声道:“你疯了?这个别人可是大清的天子!”心里却隐隐约约被开启了什么。
他的才智能力原本就不在四爷八爷之下,之所以甘心投到八爷党,既是对八哥人格魅力的崇拜,也是因为年纪尚幼不足争位。可是若曦的一句话揭开了他心底不为人知的欲望——他也有出众的才华,他也有高贵的资格,为什么要屈居在别人的羽翼下,不能脱颖而出?
然而此时的十四年纪还是太小,他有一些触动却不甚明了,就像对若曦的感情,甚至比八爷更早,却理不清、讲不明,最终擦身而过。
时间没有给他过多的思考机会,八爷很快明确了自己对若曦的爱恋,飞雪漫步、玉镯定情,一切来得太快,身为八爷心腹的十四很快知道了这件事,心里必定有过挣扎和纠结,可是他对自己的感情太过看轻,又把八哥看得太高,竟生生把刚刚萌芽的爱恋压了回去。
但这并不表示他不再关注若曦,初恋的无疾而终和懵懂,反而让他更加关心她了,她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被印入眼里。
春节皇家的晚宴,先是十阿哥如火的目光,然后是十三的大笑,接着是八哥若隐若现的暧昧笑容,最后竟然还有把一切看在眼里玩味的四阿哥。十四陷入了纠结:若曦啊若曦,你到底想要什么?八哥的温润如玉?十三的豪爽不羁?老十的单纯热情?那么我呢?我的关怀,我的心意,你一点也察觉不到吗?我把你让给了八哥,你真的会得到幸福吗?
而后元宵节,他在酒楼遇到若曦和十三、绿芜一起嬉戏,他是真的生气了,他气她不顾身份和一个青楼女子并肩而坐,气她和十三如此交好,气她就这样辜负了他让爱八哥的心意。他拉着若曦去找八爷说理,吵得不可开交,却怎么也说不过坦荡自若的若曦。他憋闷拂袖而去,第一次这样失态。
再后来,他从若曦刻意的讨好中误会她和四爷有私,在爱慕怜惜、疑惑不解的复杂情绪中又多了一样气愤,所以在前半段的情节里,我们看到十四总是责怪若曦花心,他把所有罪都怪到了若曦身上,八哥爱而不得的痛苦,十哥遗憾错过的惦念,以及自己的那一份情。他懵懵懂懂地明白若曦的真诚、坦荡和无私,却不明白若曦并不属于这里,她最大的愿望是不被束缚。
他把若曦看得太轻,把自己对若曦的感情看得太轻,把和八爷的兄弟之情看得太重。他以为八爷会给若曦美好的未来,却没有给自己机会好好了解她,也没有给她机会爱上自己。
十四对若曦的爱情,随着现实的大军压境、自己在一次次教训中的成长而与日俱增。
一废太子,鲁莽的十四为八爷求情,被责打二十大板。第一次,他对自己的价值观进行了重新审视,义气原来并不是万能,他被打了,八哥一样失宠,甚至因此更被康熙怀疑自己的儿子们“尊兄无父”。他突然开始有些理解若曦对争夺皇位的恐惧,对未来不可把握的惶惑。随即,他手书了“安好,勿挂”四字传给若曦(电视剧中改成了八爷所写),墨迹淋漓,力透纸背。他让她不要担心,免得她一人在深宫中担惊受怕。
随后若曦生日,十四也心心念念想为她完成一个心愿,却听到若曦说“最紧要的是你们都好好地,我们大家都好好地”。十四没有说话,心里的感动又岂是只言片语所能说清。随后若曦说自己要摘花,不摘就要等到明年了。十四听完却一愣,霎时间万般情思涌上心头,喃喃念道:“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这诗既是念给若曦的,更是念给自己的——我曾经有机会告白心中所爱,却在懵懂中轻易放手,如今我终于明白自己对你的爱,你却早已心有所属。
他后悔了,在八爷爱上她之前就不该犹豫。如今无论若曦这枝花开得再好再美,与他却再无关联。
第二次去草原,十四是抗旨去给八哥通风报信。此番行动凶险非常,九死一生,越少人知道越好,可他却去找了若曦,虽然这种信任不是基于对若曦人格的信心,而是对他们情分的信任,却足以看出十四对若曦的情意已深。看到若曦的手被马缰勒伤了,他微微蹙眉,说“八哥又该心疼了”,心里却比八爷的痛更深了一层——连关心她,都要冠上八哥的名义。
所以后来他和若曦在敏敏面前装情侣,于十四简直就是一场美梦,他虚构着和若曦的相爱,把若曦给十哥唱歌的段子安在自己身上。他多希望那真的是他啊!起码被若曦喜欢过,起码在若曦的心里,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可他现在只是她的朋友,她的所有关照都不可避免地带上了八哥的原因,他的一往深情,她从未发现。
