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梦之家 The Fabelmans (2022)

造梦之家的获奖情况 · · · · · · ( 全部 )

造梦之家的短评 · · · · · · ( 全部 8922 条 )

热门 /  最新 / 

609 狗毛女士 看过 2022-09-19 09:15:00 加拿大

这导演成长之路跟梦一样,想要啥就有啥。想拍电影爸爸就给摄像机,妈妈就无条件支持他,甚至妈妈出轨还给他创作灵感。校霸看了他的电影也不打他了,刚工作就能见到大导演。啊!多顺遂的一生…

265 xiaoyaah 看过 2022-11-23 12:36:02 美国

第一次感受到AMC林肯中心的午后剧场对于观看一场电影的意义:明明刚到点还有20分钟的广告却早就坐好只等灯光熄灭的老人,过道上徘徊很久终于口齿不清地问我放的是不是Fabelmans的老人,因为搞错排号艰难起身换座还让原座帮她拿一下拐杖的老人,姗姗来迟一路excuse me也要挤到正中间位置的老人,笑点很奇怪笑声最响亮的老人。在这个场合里,哪怕后座不时响起甚至手机的主人自己可能都没听到的叮铃铃的闹钟声... 第一次感受到AMC林肯中心的午后剧场对于观看一场电影的意义:明明刚到点还有20分钟的广告却早就坐好只等灯光熄灭的老人,过道上徘徊很久终于口齿不清地问我放的是不是Fabelmans的老人,因为搞错排号艰难起身换座还让原座帮她拿一下拐杖的老人,姗姗来迟一路excuse me也要挤到正中间位置的老人,笑点很奇怪笑声最响亮的老人。在这个场合里,哪怕后座不时响起甚至手机的主人自己可能都没听到的叮铃铃的闹钟声,我都觉得它和电影里机械的film rolling的声音是一体的。我甚至开始害怕以后听不到这些声音了,害怕电影终将和这一代人一样离我们远去。 (展开)

426 小G好吃么 看过 2022-09-17 20:49:28 加拿大

请一些导演停止这种自己给自己拍传记的行为,我真的🙄…拍了以后又舍不得剪,导致全片变得很臃肿

128 白斬糖 看过 2022-11-20 19:17:41 美国

“造梦之家”并不造梦,略有些惊奇的是,斯皮尔伯格讲述的是梦一次又一次在与现实的同行和夹击中背叛自己的故事。最钟爱的媒介记下了分崩离析的种子,每一次首映都带着额外的愁绪。电影究竟重不重要?一点也不重要,因为在生活的洪流面前它什么也不是。但又好像没有更重要的事了,因为如果连它也失去了,那我们或许确实什么也没有了。驱使我们重新相信梦想的其实并非激情,而是绝望。3.5

213 VincentP 看过 2022-11-26 11:35:49 美国

真的请这些导演不要再自己拍片致敬自己,或者再写给电影的情书了。看完感觉最大的问题就是完全没拍出只属于这个角色的特色,父母离婚、从小喜欢电影、励志要做导演的孩子多了去了,这个故事除了导演自己感动自己(连校园恶霸看了他的片都反思自己了,你说自恋不自恋),还有什么是特别的?片中两句鸡汤台词就带过的那种不算。PS,小米想要用这个觉得封后还是有点难吧,演的有点浮夸。

> 更多短评 8922条
为什么被折叠? 有一些短评被折叠了
评论被折叠,是因为发布这条评论的帐号行为异常。评论仍可以被展开阅读,对发布人的账号不造成其他影响。如果认为有问题,可以联系豆瓣电影。
你关注的人还没写过短评
我要写影评

造梦之家的影评 · · · · · · ( 全部 88 条 )

Landy 2022-12-17 17:32:15

电影的特权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说到明年奥斯卡颁奖季的最大热门,当属好莱坞名导史蒂文·斯皮尔伯格返璞归真,继续与老搭档托尼·库什纳(《慕尼黑》《林肯》《西区故事》)合作编剧的半自传式电影《造梦之家》。故事基于斯皮尔伯格的人生经历,主要聚焦于男主角萨米从孩童到青年时期,与父母和姐妹们欢笑与...  (展开)
Enigma 2023-01-03 01:54:31

