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的一部纪录片,也算不错吧,给个7/8分的都可以,偏要给个9.2,是多么想表现自己的认知不同和人间清醒。结果还是一如既往的暴露自己那点扭捏作态、虚情假意、无病呻吟。
给9分以上的人,除了“表现朴实善良无私奉献人性光芒国际人道……”,不知他们还能说出什高见?这类题材本身没有问题,问题是为什么国产片通过拯救1800个英国人来表现的电影就给出罕见高分?而你认为这种表现方式就是应该得分更高?
在当下这个大环境,不知给这个纪录片的高分是想代表点什么意思吧?也可以理解。但总是让人感觉到一种酸臭,就是在认识自己和外部世界时,总有一种扭曲的画面,一面是狂妄自负夜郎自大的样子,一面是低人一等卑躬屈膝的奴才丑态。无时不展现自负与自卑的较量。这种很多人从满清后期遗留下来的症状至今没有消除。我敢肯定如果类似题材的同时期的纪录片,同样的导演制作方,这些人一定不会给9分。
这两种状态自然让人想到两种人,义和团红卫兵小粉红代表的的民粹,和所谓的自由公知恨国党(现在还要贴上LGBT+为荣)。这两类人本质上都是一路人。右派被红卫兵义和团打的满地找牙极尽羞辱的时候也不敢放一个P,民粹粉红被主子抛弃的时候也一样会变成汉奸卖国贼。光谱上向右成魔的希特勒和向左疯狂的思大林,对普通人都是祸害没有区别。
为什么我会从这个角度反感这部电影的高分,可能是因为最近看到一些资料,并在脑子里刻画出普通中国人几千年的日常生活场景。即使最近几百年,普通人就算平凡平安简单的活着,都是一件奢望,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即使每没遭受过天灾人祸,在现在的人看来也是一种人间炼狱般的生活,所以过去人平均寿命40来岁,确实是一种生活的解脱。有时想到那副场景,无法想象我们的祖辈已经走过来几千年,悲愤和悲痛无法描述心情。不知什么时候能有讲述我们自己的日常生活的纪录片。
就这个纪录片的背景,有多少人多少作品关注过描写过那时候淞沪会战南京长沙武汉等等一系列战争环境下,那些普通农民、市民、屁民、草民的生活场景和状态?那些打仗的军人和普通百姓的生活除了支援前线好像没有交集?普通人除了逃往重庆、除了地道战地雷战好像生存都和战争没有关系,好像那时候也没有多少农民没有多少市民?他们都在参军打仗?要么在敌后打游击?还有那时候被俘的中国军人可不止1800,有数几十万上百万,这些被俘中国人被运到日本东南亚时,他们在运输过程中应该都是一帆风顺?之后的命运也根本不值一提?
我想说的是,那1800个英国人,无论有没有参加战争,无论是死了还是活着,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比拯救他们的那些普通中国渔民活的幸福活的更好。因为大英帝国,他们不仅有莎士比亚,还有狄更斯,英国人谈起自己的历史和先辈,不光是贵族王室工业革命法治自由这些宏大辉煌画面,还有奥利弗为代表的平民乞丐小偷骗子妓女农民工人的日常生活场景,这才能是该有的历史真实生活,这才是对得起祖先的历史文化。
历史事件纪录片,评分高最重要的是事件还原的真实性感人性,总不会是因为故事情节演技特效。从这个角度,制作这部电影的和看完这部电影给出高分的无非都是投机取巧。
救援的渔民,他们因为这次救援,在1940年代,他们的精神是得到升华了?还是物质水平提升了?他们比没有救援的其他普通人是更加伟大更加善良吗?当然都没有。他们救援就像打鱼一样,做着自己该做的事,只是遇到了,伸出救援,在当时,这种事每天都其他亿万普通人身上发生着,我们记录下多少,纪念了多少?