若曦终于爱上了八爷,十四也替八哥高兴,但高兴之余却总是有那么一丝惆怅。他向若曦作揖喊着嫂子,感叹说八哥终于得偿所愿。看着八哥和若曦沉浸在爱情中开心的样子,他庆幸自己的选择是对的,可是却怎么也止不住感伤。
可惜若曦和八爷甜蜜过后,却以分手告终,十四又再一次在若曦和四爷的眉眼中看到了古怪。他惊怒难当,为什么会这样?若曦和八哥不是都幸福地在一起了吗?他愤怒地捏着若曦的胳膊逼问她,看她流泪,心里又恨又痛,恨她辜负了八哥一片深情,无意中也辜负了自己的成全,“你就不会心痛吗?......原来还是会痛的,这样会不会让你知道别人的疼呢?得到又失去的苦痛,不如从未得到过!”此时的十四,对若曦的误会已经到了极点,给她下了水性杨花的定性。
第三次草原之行,若曦找到十四,商量敏敏的事。十四正生着若曦的气,完全不理她,但看到若曦吓得发颤,还是推说身体不适,直身离开,替她解围。而当敏敏知道真相责骂若曦时,他一把拉起下跪的若曦,对敏敏说有气冲我来。又告诉若曦把罪状都推到自己身上,解释自己身为阿哥不会有性命之虞。到这时候的十四,还是不明白若曦,她是绝对不会在这样的情况下弃他不顾的,也许,这就是他们最终也没有相爱的原因吧。
看着若曦为了他和敏敏赌命赛马,十四的心在这一刻彻底沦陷。
他忙着把吓迷糊的若曦抱上马,窝在自己的怀里,不停叫着“若曦,若曦,还好吗?”并悄悄收起来那根若曦扎伤马匹、象征着她为自己拼命的金钗(电视剧中删掉了这一段),处处柔情,处处深情,完全不管自己还在生她的气,也不管她曾是八哥爱的女人。后来看到皇上不肯放过他们,逼问若曦到底为何非赢不可,曾经深爱若曦的八爷没有任何救的意思,他却跳了出来,跪倒在地,打算承担一切罪责。
等到他和若曦一起去了十三处,看到了若曦和十三相处的坦荡,他才恍然大悟——这么多年来,原来我误会了她,原来我看低了她!她不是水性杨花,那是一种超越了他时代的平等自由,一种他从未想过的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此刻的十四再不羡慕八爷曾和若曦相恋,也不羡慕四爷和若曦如今的暧昧,而是更羡慕十三——到目前为止,十三是唯一一个真正走进若曦心里的人,即使无关风月,但若曦待他如命,给他的心里地位无人撼动!于是当若曦表示不愿听他说朝堂上的纷争时,他又窘又怒:“我哪里比不上十三哥,为什么如今我诚心相待,你却如此?!”他第一次学会了嫉妒和不甘。他想知道自己在她心里的分量,却又不知如何询问,他们既不是情人也不是知己,若曦舍命搭救也还是掺杂着自救、与八哥情意等种种原因。十四在若曦那里感到了卑微。
他已经错过了和若曦的爱情,不能容忍自己在她的心里一无是处。
再后来的元宵节,十四从九爷手中就下绿芜,他曾经那样不屑的风尘女子。他开始真正懂得尊严和平等,懂得人本身的价值。若曦已经影响到了他的价值观,此时的十四,正处于一个成长的关键点:八哥的阴影让他逐渐烦躁,他想独自撑起一片天,为自己,也为向她证明自己并非一无是处。
此时的十四,对若曦也开始有了真正的理解,他努力学习着十三,用心去了解她、爱护她、信任她。跨过年少的懵懂和多疑,十四终于成熟了。
太子请婚,十四抓住机会,渐渐铺开了自己的棋局。
此时的十四,机心已显,不再是多年前那个为了兄弟情意不顾一切的鲁莽阿哥了。
若曦托他还镯子,他却盘算着镯子若自己直接拿去还,八哥必定对他的企图起疑,若等他自己发现了再去还,就刚好可以体现自己的犹豫和为难;
朝堂之上,八爷党陷害四阿哥,十三出来顶罪,八爷党不知如何处理之时,十四猛地站起,上前几步磕头道:“据儿臣看,此事应非四哥所为。四哥心性寡淡,常在府中参禅念经,平日又最是孝顺体谅皇阿玛心意。绝不会做出如此大逆皇阿玛心思的事情。”实则是告诉众人转移目标。而这话,也正中康熙下怀,他最想看到的不过是阿哥们之间兄友弟恭,十四此言深得他心。可是十四作为八爷党已久,又和四爷不和,怎会此时出言相救?他不过是抓准了康熙的心意,又面临十三威胁,顺水推舟罢了。
接下来十三被囚,四爷被贬,若曦把这一切罪过归给了八爷党,对十四也不加理睬。他去看她,她装作听不见,他又难过又委屈,却又实在没有理由辩解,只道”你岂能厚此薄彼?再说,很多事情只是立场问题,幷无对错。难道我在你心里就如此冷血吗?”
