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海的影评 (77)
时代印记(单纯感慨一下……)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亚洲金融风暴发生于1997年7月至10月, 危机波及至临近亚洲国家 亚洲各国经济遭受严重打击 纷纷进入大萧条 东南亚经济一片混乱 当时又正值香港回归关键时期, 为支持香港 稳定亚洲金融市场 支援东南亚国家 致使大陆作为后盾经济增速受到严重影响 出口额下降 很多国有企业无单可... (展开)因为过于真实所以来气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下岗,媳妇出国打工,正经活儿挣钱少还找不着,生计、脸面所迫,当了站街女。 这个情节有点操蛋,所谓为了脸面,逻辑是,自己主动要出来淘金,家里还为此拉了饥荒,就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她是家里的希望了,不拿钱回家实在没脸。 儿子上学、改善住房、发展家业,确实需要钱,但... (展开)下海:梦想没有捷径,为了生活,再艰难的选择也要继续下去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这部比较小众的电影在豆瓣评分有7.1,因为它足够贴近真实,深刻描绘了一个群体的生活不易。面对下岗这个大背景,同时又想在未来生活得更好,人们会理所当然地去寻求改变和尝试,哪怕付出一定的代价。只是当代价超出了人们的心理预期时,为了实现当初的梦想,再难也要迫使自己接... (展开)剥蒜声里悄然结局,剥蒜声外生活继续
看完这部电影,我心中有几点疑问: 一是真的走到了“站街”的地步吗?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背着高利贷,夫妻双双没了工作,社会经济大低迷……没有退路!国外的月亮也不圆,背井离乡出了国门,没朋友没资金没学历没技术,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中间就剩这一条赤裸...
(展开)
下海之后所谓的“小姐”
看完电影感触良多,很多点都在触动着我,但结束后想的更多的是“小姐”。 这个一直以来被大部分人看作为社会最底层的职业,究竟是怎样的?于是想到了一席的有一期演讲,推荐给大家【第656期:我是黄盈盈,我今天讲的是“小姐研究20年”】当时看完记忆比较模糊,于是又立马重新...
(展开)
《下海》:一部无法在内地上映的中国电影
奥利维耶·梅斯(比利时)导演,阿美(中国)、马滕·洛克斯、奥利维耶·梅斯编剧,这部非常国际化的电影却无法在中国内地上映,而是参加了釜山国际电影节,之后在比利时公映。 为什么? 一是这部电影尺度太大,二是对中国的国际形象存在污蔑倾向。 影片以上世纪90年代末东北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