如果我们能了解过自己的历史,普通人的历史,我说的不是耳熟能详的汉唐盛世宋元理学大明风云大清王朝,这些听起来让你热血沸腾但和你及普通人没有半毛钱关系的历史,也不是你以为的清明上河图红楼梦金瓶梅水浒传描述的那些人的日常生活的历史。
而是描述一个普通人普通农民一生的一副日常生活场景。我们脑子里有过这样的场景吗?
你总不会以为古代普通人的生活是袅袅炊烟下男耕女织、窗下读书秀才、街上货郎小贩的场景吧。
即使在最近几十年,有多少人想过1950-70年代中国普通人的物质生活水平,和1900-1940年代,1500年代,1400年代,1000年代的方式几乎是没有区别的,有多少人知道我们70年代农民的耕地劳作的方式,和几百年几千年前几乎一样?
你知道过去一个普通人一年四季是吃不饱饭是常态的,一家几口人冬天只有一条棉裤是正常的,一个村子的99%的人,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或者不能离开过他生活的村子方圆三里地?这才是普通人的生活,普通人的一生。
我们对自己的历史,真实的生活,真正能了解多少?什么时候当我们谈起历史和过去的时候,脑子里自然出现的场景,除了大人物和大叙事,还能自然的浮现出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场景,而这些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勾勒出的是几千年中国人所承受的苦难,每一幅都比你看到这部纪录片深刻。
最赞回应
你还在执拗于国籍、人种,所以你只看到了7分。如果你看到的是人性,战争,勇敢,忠诚,爱情亲情,你就不会这么说。
导演看到了他感兴趣的题材,抓住时间节点拍出来了,并不代表对别的历史的否定和忽略。任何人都可以去拍,用更好的反映中国人苦难的片子震撼我们。
并不是为了1800个英国士兵被救而感动,无论谁被救,都会被感动。人就是人,在区分国家和民族之前,还有一个更广义的生命的概念。那些渔民冲出去救人之时,应该也没有区分对方是什么人吧。
他写那么多,层次却那么低,有点可悲
一部电影9分,是因为大多数人打了四星和五星,就是他们看完觉得这片子不错或者挑不出什么大毛病,最后加权计算出9分,并不是每个人都打了9分,也不是有人故意为之,怎么,你给一部电影打四星五星是故意要向外界表什么态吗?况且豆瓣也不是什么权威平台,谁都能注册打分,普适性的主题当然能得到更多人青睐,在豆瓣拿个高分又能证明什么啊你这么愤愤不平。还有我不知道你平时究竟看不看纪录片,国产纪录片实力很强,从来不乏8.5+9+的作品,“不知什么时候能有讲述我们自己的日常生活的纪录片”,能不能先看是不是再问为什么。此外,我不清楚你是否了解后殖民理论,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过于强烈而激进的民族主义情绪,本身便充满了被殖民后的印记。最后,你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一句“新历史主义”的事,国内秉持新历史史观的学者不少吧,你去读他们的著作不就行了。
虽然你表演得很努力,但你既没有清楚的愤怒对象,也没演出来你到底思考了什么。
导演看到了他感兴趣的题材,抓住时间节点拍出来了,并不代表对别的历史的否定和忽略。任何人都可以去拍,用更好的反映中国人苦难的片子震撼我们。
并不是为了1800个英国士兵被救而感动,无论谁被救,都会被感动。人就是人,在区分国家和民族之前,还有一个更广义的生命的概念。那些渔民冲出去救人之时,应该也没有区分对方是什么人吧。
苦难还要被比较吗
