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伊登 Martin Eden (2019)
导演: 皮耶特罗·马切罗
编剧: 杰克·伦敦 / 毛里齐奥·布拉奇 / 皮耶特罗·马切罗
主演: 卢卡·马里内利 / 杰西卡·塞西 / 文森佐·内莫拉托 / 马克·莱昂纳蒂 / 丹妮丝·萨迪斯科 / 卡门·波梅拉 / 卡洛·切基 / 奥蒂莉亚·拉涅利 / 伊丽莎白·瓦尔古 / 彼得罗·拉古萨 / 萨维诺·帕帕雷拉 / 文琴察·莫迪卡 / 查士丁尼·阿尔皮 / 朱塞佩·伊利亚诺 / 佩佩·马吉奥 / 毛里齐奥·多纳多尼 / 加埃塔诺·布鲁诺 / 阿涅洛·阿雷纳 / 琪娅拉·弗兰西妮 / 里纳特·希什马塔林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意大利 / 法国 / 德国
语言: 意大利语 / 那不勒斯语 / 法语
上映日期: 2019-09-02(威尼斯电影节) / 2019-09-04(意大利)
片长: 129分钟
又名: 马丁伊登(台) / 筆路浮生(港)
IMDb: tt4516162
编剧: 杰克·伦敦 / 毛里齐奥·布拉奇 / 皮耶特罗·马切罗
主演: 卢卡·马里内利 / 杰西卡·塞西 / 文森佐·内莫拉托 / 马克·莱昂纳蒂 / 丹妮丝·萨迪斯科 / 卡门·波梅拉 / 卡洛·切基 / 奥蒂莉亚·拉涅利 / 伊丽莎白·瓦尔古 / 彼得罗·拉古萨 / 萨维诺·帕帕雷拉 / 文琴察·莫迪卡 / 查士丁尼·阿尔皮 / 朱塞佩·伊利亚诺 / 佩佩·马吉奥 / 毛里齐奥·多纳多尼 / 加埃塔诺·布鲁诺 / 阿涅洛·阿雷纳 / 琪娅拉·弗兰西妮 / 里纳特·希什马塔林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意大利 / 法国 / 德国
语言: 意大利语 / 那不勒斯语 / 法语
上映日期: 2019-09-02(威尼斯电影节) / 2019-09-04(意大利)
片长: 129分钟
又名: 马丁伊登(台) / 筆路浮生(港)
IMDb: tt4516162
马丁·伊登的获奖情况 · · · · · · ( 全部 )
- 第76届威尼斯电影节
- 主竞赛单元 金狮奖 (提名)
- 皮耶特罗·马切罗
- 第33届欧洲电影奖
- 最佳影片(提名)
- 第65届意大利大卫奖
- 最佳影片(提名)
马丁·伊登的影评 · · · · · · ( 全部 100 条 )

《马丁·伊登》:毁灭,他说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1916年11月22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格伦埃伦牧场,一位作家被发现死在家中。他侧身躺在卧室地板上,表现出明显的中毒症状。不远处的桌上留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缓解尿毒症疼痛的吗啡剂量。但凡明眼人都能看出,这个剂量显然过量了。 这位作家不是别人,正是杰克·伦敦。当时在... (展开)
如果盖茨比跑去写小说,结局会好吗?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文_西瓜 无论是电影爱好者、文学爱好者,还是音乐爱好者,肯定都熟悉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 盖茨比为了黛西,奋斗成为百万富翁,又为了黛西,干脆送上了性命。 先让美国梦与至死方休的浪漫情怀结合,孕育出“了不起”的盖茨比,再用凉薄的人情世态轻而易举将其毁灭... (展开)
将虚构人物传记拍出纪录片的意味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去年在威尼斯看首映的时候,就被这部电影的复古气质深深打动。16毫米胶片拍摄的影片总是带有这种迷人的粗糙感,仿佛是时光在画面上留下的烙印,使观众迅速坠入导演的影像世界里难以自拔。欧洲作者导演相当擅长,也秉持采用这种胶片进行影像创作,即使是年轻一代的导演也对此爱... (展开)
依旧是零碎感想但短评写不下
4.5(比较难得地因为觉得豆瓣分低而打五星)从某一方面来说可能是我看过最好的名著改编电影之一,因为大多数电影改编都难以保持原著的思想深度,但这部甚至做到了从原著里找了一个极好的令人信服的切入点然后拍出真正属于导演自己的作品。 (忍不住要扯原著讲因为书和电影我很...
