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 短评
13 有用 VicWallflower 看过 2023-09-12 22:34:23 加拿大
#TIFF2023#电影标题取自Isabel Wilkerson2020年出版的著作,故事本身却更像是Wilkerson的biopic,而这种将nonfiction文本织入个人历史/情感旅程的filmmaking大概没有人比Ava DurVernay更合适了。我们如何去理解不公建制的起源,而人类历史上的压迫与我们如今面临的权利不平等又是在某种程度上建立联系,DurVenay不仅缜密地用影像探索/回答了这些问题,那些reenactment scenes更让观众有了情感与思想上的冲击,而贯穿始终的配乐则一直将情绪涌起,又慢慢放下。关于“a part of him died on that day”,在黑暗的影厅里被眼泪模糊双眼的我无法更改历史,却也愿意想象想象那些曾经奋力挣扎的人们。当放映结束,坐在旁边的黑人大姐哭的泣不成声,我递给她纸巾,她轻轻地拥抱了我。我的电影节最佳。
18 有用 Q影誌 看过 2023-09-06 17:02:52 德国
#venezia80 excuse me? What are you talking about? 出来后正好碰到两位德国人在讨论,对于德国和印度部分也都是一脸问号。影片和书有点美国中心主义叙事。作者来柏林不是为了了解大屠杀,而是为了断章取义的找到支持她理论的证据,和拍得假惺惺的感动。美国人对二战德国总有一种fantasy,喜欢用他们的逻辑来观看、解释和演绎,并不在乎历史本身的样子,而且喜欢动不动就拉纳粹做比,都是一些他们以为是的比较。😑导演把所有东西都放在一个盘子里,书的形成过程和成文可能确实这样,从电影本身来说,不太利于理论梳理(《汉娜•阿伦特》明显清晰得多),但另一方面也确实体现了普利策作家的工作方式,深入调查,深入思考。一团浆糊,回头还是看书吧,即使书不一定写得完全合理。
9 有用 王欣莹或小曼 看过 2023-09-07 19:58:26 广东
纽约时报Best Seller,又一部带有知识分子社会关怀视角的影片,从关注中部沦陷的三广到居无定所人群的《nomad city》,导演和影评人的关注视角再不是阿甘和肖申克的救赎人类普世的乐观情绪,而是社会公共议题。先枉论对种族问题的思考是否先入为主,本身的影片结构就值得给高分,一个黑人教授为了论证自己的一篇论文—到底种族主义矛盾的根源是肤色吗?还是其他invisible的原因?带着这样的天问,镜头随着她访谈当事人,调研图书馆,在史料中嵌入历史影像画面,同时伴随她自己和白人丈夫及家庭成员的情感线索,巧妙得将一次论文和著述的撰写过程和美国黑人知识阶层的生活缩影相融合,从二战的欧洲再到当代的印度,影片让观众随着主人公的科研线索,进入最终的结论:人类(美国)不平等的起源,并不是肤色,而是,阶级。
3 有用 字母君 看过 2024-03-28 00:51:05 湖南
拍得像播客配上电视台晚间节目情景再现,再外挂一段人物小传。 片中已经借由餐桌戏好友指出问题的德国部分姑且不提(主角竟然真的就这么大咧咧略过了这段合理的质疑……),一部围绕“种姓”展开的电影,面对美印两国压迫成因与文化根基间明显的区别(宗教、殖民史、语言、邦制、人口基数、经济状况、以及印度目前有一百多个民族并存的社会现实),竟只是用轻率到令人惊掉下巴的“They're all brown, they're all Indian”“How is it racist if they're all the same race?”抹平一切,跳脱出资本主义批判,近乎偏执地将沉重的历史简化为一套扁平、可套用的模板,不知这到底是书的问题还是电影的问题。
0 有用 sheepfield 看过 2024-01-24 00:53:39 美国
善用能带动情绪的表现手法,可是内容片面零散-01/21/24 at AMC Garden State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