一部电影9分,是因为大多数人打了四星和五星,就是他们看完觉得这片子不错或者挑不出什么大毛病,最后加权计算出9分,并不是每个人都打了9分,也不是有人故意为之,怎么,你给一部电影打四星五星是故意要向外界表什么态吗?况且豆瓣也不是什么权威平台,谁都能注册打分,普适性的主题当然能得到更多人青睐,在豆瓣拿个高分又能证明什么啊你这么愤愤不平。还有我不知道你平时究竟看不看纪录片,国产纪录片实力很强,从来不乏8.5+9+的作品,“不知什么时候能有讲述我们自己的日常生活的纪录片”,能不能先看是不是再问为什么。此外,我不清楚你是否了解后殖民理论,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过于强烈而激进的民族主义情绪,本身便充满了被殖民后的印记。最后,你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一句“新历史主义”的事,国内秉持新历史史观的学者不少吧,你去读他们的著作不就行了。
你还在执拗于国籍、人种,所以你只看到了7分。如果你看到的是人性,战争,勇敢,忠诚,爱情亲情,你就不会这么说。
他写那么多,层次却那么低,有点可悲
猫眼评分9.6
中国渔民冒着被屠村的风险救了381个英国人。然而,没有一个人在和平之后回来看看,感谢一下救命恩人。说实话,我心里很不舒服。
在当时的反法西斯战场上,中国英国大体是一条战线。在那个海面上,渔民和英国人对抗的是杀戮的、违背日内瓦条约的日本人。这不是什么舔英国。否则,那些救人的渔民就成了舔一族。我知道楼主的意思,几千年来中国百姓都过得苦难,近代尤其不如最高工业化的英国。我也知道近代中国遭遇的苦难远比英国苦难,你还没说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苦难,就是英国人搞的。但“谁敢比我惨”,不是构成正义的核心要点,还是要回到真理本身。反法西斯是当时全世界的使命,在这样的根本的正义的基础上,这部纪录片才有其价值,特别是在对日本人的采访部分所体现的日本民族性格。另外,我觉得楼主是因为分配不公,中国人的苦难没人看见,为何要去宣传英国人受的苦,是吧。唉,这片已经排片很少,够小众了,产出用了10年,回报率估计极低,还觉得分配不公。那你为何不优先去指责下那些资本电影,有钱有人有资源的电影,流量电影,那些人为何不把钱投资在拍摄中国人的苦难的电影和纪录片上?你这是不是也是一种指责不公?
虽然你表演得很努力,但你既没有清楚的愤怒对象,也没演出来你到底思考了什么。
有去看的,80年代改革开放后,中英建交,就有英国幸存者来东极了,也是直到那个时候,政府才知道还有这件事
没大肆宣传=你不知道=你在这大放厥词
没看出电影哪段有表现,欢迎你提供证据
豆瓣水准线上的纪录片普遍高分。何况还是考古高贵洋带人题材,闪耀着国际主义人道主义光辉,某些群体必然开舔还要说的冠冕堂皇。四星差不多了,9分以上假的一比
你在激动什么?你说话的声音比我大多了吧。这就是“见多识广”人的傲慢与无礼? 不想多费口舌,你继续站在高处就好。
感谢科普!
感谢你平和友好的解答,比楼里某些自视甚高的“精英”好太多了。
你怎么还用着你的洋大人的头像🤔
电影人拍平民你会说“为什么要富人演穷人”,电影人拍富人时,你会说“为什么不关注底层”。电影人拍外国人你会说“为什么不拍自己中国人”,电影人拍中国人苦难时你会说“为什么只关注这些负面的”。
新华社北京8月27日电 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里斯本丸”号船幸存者家属,鼓励其继续积极致力于中英友好,期待更多英国朋友为中英关系作出贡献。
习近平指出,1942年中国浙江省舟山渔民英勇营救“里斯本丸”号船英军战俘的感人事迹,是中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为盟友并肩作战、共同抗击法西斯侵略的重要见证,也是两国人民结下深厚情谊的历史佳话。我对这段历史很熟悉,2015年我访问英国时专门讲了这个故事。
习近平强调,今年是中英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50周年。半个世纪以来,正是得益于两国无数友好人士的辛勤付出,中英关系才能不断前进。希望“里斯本丸”号船幸存者家属继续致力于中英友好,期待更多英国朋友为中英关系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习近平主席2015年访英期间以“里斯本丸”营救事件为例,强调中英两国人民在战火中结下的情谊永不褪色,成为两国关系的宝贵财富。
你是说他吗?
