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里和洛奇塔 Tori et Lokita (2022)
托里和洛奇塔的获奖情况 · · · · · · ( 全部 )
- 第70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
- 观众选择奖(提名)
- 吕克·达内 / 让-皮埃尔·达内
托里和洛奇塔的影评 · · · · · · ( 全部 13 条 )

最冷酷的现实主义风格里浮现出童话的气息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作为戛纳电影节真正的嫡系导演,比利时达内兄弟一直保持着傲人的纪录,最风光的自然有《罗塞塔》和《孩子》两座金棕榈奖在手,其次是《单车少年》拿过评审团大奖,《他人之子》获最佳男演员,《罗纳尔的沉默》获最佳剧本奖,《年轻的阿迈德》获最佳导演奖,而在去年他们的新片... (展开)
在这个时代,达内兄弟也需要大声呼喊了吗?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写在前面:众所周知,达内兄弟的技能栏里有着进入主竞赛必然拿奖的神奇被动。今年他们的新作在延续自己精神内核的同时,又在风格上大胆求变,不知有没有机会延续自己的神奇定律,哪怕拿个评审团奖呢?今晚就能揭晓答案了,祝他们好运!(写的时候发现俩人已经确定有奖了,哈哈... (展开)
达内兄弟影展:《托里和洛奇塔》映后大师班回顾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达内兄弟的映后难得地欢迎解读并知无不言,从回答的长度大概也可以窥见作为冰山一角的电影成品是立于如何漫长的观察,思考和打磨。 在《托里和洛奇塔》上海场映后,导演聊到自己的作品脉络时坦言,《我想你》是一部失败的作品,因其失败,在之后的《一诺千金》中找到了自己的方... (展开)
一副未被染色的写实主义风貌
在达内兄弟的电影里仍能看到一副未被染色的写实主义风貌,不靠先锋性摆姿态,不用作者性做注脚,用真正日常、客观的口吻讲述真正偏僻、惊心的小故事。 一种类似纪录片的镜头行进方式粗糙地涂刷了画面,不通过镜头的刻意摇晃迟滞或者更新颖的雕虫小技完成“主义”的实验,甚至也...
(展开)

托里和洛奇塔(Tori et Lokita,2022)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1、社會中人們因不同的關係與目的相互隸屬,如因血緣、婚姻、職業、信仰、經驗、立場、志向、需求、契約、利益……而建立起關係,可是因為愛而建立的關係最深切緊密,難以拆分。托里和洛奇塔(Tori et Lokita,2022)呈現姐弟兩人,除了DNA之外,無一處非姐弟。一開始我們知道... (展开)> 更多影评 13篇
添加新讨论
讨论区 · · · · · ·
哪里可以看到呀? | 来自Herryinnnnnn | 2023-05-10 17:20:49 | |
一部好电影 是不是看到海报劝退了不少人 | 来自龙门紫微宫 | 2 回应 | 2023-04-05 15:00:46 |
那首歌叫什么啊,好好听 | 来自一纸山河 | 3 回应 | 2023-02-13 21:15:29 |
大概什么时候能看到 | 来自1 | 22 回应 | 2023-01-19 14:17:16 |
自译外挂中字字幕 | 来自Orpheus+ | 7 回应 | 2023-01-18 15:58:56 |
以下片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电影【口碑榜】2023-02-27 更新 (影志)
- 小国大影 (优游卒岁)
- 梦中的旅程永不停歇:好片追寻中 (无心恋战)
- 这些电影,可以期待 (明天就现充)
