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 短评
25359 有用 朝暮雪 看过 2019-08-07 09:41:47
一边是水淹陋室,一边是生日聚会。 一边是冰冷坚硬的体育馆,一边是豪华柔软的后花园。 钱就是熨斗,把一切都烫平了。 他们蹭网、住地下室、为了一份工作不择手段。 当你觉得他们已经够惨的时候,电影突然反转:他们还不是最惨的,还有更惨的。 你富,就一定有比你更富的;你穷,也一定有比你更穷的。 贫富差距就像无数面墙,将人分为了三六九等。 这面墙,任凭风吹日晒雨淋也岿然屹立,纹丝不动。 朴夫妇看起来傻乎乎的,可他们还是越来越有钱; 金基泽一家聪明过人,可还是翻不了身。 你以为找个好工作,有份好薪水,就摆脱了贫穷的身份,其实还差了十万八千里。 你能洗掉衣服的汗味,却洗不掉已经融入血液的地下室的气味。 你爬了十层楼、二十层楼,可能才刚刚到达别人的地下室。 他们是虫子,所以他们生活艰难; 他们是虫子,所以什么都杀不死他们。
8658 有用 非瞩目 看过 2019-06-10 03:14:04
与《燃烧》相同,反应了贫富阶级的差异和对立,揭露了底层社会的绝望和无奈;但是与《燃烧》不同的是,片子里的富人家庭并没有做错任何事情,即使是对于父亲基泽身体异味的吐槽也是在情理之中,而且在危急时刻优先保护妻儿离开现场本也无可厚非。片中有几处剧情经不起推敲,略显牵强,比如为什么为了躲债会甘愿住在暗无天日的地下室里数年,前管家有正当职业,收入应该也不低,两个人一起努力工作还债总好过这种人不人鬼不鬼的生活;精明如主角一家的人为什么会冒着被发现揭穿的风险给前管家开门,正常的逻辑不是叫她改天再来吗;另外由于暴雨,主角一家的房子被淹了,浑身臭烘烘连件干净衣服都没有为什么还非得出席小儿子的生日聚会,父亲司机和母亲管家无法拒绝,老师们总可以以有事为由谢绝吧。感觉导演为了使最后的戏剧冲突达到极致而强制事件发生。
11890 有用 千舟cut 看过 2019-05-26 08:22:06
那些只会镜头往那一杵,不把人拍睡着不罢休的国内艺术片导演可以学学,电影到底是啥,啥叫剧作节奏,镜头语言,剧本钩子,一天天竟沉浸在自己的艺术国度里意淫,中国电影就是被那些新浪潮的忠实信徒带跑偏了,因为不会技术,美名冠曰搞艺术,看十分钟就关了,抓不住观众你在那拍你🐴艺术呢?用吸引人的视听前提去解构故事的隐喻和主题,这才是懂电影,才是拍电影,同样是长镜头,人家拿来做剧情反转,这明显在怼只会用长镜头做自己技术遮羞布的艺术片导演,从电影市场看充满讽刺。你可以说韩国电影翻来覆去总是那些很黑暗的题材,但他们现在至少在电影的视听技法上(摄影,灯光,剪辑)是亚洲的扛把子。商业节奏≠商业片,用商业节奏去讲艺术才是电影该做的事啊!
10099 有用 孔鲤 看过 2019-08-11 20:22:24
看完《寄生虫》,一直和大家一个想法,隐喻太明显,结果对了一下,发现大家的隐喻体系都不一样。这电影在我看来讲的就不是阶级的事。讲的是韩国自己。朴社长那家人,从头到尾都流露出两个字:美国。儿子的印第安控,女儿的外语老师,夫人时不时蹦出的英语和社长公司里的美国奖状。这一家象征着什么?别忘了,这一家是搬过来的,在搬过来之前有一户人家为了防止北边而修了地下室,那这个年代就能基本确定了。这和韩国史是对应的。我们还可以再来看一个细节,假装自己是美国留学回来的妹妹去应聘时,哼的歌是《独岛是我们的领土》。寄生虫,寄生的可不只是阶级,更多说的是韩国自己。
1119 有用 frozenmoon 看过 2019-08-08 12:51:02
《燃烧》根本不是现实批判的框架,和阶层阶级什么的毫无关系,那个电影探讨的是“存在是否有意义”,完全哲学化的,但这个才是阶级和阶层的故事。好看是没得可挑剔的,但就是都过于直白了,气味、石头、蟑螂,隐喻变成明喻,象征近乎叫嚷。《燃烧》可以看很多遍,这个可以好好看一遍。技术层面的公正和纯熟大于内容和所谓的意义。
615 有用 Lies and lies 看过 2019-08-08 02:58:09
一个无尽的玩笑,直到最后一个镜头前都保持了刀尖上的平衡。地下室气味催发了社长夫妇的情欲,生日宴会的楼上是亲吻的年轻人,不是很有福楼拜农展会的趣味么?影片不仅仅书写了一段封闭叙事,也构筑了一种永恒的共生关系,躲在地下的诺斯费拉图随时可能回来夺取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