看不懂你想表达什么,打10分不是因为要推广这不纪录片吗?我想推广我就打五颗星,我不想推广我就打的更客观一些。你这么执拗于民族,我觉得也很有趣,如果这部纪录片能在英国得到关注,那么国际也会更承认日本的侵华战争,对于日本右翼也是打击。
你这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样子挺可笑的…
最可悲是不自知😂楼主完全没意识自己的思想是多么完美符合定义的民粹主义,反而想要扣别人帽子
不知道你是真的若知还是在玩抽象😅
你和说《漫长的季节》爹味重、辱女就给打1星的那些人是同一个荒谬逻辑。一部电影它只能表现一个群体、一个故事、一个主题。今天恰好导演拍摄了这个故事、这个主题,他就是故意不拍其他故事?就是看不到其他人?就是在暗戳戳爹味、辱女、崇洋媚外?“一个普通人普通农民一生的一副日常生活场景”,《隐入烟尘》,你是不是又要骂这是抹黑递刀子?中国人就只能拍普通中国人的故事?你不就是你自己所说的民粹粉红嘛!
ip日本,发言正确,头像正确
不知道你是真的罕见还是玩抽象🤔
楼主意思是给这种题材打高分的是装叉舔狗,你别拉中国渔民下水,他们才是应该被浓墨重彩描述的主体。我也被朋友安利这片子,唾沫横飞说了三天,我就一个感觉:英国人被俘虏了管我啥事?他们参军收入不低吧?二战又不是中国人挑起的,中国一战二战都是炮灰,无聊输赢都被欺负。中国渔民的日子比他们惨多了去了,还要救他们,才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伟大。中国那么多战争,感人的故事那么多,就那么没意思吗,只想研究冷门的英国战俘的故事?以上都是胡说八道,因为我连看的兴趣都没有,也无所谓打分了。
你的任务是专升本,之后再来讨论电影吧
所以他叫里斯本丸沉没,不叫其他名字。他考虑的只是这件事,仅此而已。其他电影可以再拍你所说的东西。
别闹 有些电影喜欢拍丑的东西暗含讽刺 有些电影歌颂真善美自由和平拍美的东西 这部电影是后者啦 一部电影里面塞不下你说的这么多复杂的东西啦 现在社会环境戾气很重多点正能量和宣扬下普世价值不好吗
谢谢楼主的推荐,我不打九分了,这就去打十分
真是低能儿,一家子唐氏?
这个片子只是多方角度呈现了一个事实,讲的是战争阴影中的人性光辉时刻,在黑暗中指挥有序离开的上尉,拼命保留妻子照片的海军,保留哥哥遗言纸条几十年的弟弟,甘愿当炮灰第一批冲出船舱的战士,大家在海上口口相传,a目击b的死亡来记录这些年轻生命的消失……许许多多,想起来都起鸡皮疙瘩的点,这些你都没看到,你就魔怔了一般,揪着影片里最没有放大的点,堆了一堆方块字,却说了一堆狗屁不通的话,我还挺佩服你的,可以写这么多。
本来还在犹豫要不要去电影院看的,看了这篇评论反而更想去了。楼主最莫名其妙的一点在于,不合你期待的表达角度,别人就不应该打高分?那你还不如干脆直接开骂打高分的都是媚洋族得了。尽管我们常常说如果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但如果某种批评的出发点是禁止所有和我不同观点的评论都应该闭嘴,那么这种批评还是被掐死在娘胎里更有利于社会进步。
所以有水平不在于字数吼!还好我没看完全文
写了这么点字看给你能的。。。
没有人纠结国籍立场人种,纠结的是你自己。
快回抖音去
纪录片类电影目前还没有比较合适的评价标准,毕竟都是基于历史原型的原型因此评分可以不做参考,但实际上绝对是认知能力有限的给五星太多了……
你以为奥运会跳水技巧打分呢? 有些歌曲无论谁唱 都能红 有些电影本身就是题材抓人 有些美女就是一眼让人沦陷 你还管别人打几分 啰里啰嗦的显得自己专业? 你咋不去戛纳电影节去当评委 ?