没了四哥,没了八哥,你心里却对我怨恨至深。
若曦为十三求情在雨中罚跪那一幕,是十四压抑感情的淋漓展现。
他远远看见若曦和四爷相拥在雨中,心里伤痛难抑,却第一次违背了八哥的意愿,道:“八哥请先回,我有事要问她。”用伞遮住她,拿出了她最爱的芙蓉糕,看着她狼吞虎咽,急忙要她慢点儿。她探头去和雨水,他没拉住,用心疼的语气嗔怪。
如此细腻的照顾与爱护,早已不在四爷与八爷之下。
“值得吗?”他软声道,“若是我,你还会如此吗?告诉我实话,就算看在我们从小相识的情分上。”
今天我只要这一个答案,我在你的心里究竟有没有位置。
听到若曦明确的答案,他笑了,道:“即使没有八哥,你也会帮我的,对吗?”原来他还是对多年前她的那份情谊耿耿于怀!看到这里,我突然很难过,他的付出、他的用心、他的深情,如此深厚却卑微,要的只是一个确定的位置罢了。
得到了肯定的答案,十四深看了她一眼,转身而去。这样的答案让他下定决心去冒险,为了弥补自己对十三的良心,为了得到康熙的信任,更是为了若曦。他在康熙门外跪了一夜,那一夜涵义复杂,但若曦所占的分量,绝对是重头。此时的十四已经不在意四爷的存在了,因为在若曦的心里有他的位置,和十三一样无人撼动的位置,此生无憾。
至此,十四对若曦已经无可救药,他愿意花一生的时间去保护她,不管她是否爱她,是否会和她在一起。
十四因为十三求情的事件,得到康熙器重,渐渐开始走上舞台,终于摆脱了八爷的阴影。可是他太想出头了,明显得连若曦都看了出来,用狐狸比喻他对皇位的觊觎,于是在毙鹰事件上,他与八爷和若曦都生了嫌隙。后来若曦因为不愿被赐婚给他,被罚去了浣衣局,不明就里的十四一直追问她原因,若曦却只是淡淡的,让想帮忙的他无可奈何,只能尽力打点上下,让她好过一些。
十四政治生涯中最辉煌的一幕拉开了,出战西北大胜而回,被封大将军王。宫里到处流传着他的事迹,姑娘们把他奉为心中的偶像。若曦听着那些神奇的事迹,不禁也想,这是我认识的十四吗?如今的他,会是个什么样子?却不知道他做了这么多,获得这么告的荣誉,得到这么多人的崇拜,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想让她看看,他不是一无是处,他可以驰骋天下,他有足够的能力保护她。
荣耀而回的那天,十四第三次开口请求娶若曦。他要娶了她,好好对她,不让她再受苦。面对执着的十四,康熙只能告诉了他当年贬谪若曦的真相,十四才知道,当年若曦竟是为了不嫁给他,不惜被贬受苦!那一刹那,真相击垮了十四所有的骄傲,击垮了他这么多年来的努力和奋斗,让他所有的成功看上去都像可笑的讽刺。他拿到了那求了六年的赐婚圣旨,看着眼前早已被苦难刻下了沧桑的若曦,心下痛苦,他淡淡说我当你是朋友,却不知道这句话的背后隐藏了他多少年的等待和绝望。此时的十四,不见了少年时的血气方刚,永远都那么淡淡地笑着,却更显得寂寞无奈。
为什么?为什么四爷在家做闲富贵人不理你的死活,你却愿意在这里受苦为他守节?为什么我做了那么多努力,都不能让你爱上我?那么多不甘和悔恨,到了嘴边只剩一句“值得吗”。若曦反问他,你如此待我,值得吗?原来自始至终,她都不明白他的感情,她的心里早有了别人,无可替代。十四拿着一道沉重的圣旨离开,也不逼迫她,只说你若不想再这里呆了,随时可以找我。
你想要什么,只要我有,全都给你
四爷登基,十四从荣耀的巅峰又跌到了谷底。
若兰病重,在八爷府上,他再次见到了若曦,他又怒又怨,为什么四爷得到了一切,却不给她名分?于是他逼问她想不想出宫,最想说的,却是你愿不愿意离开他跟我走。若曦的回答却是割舍不下。
十四如雷轰顶,原来她如此爱他,就算会情义两难,就算他待她并不好,她还是舍不得他!悲哀痛苦嫉妒不甘,在这一刻化成一声浅笑。
十四被罚去了守皇陵,从此不问世事。可是他的心中还有牵挂,他深爱的若曦,他存疑的继位真相。九爷十爷还在做纠缠,最有资格争夺的他却什么都没有做。他只要若曦见他一面,亲口给他一个放手的理由。他安排了人在若曦周围,一首《归去来》,一句“只要愿意割舍,二七必如所愿”。他用自己的方式爱着她,护着她,轻轻提醒她自己的承诺。他只是要她知道,他在世界的一个角落里,等着她。
他又一次开始了漫长的等待。