- 片单|2023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影片大全 (妖灵妖)
订阅托里和洛奇塔的评论:
feed: rss 2.0
托里和洛奇塔的短评 · · · · · · ( 全部 1845 条 )
23 有用 胤祥 看过 2022-05-25 21:46:56
2022戛纳75周年纪念奖。达内兄弟这次拍了个……大顺拐片。基础设定基本是个《流浪的迪潘》,一个(《罗塞塔》式的)喀麦隆女孩(又让人想起《一诺千金》里的非裔女子)必须声称自己是个(《单车少年》式的)贝宁男孩的姐姐以获得居留签证,两人相依为命艰难挣扎,然后转入《罗尔娜的沉默》式的情节(间或也有点《一诺千金》和《儿子》),中段突然变成了个类型片也是有点猝不及防(真·有点生硬)。好在(一直让人提心吊胆的... 2022戛纳75周年纪念奖。达内兄弟这次拍了个……大顺拐片。基础设定基本是个《流浪的迪潘》,一个(《罗塞塔》式的)喀麦隆女孩(又让人想起《一诺千金》里的非裔女子)必须声称自己是个(《单车少年》式的)贝宁男孩的姐姐以获得居留签证,两人相依为命艰难挣扎,然后转入《罗尔娜的沉默》式的情节(间或也有点《一诺千金》和《儿子》),中段突然变成了个类型片也是有点猝不及防(真·有点生硬)。好在(一直让人提心吊胆的)坠楼梗没再出现,以及剪辑和叙事相当(典范级的)干脆利落,临近结尾的“达内时刻”确实有力。不过片子结尾也太蛇足了吧!!!比不了《年轻的阿迈德》,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达内最近两部(前面只有《罗尔娜》)都是彻底换到外来者视角来讲故事,而且这次因为剧作需要有个明显的视点人物转换(此前从未出现)。 (展开)
16 有用 大奇特(Grinch) 看过 2023-01-16 07:56:37 北京
达内兄弟实际上是在拍移民电影,而不是政治电影。舒适圈是建立在流沙之上的,流沙下是见不得人的犯罪温室。年轻移民对生活的渴望变成了彼此间的爱与责任,对成人世界的愤世嫉俗与务实。尽管有着这样一个黑暗残酷的戏剧性结局,但能看到他们对彼此的忠诚是光明且不可估量的。
9 有用 LOOK 看过 2023-01-19 21:20:28 上海
通过一起事件反映某个社会热点矛盾,叙事主要手法是悬念+移情,因为要移情,弱者主角必须简单化地向善,大体来说就是原教旨的人道主义美学。可即便从这套手法来看,结尾也是有问题的。更好的移情手法,是镜头缓慢移动后定格在毒贩子背影,形成一种主观视角——我们这个社会的敌人在此——后就此结束。现在这样的处理手法,后面小男孩杨德昌式的朗读法是画蛇添足。另外哪怕不在欧洲生活,有一点也能感同身受,像达内兄弟、肯洛奇这... 通过一起事件反映某个社会热点矛盾,叙事主要手法是悬念+移情,因为要移情,弱者主角必须简单化地向善,大体来说就是原教旨的人道主义美学。可即便从这套手法来看,结尾也是有问题的。更好的移情手法,是镜头缓慢移动后定格在毒贩子背影,形成一种主观视角——我们这个社会的敌人在此——后就此结束。现在这样的处理手法,后面小男孩杨德昌式的朗读法是画蛇添足。另外哪怕不在欧洲生活,有一点也能感同身受,像达内兄弟、肯洛奇这些导演的作品,欧洲电影节的评委要是不给奖,内心肯定是有负罪感。 (展开)
124 有用 Kinbote 看过 2022-05-25 16:52:26
达内兄弟终于明白难民移民该怎么拍了,我强烈建议如果兄弟俩还想拍的话可以拍因为covid买不到机票回家的咱
79 有用 饿霸地煮 看过 2023-01-07 15:24:45 上海
观影旁边坐着一对母女,女儿十岁的样子。母亲一发现有暴力色情的情节要上演了,就立刻遮住女儿的眼睛。“这个不能看”。直到片尾女主突然被枪杀,一切戛然而止,母亲也预判不了了,女儿应该接受了一次震撼教育。所以啊,能被预判的就不是现实主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