感谢你们让我对上海打工牛马有了全新的认知,是会跳二百舞的那种😅
唐😅
你别忘了,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是这场战争最大的受害国之一,也是中国被侵略史上最惨痛的回忆。不用区分是什么人?亏你怎么想来。
出走决心都能8.6,这个9分怎么了
哈哈哈哈
钢筋总有杠的角度,好像不这样就不足以体现他们的“清醒”
事多,矫情,自大。
怎么着,二战时美国飞虎队是没帮助中国吗?你咋别让他们来帮忙呢
装啥,高级… 哪个哲学流派出你这人……
所以啊,你这不是也在区分吗,像陈纳德的飞虎队这样帮助过中国抗战的,我们当然缅怀当然歌颂;但是侵略过我们的,或者对我们的苦难漠不关心的,我们也得缅怀歌颂吗?
歌颂、批判、同情的对象,都应该是具体的人、事,而不是抽象的概念,美国,日本,英国。这部电影就是做到了这一点,才有这么大的共鸣,这就是推己及人的道理。我作为一个人,我的情感只能是一个个体的情感,我能去感同身受的,也只能是那一个个个体,就这么简单。
你说舟山渔民救了英国人,但是你知道吗,就在里斯本丸事件的100年前,1840年鸦片战争可是同样在舟山打响的,当时舟山官兵可是和英国侵略者输死搏斗,牺牲数千人。舟山人救起了1942年的那些英国人,却和1840年的英国人殊死搏斗,你能说因为对象都是英国人,所以这两次行动是矛盾的吗?其中的任何一次不对吗?
你中毒了。评分很重要吗
所以渔民救的是日本士兵吗?还是你觉得他们分不清日本人和英美人?那还有二战时收养日本小孩的呢,这怎么说?
而且从古至今,多少国家的政权侵略过中国?中国政权又侵略过多少国家?这么算,你隔壁村几十年前还和你们村械斗争水源呢。再算下去估计只有你自己不是自己的仇人,你要恨全世界所有人。
你知道为什么天安门广场上写的是世界人民大团结吗?
没拍的,会被批评【这种事每天都其他亿万普通人身上发生着,我们记录下多少,纪念了多少?】
拍了的,也会被批评【这种事每天都其他亿万普通人身上发生着,我们记录下多少,纪念了多少?】
我没写错,就感受一下这逻辑。
可能必须全方位表达、记录、纪念,才能9分吧(狗头
方励的电影没问题,打9分的观众也没问题。有问题的是,中国电影界文艺圈没有人去拍你说的中国被俘军人和普通农民的故事,这才是应该批判质疑的
确实,这个楼主还在执拗于国籍,以为观众“崇洋媚外”的偏执狂,没有看到导演从中展现出来的人性的真善美各种美好品质,不管是英国人还是中国人。
原来才发现豆瓣上真的有好多水军,摸着良心说,这片值9.3分吗?