(展开)
添加新讨论
讨论区 · · · · · ·
寻片头曲 | 来自少侠陈 | 7 回应 | 2023-03-31 00:17:29 |
请问怎么播放这部~ | 来自呼延凡儿儿 | 3 回应 | 2023-02-26 12:02:09 |
求精校字幕版本资源!!! | 来自花匠 | 2023-02-02 17:32:25 | |
我认为这部电影是刻意淡化时代背景 | 来自哲别 | 3 回应 | 2023-01-31 12:31:19 |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全是马丁和盖茨比,现实世界里只... | 来自报之以桃桃 | 5 回应 | 2022-11-19 11:48:57 |
以下片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电影【口碑榜】2023-02-27 更新 (影志)
- ★豆瓣高分电影榜★ (下)8.2-8.0分 (影志)
- 看完愣半天.生活.人生.人性篇 (陈哈)
- 我看意大利电影 (mischa)
- 始终会看的电影 (可可)
订阅马丁·伊登的评论:
feed: rss 2.0
马丁·伊登的短评 · · · · · · ( 全部 6522 条 )
117 有用 LORENZO 洛伦佐 看过 2019-10-12 04:24:12
意大利电影之光,带人穿梭回到意大利电影的黄金年代,气质和影像无可指摘,颗粒的质感让人上瘾着迷,还时时插叙加入更老旧的影像,揉入意识流的形态,让电影呈现出逼真的年代感。马丁伊登爱上幻想的社会地位,却迷失在社会形态的斗争洪流中,他塑造的自我越成功,就离本我越遥远,爱与欲终究灰飞烟灭、归于尘土。
93 有用 罗宾汉 看过 2019-09-03 07:28:04
改编自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创作的半自传体长篇小说,新锐导演皮耶特罗•马切罗将故事移植到意大利。讲述一位出身低微、四处漂泊的水手逐步成为顶级作家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位理想主义者努力通过改变自身而获得成功的故事。剧中关于教育的讨论,对爱情的质问,对理想的追逐,以及社会变革的论述,均充满了欧洲人睿智的思辨意识。影片用胶片拍摄而成,古典气质迷人而突出,胶片颗粒感营造出逼真的年代感,文化气息与政治意味水乳交融... 改编自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创作的半自传体长篇小说,新锐导演皮耶特罗•马切罗将故事移植到意大利。讲述一位出身低微、四处漂泊的水手逐步成为顶级作家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位理想主义者努力通过改变自身而获得成功的故事。剧中关于教育的讨论,对爱情的质问,对理想的追逐,以及社会变革的论述,均充满了欧洲人睿智的思辨意识。影片用胶片拍摄而成,古典气质迷人而突出,胶片颗粒感营造出逼真的年代感,文化气息与政治意味水乳交融,令影片浮现出多层次的诠释理解。男主角卢卡•马里内利将角色前后判若两人的性格演绎得淋漓尽致,最终击败《小丑》的菲尼克斯荣获本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男演员。 (展开)
86 有用 亵渎电影 看过 2019-12-27 14:32:06
QY-308。这么美的电影,只能在家看下载,实在太糟践东西了,期待明年北影节上可以刷到大银幕。背着打字机四处跑,四处投稿各种被拒,这就是生活的常态,而成功是非常态,于是问题凸显了。我在想,如果同一个故事,搬到当下社会,导演拍出来又会是怎么样的故事呢。
70 有用 谋杀游戏机 看过 2019-09-02 21:54:43
胶片质感迷人。喜欢电影对教育和精神的探讨,教育是否是进入精英阶层的通行证,屁股是否决定立场,为何精神充实会伴随着空虚?也喜欢马丁身无分文、四处旅居、用一台老打字机执拗写作的状态。一个很流畅通俗但又令人回味的故事,男主前后样貌、状态、言行举止判若两人,好演员。
44 有用 仲夏之门 看过 2019-10-12 23:35:19
#63rdLFF#颗粒感溢出的16mm胶片,巴赫古典乐穿插,让整部电影像一块多棱镜,反射出意大利老电影的夺目光彩。对原作文学语调的精准拿捏也使其格外贴近那个幻象般缥缈的时空。改编上有意消解地域背景,拭去了美国梦的升腾和破灭,转而将焦点落在彼时喧哗的政治运动图卷上,因此男主不仅是另个版本的盖茨比,而更像是个以笔为剑的理想主义者,一个看守文学废墟的殉道士,因无法隔绝出身对性格的影响,内在精神与信念走向... #63rdLFF#颗粒感溢出的16mm胶片,巴赫古典乐穿插,让整部电影像一块多棱镜,反射出意大利老电影的夺目光彩。对原作文学语调的精准拿捏也使其格外贴近那个幻象般缥缈的时空。改编上有意消解地域背景,拭去了美国梦的升腾和破灭,转而将焦点落在彼时喧哗的政治运动图卷上,因此男主不仅是另个版本的盖茨比,而更像是个以笔为剑的理想主义者,一个看守文学废墟的殉道士,因无法隔绝出身对性格的影响,内在精神与信念走向脱轨。不足在于第二和第三幕间较为明显的断裂,尤其是对配角的描绘不免囿于脸谱化,好在Luca表演格外丰满,从富有活力的水手到沉沦厌世,孤身投入斜阳下的海平面,令人无比心碎。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