终于他等到了若曦,当他收到十三传来的消息时,那是怎样的高兴和心痛:高兴,若曦终于要来了,他终于可以成为她的依靠,可以保护她;心痛,要怎样的两难,她才会下定决心离开那个她深爱的四爷,她在重重深宫之中,遭受了怎样的痛苦!他义无反顾地取出了多年前那道圣旨,那道原本可以早点解脱若曦的圣旨,向雍正请婚。若曦也被震撼了,原来他赫赫战功所要的赏赐竟是她,原来他曾有可以强行带走她的理由,可是他没有。他给了她想要的,只默默地守候。
此时的若曦,才终于明白了十四这么多年的情意。
十四笑盈盈地在门口,看着若曦兀自扯下的红盖头,知道一切都是名义上的罢了。然而,他已经知足了,她想要自由安宁,他给她。每日陪她说话,生活上事无巨细地照料,他做着一切他能做的,像弥补少年时无法得到的初恋时光。对于若曦,他既不是星星,也不是月亮,却是另一处独特的风景,默默在一旁,为她遮风挡雨。
我很喜欢书中嫡福晋寿辰那一段,台上演着熟悉的麻姑拜寿,若曦和十四默契地四目相对,两个人跨越了时光,好似又回到了年少时候——那时她还活泼,那时他还单纯,她的笑容宛如春花,他的目光好似清泉,他们刚刚初识,没有沧海桑田,没有两鬓斑白。
夜晚两人聊天饮酒,十四问出对继位的疑惑,若曦却还是为了四爷骗了他,但已经不重要了,他得到了死心的理由,用最深的信任搁下了这桩心事。他睡着了,若曦倒茶给他,他笑道:“我醉糊涂了,以为是做梦,竟真是你喂我茶喝。”他梦过多少次,她在他的身边?
然而他们最终还是敌不过时间,她油尽灯枯。他去看她,却听到她叫“胤禛”,那个人不是他,但他却答道:“是,我来了。”他是自欺欺人,可如果连自己都不欺骗自己,他怎么能熬过这余下的日子?
若曦倒在他的怀里,说”把我化骨扬灰,我不想被虫子吃”,他捂住她的嘴,不让她再说下去,眼泪却已经撑不住。
“若曦,如果有来世,你还会记得我吗?”朦胧中,他轻轻问道,没有今生,来生能再相遇,也许也不错。
若曦却道:“我要多喝几碗孟婆汤,把你们都忘了,你也忘了吧,把一切都忘了,好好活着。”
感觉到她猛地一沉,身子渐渐凉了下去,十四纹丝不动,只紧紧抱住她,把头贴在她的发间,将此生最深沉的爱情,化成眼泪,滴落在她的衣襟。
最后那一段,站在十四的角度,我倒宁愿四爷没有来抢走若曦的骨灰。十四躲在灵堂的一角,抱着若曦的骨灰盒,捏着那根珍藏多年的金钗,他最终还是没有把情意告诉她,但她那么聪明,一定会明白吧。
这是十四一个美丽的梦,一个做了一生都不愿醒来的梦。当年他来得最早,却又步步错过,只能默默成为大戏的一角,尽力守护她,无私坦诚却痛苦难抑。但他最终还是满足的,他陪她度过了风风雨雨,陪她到最后一刻,也算是一种幸福。
曾经爱过,如今也可以无怨地告别。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整部步步惊心见证了一个男人从懵懂到成熟的成长,这个人就是十四。
而若曦,就是他成长过程中关键的一环,她是他的初恋,是他擦身而过的眷念,是他一生等待的少年梦境。
而她,也许并不知道他的等待。
最初他对这个八哥府中的女孩子并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他猜她和十哥有情,所以打趣她、捉弄她,也曾被她一身红装惊艳,认定是个“娇柔美佳人”,却立即因为她和明玉打架的凶狠而打消了这个想法。但其实在少年十四懵懂的心里,若曦已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知为何脑海里总会浮现她给十哥搭小戏台唱生日歌的场景,在每次与若曦的交往中,也老是会提起这件事,耿耿于怀。
后来若曦和十三彻夜饮酒不归,八爷派人来找,她心下害怕,十四在一旁却没有了平时的笑意,柔声说:“别害怕,我帮你说情。”若曦很诧异,他们两个人的交情还没有好到主动帮忙求情的地步吧?恐怕连十四自己都不清楚,为什么会说出这样一句突兀的话。当若曦从八爷处出来时,十四和老十站在道旁一直等着她,此时若曦和老十交好,他担心若曦无可厚非,那么十四呢?他为什么也一起等着若曦?若曦心里怀揣着同样的疑惑,而十四那一句温柔话也没有的作风,不是正像我们小时候那些喜欢捉弄自己喜欢的人的男孩子一样吗?他的上心,完全出于自己的下意识,一种连自己尚理不清晰的情愫
十阿哥赐婚之后,若曦失魂落魄,对若曦早已上了心的八爷尚未开言,十四却柔声相劝,只是这时的十四还不懂若曦,他把若曦看得有些低,是一个年幼的不懂事的女孩子而已。却听到若曦说道:“我难过不是因为他的婚事,而是因为他的婚事是别人强推给他的!他并不想要!我难过是因为为什么自己的命运要听别人摆布,为什么不可以自己决定?”倒吸了一口凉气的十四振聋发聩,沉声道:“你疯了?这个别人可是大清的天子!”心里却隐隐约约被开启了什么。