哈哈,估计键盘侠没法说
一部综合评分9.3的电影,偏要给个7/8分,是多么想表现自己的认知不同和人间清醒。
哈哈哈哈不能再同意了
你有几句我同意,中国渔民应该被浓墨重彩地描述,我算了下时间,讲述渔民的段落只有20分钟,太少了。但后面你说的,因为冷门或关注少的就不值得做纪录片,这个我不太认同。从片中的时间看,这个事件拍完,里面几个讲述人大多在疫情期间就去世了,可以说是抢救性的,至于价值则需要留给时间和历史去说。遗忘,是平等的,你看《二十二》这样的纪录片,也是在拍的时候在世的讲述人越来越少,而且这个题材就算是国人应该铭记的、沉痛的,它也是冷门的。这里有两种做法:1是把有限的资源聚焦在更反映国人的历史伤痛的角度,这就是楼主的观点之一,也是你说的,先做我们自己的那么多有意义的题材;2是鼓励和发展纪录片,鼓励和发展大众对纪录片的兴趣,让纪录片的市场繁荣一点。我觉得都有道理,1是分配蛋糕,2是做大蛋糕。都能解决部分问题。但我更倾向于2,这个也是某种分配蛋糕,鉴于国内的爆米花电影份额之大,我非常鼓励纪录片从他们那里分走蛋糕。
你说的没错,但可以简单总结一下就是:赞美二战后的世界新秩序,赞美改革开放、赞美苏联解体、赞美加入世贸
一部国产制作却难得有国际视野的二战反战片,排片率还抵不过流量明星圈钱的三流电影。若喜欢单纯抗日片电视台天天播不必去影院的。
要有格局
纪录片容易得高分
不用装自己不是小粉红啦,都是一路人,就不要为了显摆自己更通人性一点就跟人割席啦
虽然我打了4星,但是没看懂你在胡言乱语什么玩意,有任何逻辑吗
以前的人多善良,看到有人落难就会没有思考的去救助。出手前需要思考是现在社会的悲哀。
我不觉得因为没有记录我们国家人民曾面对的不公与痛苦,记录这1800多人甚至更多人的痛苦就是没有意义的
一二三四五星,对应二四六八十分,哪来的9分可打?简直可笑!
点了 绝杀
给九分是因为被打动了觉得不错 不是铢锱必较
我的意思是英国俘虏管我一个中国人屁事,二十二我看过了。
这是你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妨碍我的角度,也不妨碍电影有独立的呈现价值,电影不是为某个人而做。看电影很多时候也不是为了利益相关吧。你是中国人,我也是中国人,但你我都不能代表所有的中国人,是吧。应该允许有多元的表达。当然,这是我的评价,那是你的评价,各有各的,你我都是独立地对电影做出评价。
你可真会扣帽子
是你病了
我感觉题主会被喷,因为很多人都感动的不得了😂但我个人觉得题主看到的是普罗大众,不是真神,也不是造神,这才是大爱。
你一个南京东路街道的人倒在南京西路街道的马路上,你的死活关我南京西路街道的人什么事?走了走了。
民翠是这样的
等什么时候没有国籍了就自然不会执拗国籍
这个影评整个就是典型 PUA 手段: 你永远不够好,因为你比不上 xxx。
照这个逻辑,你这影评怎么不分析镜头语言分析叙事结构呢?你在怎么不对比灾难类纪录片的类型特点呢?怎么不讨论采访手法和文本呢?你这写都不写,还能算个影评吗?
“我们对自己的纪录片,真实的生活,真正能了解多少?什么时候当我们谈起纪录片和过去的时候,脑子里自然出现的场景,除了大人物和大叙事,还能自然的浮现出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场景,而这些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勾勒出的不再局限于中国人所承受的苦难,每一幅都比你看到这部纪录片深刻。”
拉黑就完了
说白了你所谓的反战只是反中国立场的战争,同样遭受日本军国主义迫害的别人你根本不在乎,还有那b脸写这么多,枉费你活了几十年听毛主席说的世界人民大团结
不至于这样解读
你父母真不应该近亲结婚
那么问题来了,有人回来看过吗?
一个三观如此扭曲的人,居然能逻辑严密的写这么多字表达他的思想,我不知道这是教育的悲哀还是他个人的悲哀。
说得真好
看到所有人都在骂楼主我就放心了
我很少用蠢得像头猪来形容人,但是你我的朋友,你值得
蠢人一思考。。
你可以去拍一部你想拍的题材的纪录片 反应你说的这些,导演只是选择了他想拍的题材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