火车从铁道上脱轨,镜头从地平线上摇离,艺术家从家庭中流放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伴着斯坦威钢琴上母亲奏响的《Concerto In D Minor: II》,胶卷原片于Mansfield 8mm剪辑机上像在被来回辊压,其上记载的现实的残酷真相与情感分量就随之不由分说地被深深轧印于Sam心中,让曾经用来装载梦境与想象的、轻如羽毛的东西变得几乎不可承受。小时候和妈妈有关的秘密是...  (展开)
Neo 2022-09-19 05:29:39

Life is but a Dream #TIFF22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本文有剧透倾向,请斟酌阅读。本文只是本人一些随想,非专业影评。) 有幸在多伦多电影节观看了The Fabelman的全球首映。这部斯皮尔伯格的半自传电影,用独特的方式解构了斯皮尔伯格本人对电影,艺术,和家庭等议题的看法与感受,让人回味良多。影片开场, 男主母亲一句, 电影...  (展开)
诗中的艾德琳 2023-01-09 16:48:17

以电影作为志业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现代性与导演意志 一部电影不能改变世界,这是毋庸置疑的。在这句话中,尚且都不必加上诸如“几乎”、“不太”、“大抵”等等严谨、精密或细致的概率副词以让其形容更无懈可击。当然,电影或拍电影可以改变个人这件事,或许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一个观众或导演自己的喜欢或感觉或...  (展开)
小苗 2023-01-13 16:13:10

造梦之家告诉你造梦的代价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我不知道是谁翻译的中文片名《造梦之家》,真的是太贴切了。英文名《THE FABELMANS》,直译应该是《菲波曼的一家》,但是“造梦”二字实在是精准,因为他们都在亲手打造自己的梦,而不是在“追梦”。如同“造车”和“追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所以,造梦这两个字,把这一...  (展开)
Puff 2023-02-26 00:28:39

《法貝爾曼》:影像構築源自生活,成長體悟源自家庭

近幾年大導演建構自身童年回憶作品熱潮中,主題啟蒙最關乎電影,火侯掌握也最為勻稱的一部。從小便拿起8厘米家庭錄像機拍攝,高中換拿起16厘米拍紀錄片電影,家庭之於藝術,藝術之於家庭,影像的創作、光影的構築皆源自於生活,父母給予極大的自由讓他把持著他的「嗜好」,然而...  (展开)
费费 2022-12-24 13:27:54

梦想者的宇宙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斯皮尔伯格是好莱坞工匠电影导演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以取悦观众的感官和精神为主要目的,但在这部《造梦之家》中我们看到的既不是有美化或者反思自身的私人回忆录,也不是一位大师送给粉丝的关于他电影的元素的解读文本,而是一位有着成熟梦想经验的人再次写下“梦”这一词后...  (展开)
Minna 2022-12-30 22:57:07

天才的成功离不开家庭

《造梦之家》 斯皮尔伯格把自己的童年经历拍成了电影,温暖又治愈。看完感叹一个天才的成功实在是太难得了,个人和家庭的影响缺一不可。成为斯皮尔伯格的基本条件包括但不限于: 1. 非常明确的爱好和人生目标: 还是个小屁孩的时候就爱上了电影,青春期就知道自己这辈子就要干这...  (展开)
我们在一九八四 2022-12-27 17:31:50

斯导,你把2017年传记纪录片重拍一遍,你好意思吗?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就是把2017年苏珊娜莱西拍摄的纪录片斯皮尔伯格,又拍了一遍,斯导这也太自恋了吧?这算是copy,还是copy? 虽然很燃很热血很drama——一路拍片打怪指导演员、受到同学追捧、毕业电影都交给他拍了,妈妈出轨父亲好友被斯导意外发现,斯导无意间做了妈妈的狗仔队,拍下了妈妈出...  (展开)
赵八斗 2022-12-23 00:46:39

地平线

看完《造梦之家》在整个前半部分都有点自惭形秽地难以带入。不是斯皮尔伯格的问题,是来自于我出生的典型东亚式家庭尚且无法把家庭成员之间的“爱”放置显性和重要的位置之上。因而大多情况下,沉默和突然爆发的愤怒取代了彼此的拥抱和哭泣间的理解与救赎。 从《头号玩家》开始...  (展开)

> 更多影评 88篇


以下片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在看这部电影 · · · · · ·


订阅造梦之家的评论:
feed: rss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