他的才智能力原本就不在四爷八爷之下,之所以甘心投到八爷党,既是对八哥人格魅力的崇拜,也是因为年纪尚幼不足争位。可是若曦的一句话揭开了他心底不为人知的欲望——他也有出众的才华,他也有高贵的资格,为什么要屈居在别人的羽翼下,不能脱颖而出?
然而此时的十四年纪还是太小,他有一些触动却不甚明了,就像对若曦的感情,甚至比八爷更早,却理不清、讲不明,最终擦身而过。
时间没有给他过多的思考机会,八爷很快明确了自己对若曦的爱恋,飞雪漫步、玉镯定情,一切来得太快,身为八爷心腹的十四很快知道了这件事,心里必定有过挣扎和纠结,可是他对自己的感情太过看轻,又把八哥看得太高,竟生生把刚刚萌芽的爱恋压了回去。
但这并不表示他不再关注若曦,初恋的无疾而终和懵懂,反而让他更加关心她了,她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被印入眼里。
春节皇家的晚宴,先是十阿哥如火的目光,然后是十三的大笑,接着是八哥若隐若现的暧昧笑容,最后竟然还有把一切看在眼里玩味的四阿哥。十四陷入了纠结:若曦啊若曦,你到底想要什么?八哥的温润如玉?十三的豪爽不羁?老十的单纯热情?那么我呢?我的关怀,我的心意,你一点也察觉不到吗?我把你让给了八哥,你真的会得到幸福吗?
而后元宵节,他在酒楼遇到若曦和十三、绿芜一起嬉戏,他是真的生气了,他气她不顾身份和一个青楼女子并肩而坐,气她和十三如此交好,气她就这样辜负了他让爱八哥的心意。他拉着若曦去找八爷说理,吵得不可开交,却怎么也说不过坦荡自若的若曦。他憋闷拂袖而去,第一次这样失态。
再后来,他从若曦刻意的讨好中误会她和四爷有私,在爱慕怜惜、疑惑不解的复杂情绪中又多了一样气愤,所以在前半段的情节里,我们看到十四总是责怪若曦花心,他把所有罪都怪到了若曦身上,八哥爱而不得的痛苦,十哥遗憾错过的惦念,以及自己的那一份情。他懵懵懂懂地明白若曦的真诚、坦荡和无私,却不明白若曦并不属于这里,她最大的愿望是不被束缚。
他把若曦看得太轻,把自己对若曦的感情看得太轻,把和八爷的兄弟之情看得太重。他以为八爷会给若曦美好的未来,却没有给自己机会好好了解她,也没有给她机会爱上自己。
十四对若曦的爱情,随着现实的大军压境、自己在一次次教训中的成长而与日俱增。
一废太子,鲁莽的十四为八爷求情,被责打二十大板。第一次,他对自己的价值观进行了重新审视,义气原来并不是万能,他被打了,八哥一样失宠,甚至因此更被康熙怀疑自己的儿子们“尊兄无父”。他突然开始有些理解若曦对争夺皇位的恐惧,对未来不可把握的惶惑。随即,他手书了“安好,勿挂”四字传给若曦(电视剧中改成了八爷所写),墨迹淋漓,力透纸背。他让她不要担心,免得她一人在深宫中担惊受怕。
随后若曦生日,十四也心心念念想为她完成一个心愿,却听到若曦说“最紧要的是你们都好好地,我们大家都好好地”。十四没有说话,心里的感动又岂是只言片语所能说清。随后若曦说自己要摘花,不摘就要等到明年了。十四听完却一愣,霎时间万般情思涌上心头,喃喃念道:“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这诗既是念给若曦的,更是念给自己的——我曾经有机会告白心中所爱,却在懵懂中轻易放手,如今我终于明白自己对你的爱,你却早已心有所属。
他后悔了,在八爷爱上她之前就不该犹豫。如今无论若曦这枝花开得再好再美,与他却再无关联。
第二次去草原,十四是抗旨去给八哥通风报信。此番行动凶险非常,九死一生,越少人知道越好,可他却去找了若曦,虽然这种信任不是基于对若曦人格的信心,而是对他们情分的信任,却足以看出十四对若曦的情意已深。看到若曦的手被马缰勒伤了,他微微蹙眉,说“八哥又该心疼了”,心里却比八爷的痛更深了一层——连关心她,都要冠上八哥的名义。
所以后来他和若曦在敏敏面前装情侣,于十四简直就是一场美梦,他虚构着和若曦的相爱,把若曦给十哥唱歌的段子安在自己身上。他多希望那真的是他啊!起码被若曦喜欢过,起码在若曦的心里,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可他现在只是她的朋友,她的所有关照都不可避免地带上了八哥的原因,他的一往深情,她从未发现。
若曦终于爱上了八爷,十四也替八哥高兴,但高兴之余却总是有那么一丝惆怅。他向若曦作揖喊着嫂子,感叹说八哥终于得偿所愿。看着八哥和若曦沉浸在爱情中开心的样子,他庆幸自己的选择是对的,可是却怎么也止不住感伤。
可惜若曦和八爷甜蜜过后,却以分手告终,十四又再一次在若曦和四爷的眉眼中看到了古怪。他惊怒难当,为什么会这样?若曦和八哥不是都幸福地在一起了吗?他愤怒地捏着若曦的胳膊逼问她,看她流泪,心里又恨又痛,恨她辜负了八哥一片深情,无意中也辜负了自己的成全,“你就不会心痛吗?......原来还是会痛的,这样会不会让你知道别人的疼呢?得到又失去的苦痛,不如从未得到过!”此时的十四,对若曦的误会已经到了极点,给她下了水性杨花的定性。
第三次草原之行,若曦找到十四,商量敏敏的事。十四正生着若曦的气,完全不理她,但看到若曦吓得发颤,还是推说身体不适,直身离开,替她解围。而当敏敏知道真相责骂若曦时,他一把拉起下跪的若曦,对敏敏说有气冲我来。又告诉若曦把罪状都推到自己身上,解释自己身为阿哥不会有性命之虞。到这时候的十四,还是不明白若曦,她是绝对不会在这样的情况下弃他不顾的,也许,这就是他们最终也没有相爱的原因吧。
看着若曦为了他和敏敏赌命赛马,十四的心在这一刻彻底沦陷。
他忙着把吓迷糊的若曦抱上马,窝在自己的怀里,不停叫着“若曦,若曦,还好吗?”并悄悄收起来那根若曦扎伤马匹、象征着她为自己拼命的金钗(电视剧中删掉了这一段),处处柔情,处处深情,完全不管自己还在生她的气,也不管她曾是八哥爱的女人。后来看到皇上不肯放过他们,逼问若曦到底为何非赢不可,曾经深爱若曦的八爷没有任何救的意思,他却跳了出来,跪倒在地,打算承担一切罪责。
等到他和若曦一起去了十三处,看到了若曦和十三相处的坦荡,他才恍然大悟——这么多年来,原来我误会了她,原来我看低了她!她不是水性杨花,那是一种超越了他时代的平等自由,一种他从未想过的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此刻的十四再不羡慕八爷曾和若曦相恋,也不羡慕四爷和若曦如今的暧昧,而是更羡慕十三——到目前为止,十三是唯一一个真正走进若曦心里的人,即使无关风月,但若曦待他如命,给他的心里地位无人撼动!于是当若曦表示不愿听他说朝堂上的纷争时,他又窘又怒:“我哪里比不上十三哥,为什么如今我诚心相待,你却如此?!”他第一次学会了嫉妒和不甘。他想知道自己在她心里的分量,却又不知如何询问,他们既不是情人也不是知己,若曦舍命搭救也还是掺杂着自救、与八哥情意等种种原因。十四在若曦那里感到了卑微。
他已经错过了和若曦的爱情,不能容忍自己在她的心里一无是处。
再后来的元宵节,十四从九爷手中就下绿芜,他曾经那样不屑的风尘女子。他开始真正懂得尊严和平等,懂得人本身的价值。若曦已经影响到了他的价值观,此时的十四,正处于一个成长的关键点:八哥的阴影让他逐渐烦躁,他想独自撑起一片天,为自己,也为向她证明自己并非一无是处。
此时的十四,对若曦也开始有了真正的理解,他努力学习着十三,用心去了解她、爱护她、信任她。跨过年少的懵懂和多疑,十四终于成熟了。
太子请婚,十四抓住机会,渐渐铺开了自己的棋局。
此时的十四,机心已显,不再是多年前那个为了兄弟情意不顾一切的鲁莽阿哥了。
若曦托他还镯子,他却盘算着镯子若自己直接拿去还,八哥必定对他的企图起疑,若等他自己发现了再去还,就刚好可以体现自己的犹豫和为难;
朝堂之上,八爷党陷害四阿哥,十三出来顶罪,八爷党不知如何处理之时,十四猛地站起,上前几步磕头道:“据儿臣看,此事应非四哥所为。四哥心性寡淡,常在府中参禅念经,平日又最是孝顺体谅皇阿玛心意。绝不会做出如此大逆皇阿玛心思的事情。”实则是告诉众人转移目标。而这话,也正中康熙下怀,他最想看到的不过是阿哥们之间兄友弟恭,十四此言深得他心。可是十四作为八爷党已久,又和四爷不和,怎会此时出言相救?他不过是抓准了康熙的心意,又面临十三威胁,顺水推舟罢了。
接下来十三被囚,四爷被贬,若曦把这一切罪过归给了八爷党,对十四也不加理睬。他去看她,她装作听不见,他又难过又委屈,却又实在没有理由辩解,只道”你岂能厚此薄彼?再说,很多事情只是立场问题,幷无对错。难道我在你心里就如此冷血吗?”
没了四哥,没了八哥,你心里却对我怨恨至深。
若曦为十三求情在雨中罚跪那一幕,是十四压抑感情的淋漓展现。
他远远看见若曦和四爷相拥在雨中,心里伤痛难抑,却第一次违背了八哥的意愿,道:“八哥请先回,我有事要问她。”用伞遮住她,拿出了她最爱的芙蓉糕,看着她狼吞虎咽,急忙要她慢点儿。她探头去和雨水,他没拉住,用心疼的语气嗔怪。
如此细腻的照顾与爱护,早已不在四爷与八爷之下。
“值得吗?”他软声道,“若是我,你还会如此吗?告诉我实话,就算看在我们从小相识的情分上。”
今天我只要这一个答案,我在你的心里究竟有没有位置。
听到若曦明确的答案,他笑了,道:“即使没有八哥,你也会帮我的,对吗?”原来他还是对多年前她的那份情谊耿耿于怀!看到这里,我突然很难过,他的付出、他的用心、他的深情,如此深厚却卑微,要的只是一个确定的位置罢了。
得到了肯定的答案,十四深看了她一眼,转身而去。这样的答案让他下定决心去冒险,为了弥补自己对十三的良心,为了得到康熙的信任,更是为了若曦。他在康熙门外跪了一夜,那一夜涵义复杂,但若曦所占的分量,绝对是重头。此时的十四已经不在意四爷的存在了,因为在若曦的心里有他的位置,和十三一样无人撼动的位置,此生无憾。
至此,十四对若曦已经无可救药,他愿意花一生的时间去保护她,不管她是否爱她,是否会和她在一起。
十四因为十三求情的事件,得到康熙器重,渐渐开始走上舞台,终于摆脱了八爷的阴影。可是他太想出头了,明显得连若曦都看了出来,用狐狸比喻他对皇位的觊觎,于是在毙鹰事件上,他与八爷和若曦都生了嫌隙。后来若曦因为不愿被赐婚给他,被罚去了浣衣局,不明就里的十四一直追问她原因,若曦却只是淡淡的,让想帮忙的他无可奈何,只能尽力打点上下,让她好过一些。
十四政治生涯中最辉煌的一幕拉开了,出战西北大胜而回,被封大将军王。宫里到处流传着他的事迹,姑娘们把他奉为心中的偶像。若曦听着那些神奇的事迹,不禁也想,这是我认识的十四吗?如今的他,会是个什么样子?却不知道他做了这么多,获得这么告的荣誉,得到这么多人的崇拜,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想让她看看,他不是一无是处,他可以驰骋天下,他有足够的能力保护她。
荣耀而回的那天,十四第三次开口请求娶若曦。他要娶了她,好好对她,不让她再受苦。面对执着的十四,康熙只能告诉了他当年贬谪若曦的真相,十四才知道,当年若曦竟是为了不嫁给他,不惜被贬受苦!那一刹那,真相击垮了十四所有的骄傲,击垮了他这么多年来的努力和奋斗,让他所有的成功看上去都像可笑的讽刺。他拿到了那求了六年的赐婚圣旨,看着眼前早已被苦难刻下了沧桑的若曦,心下痛苦,他淡淡说我当你是朋友,却不知道这句话的背后隐藏了他多少年的等待和绝望。此时的十四,不见了少年时的血气方刚,永远都那么淡淡地笑着,却更显得寂寞无奈。
为什么?为什么四爷在家做闲富贵人不理你的死活,你却愿意在这里受苦为他守节?为什么我做了那么多努力,都不能让你爱上我?那么多不甘和悔恨,到了嘴边只剩一句“值得吗”。若曦反问他,你如此待我,值得吗?原来自始至终,她都不明白他的感情,她的心里早有了别人,无可替代。十四拿着一道沉重的圣旨离开,也不逼迫她,只说你若不想再这里呆了,随时可以找我。
你想要什么,只要我有,全都给你
四爷登基,十四从荣耀的巅峰又跌到了谷底。
若兰病重,在八爷府上,他再次见到了若曦,他又怒又怨,为什么四爷得到了一切,却不给她名分?于是他逼问她想不想出宫,最想说的,却是你愿不愿意离开他跟我走。若曦的回答却是割舍不下。
十四如雷轰顶,原来她如此爱他,就算会情义两难,就算他待她并不好,她还是舍不得他!悲哀痛苦嫉妒不甘,在这一刻化成一声浅笑。
十四被罚去了守皇陵,从此不问世事。可是他的心中还有牵挂,他深爱的若曦,他存疑的继位真相。九爷十爷还在做纠缠,最有资格争夺的他却什么都没有做。他只要若曦见他一面,亲口给他一个放手的理由。他安排了人在若曦周围,一首《归去来》,一句“只要愿意割舍,二七必如所愿”。他用自己的方式爱着她,护着她,轻轻提醒她自己的承诺。他只是要她知道,他在世界的一个角落里,等着她。
他又一次开始了漫长的等待。
终于他等到了若曦,当他收到十三传来的消息时,那是怎样的高兴和心痛:高兴,若曦终于要来了,他终于可以成为她的依靠,可以保护她;心痛,要怎样的两难,她才会下定决心离开那个她深爱的四爷,她在重重深宫之中,遭受了怎样的痛苦!他义无反顾地取出了多年前那道圣旨,那道原本可以早点解脱若曦的圣旨,向雍正请婚。若曦也被震撼了,原来他赫赫战功所要的赏赐竟是她,原来他曾有可以强行带走她的理由,可是他没有。他给了她想要的,只默默地守候。
此时的若曦,才终于明白了十四这么多年的情意。
十四笑盈盈地在门口,看着若曦兀自扯下的红盖头,知道一切都是名义上的罢了。然而,他已经知足了,她想要自由安宁,他给她。每日陪她说话,生活上事无巨细地照料,他做着一切他能做的,像弥补少年时无法得到的初恋时光。对于若曦,他既不是星星,也不是月亮,却是另一处独特的风景,默默在一旁,为她遮风挡雨。
我很喜欢书中嫡福晋寿辰那一段,台上演着熟悉的麻姑拜寿,若曦和十四默契地四目相对,两个人跨越了时光,好似又回到了年少时候——那时她还活泼,那时他还单纯,她的笑容宛如春花,他的目光好似清泉,他们刚刚初识,没有沧海桑田,没有两鬓斑白。
夜晚两人聊天饮酒,十四问出对继位的疑惑,若曦却还是为了四爷骗了他,但已经不重要了,他得到了死心的理由,用最深的信任搁下了这桩心事。他睡着了,若曦倒茶给他,他笑道:“我醉糊涂了,以为是做梦,竟真是你喂我茶喝。”他梦过多少次,她在他的身边?
然而他们最终还是敌不过时间,她油尽灯枯。他去看她,却听到她叫“胤禛”,那个人不是他,但他却答道:“是,我来了。”他是自欺欺人,可如果连自己都不欺骗自己,他怎么能熬过这余下的日子?
若曦倒在他的怀里,说”把我化骨扬灰,我不想被虫子吃”,他捂住她的嘴,不让她再说下去,眼泪却已经撑不住。
“若曦,如果有来世,你还会记得我吗?”朦胧中,他轻轻问道,没有今生,来生能再相遇,也许也不错。
若曦却道:“我要多喝几碗孟婆汤,把你们都忘了,你也忘了吧,把一切都忘了,好好活着。”
感觉到她猛地一沉,身子渐渐凉了下去,十四纹丝不动,只紧紧抱住她,把头贴在她的发间,将此生最深沉的爱情,化成眼泪,滴落在她的衣襟。
最后那一段,站在十四的角度,我倒宁愿四爷没有来抢走若曦的骨灰。十四躲在灵堂的一角,抱着若曦的骨灰盒,捏着那根珍藏多年的金钗,他最终还是没有把情意告诉她,但她那么聪明,一定会明白吧。
这是十四一个美丽的梦,一个做了一生都不愿醒来的梦。当年他来得最早,却又步步错过,只能默默成为大戏的一角,尽力守护她,无私坦诚却痛苦难抑。但他最终还是满足的,他陪她度过了风风雨雨,陪她到最后一刻,也算是一种幸福。
曾经爱过,如今也可以无怨地告别。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