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我给你带了炸带鱼,风筝,和五百块钱。真浪漫和伤感。
表达没出来,净是抖机灵和自作聪明,愿称之为鹤岗韩寒。
轻松+愉快的大象席地而坐
“有时候,坚强约等于狠” 高于预期,黑色幽默的点竟全部get…那我跪下怎么算、家里没有存款只有现金、弱势群体的文人、我血糖低你也不心疼我、里边还有三桶…笑声一波接一波,笑后却是怅然若失。章宇吆喝卖诗集堪比赵涛跳广场舞,不违和反而很亲切。老虎在园里没同伴,就不说话了…归山后的老虎,还会凶猛嘛? #24th SIFF
SIFF上海影城,章宇又一城乡结合部角色集邮,困在笼子里的东北虎已经十九岁了,另一头东北虎在十九岁那年发了烧。妈妈我们会死吗,妈妈说,我们都不会死的,未来可好了。未来真好,好就好在一地鸡毛,诗人在大雪纷飞的时候卖诗集,结巴在高墙边卖梯子。
众所周知,东北是一个形容词,形容冬风萧索,形容时间停滞,形容猛虎入笼,形容望穿尽头。
“我年老色衰,经济衰败,只剩一个看似稳定的家庭。”中年男人像圈养的东北虎,电影是想谈这个主题,却在太多的地方点到为止了,代入感稍纵即逝,感觉像一块肉质不好的牛排还要做成一成熟。
#SIFF 24th# @SFC上海影城 首映见面会场。 很失望。 话剧式的腔调,独角戏般的角色,塞满的音乐,最后都被构筑成萧条的东北。 文人没有幽默的自嘲,撑不起来的角色,都像雪一样零散开,压在观众心里,盖成一片疑问。 过于追求某些东西,最后反倒显得矫揉造作。 马丽戏份少到不如空镜,章宇突破性不大,但我还是喜欢他的演绎。
《东北虎》上影节世界首映,满满的耿军味道,“鹤岗宇宙”最新篇。《青年》里的浪荡儿,如今长成了悲哀中年,就像圈在笼子里的东北虎,生猛不再,只剩沉默。我们这些人到中年的男银,面对这样的电影,只能说,又爱又怕。
大金链子缠砖头,大水萝卜砸脑袋,诗人浓度过高的鹤岗,万物被抽空了生命只配做意象。纵使东北大地自带幽默感,也请不要再拿宛如批发来的冷幽默桥段攒剧本了。
老实讲,看到一半生出两个疑惑,一个是这片到底是不是导演拍的,怎么这么多配乐,跟新导演们似的,一共118分钟,配乐铺了110分钟,这还是往少了说,干脆铺满得了;二是,很神奇看到一半想到了蓝色列车,都很不节制,质感又没有前者那么足,最后终于在片尾解开了疑惑,果然是同一个美术指导,又把东北整成北欧冷酷仙境了。
东北虎在动物园反思人生意义
“名词和动词最好用,形容词慎用。”这也是一部用名词和动词写形容词的电影。
直接用考里斯马基、罗伊·安德森来套,虽然大抵不差,但有点偷懒,取巧。这不是一部风格模仿的练习小品。很少有中国电影有这样的意识:主要依托风景、物、气这些具象的地理空间去建构一部电影抽象化的核心表意。绝对能感受到,是地理空间滋生出了这样的人物。影片的黑色幽默是别扭到一定程度,让人笑不出来,深沉中带着绝望,冷笑话都谈不上的重度便秘干涩。所有的人物都有一种超越自身的冲动。这是整部电影高度的表现主义风格得以成立的基底,也酝酿出了弥散于银幕之上的残酷诗意。也许是王兵《铁西区》之外,关于东北最好的电影。
一个老婆孕期出轨,一个欠钱不还,整得俩人好像还挺委屈,节奏又慢,还有那些(自以为的)笑点……谈不上故弄玄虚,但就是让人看得烦躁。
东北,19岁的老虎和32岁的熊,一种精神状态。影像的割裂和凝滞倒也适合这份困顿。
影节见面场,及格线附近。 没怎么看过导演先前的作品,单论这一部片子的话节奏略感稀碎,拼贴感强又导致啥都没往下挖。虽然极力克制自己和《大象席地而坐》横向对比的冲动,但未免叙事和剧作上还是差了很多味道。 马丽很惊艳,这类片子可能更适合她吧(除去东北的标签以外)。章宇正常发挥,他说看完本就决定演和提到大象就鞠躬的时候隐约感觉他还是走不出满洲里,演员戏里戏外的创伤是个值得反思的问题。
男的不要老觉得自己是东北虎,你就是个失败的,中年的,男的。
太,难看,了。我们,东北人,说话,真不,那样。
注意: (一)阿基·考里斯马基的电影在试听手段上是极简,但同时是极精确的,画面内包含了非常充沛的信息量,所以那些停顿是有意义的,有力量的。同时,他非常可贵的一点在于,对地域性的环境和人的敏锐捕捉,以及【不猎奇】的诚实展现。 (二)胡波的大象席地而坐,镜头之笃定令人叹服,角色和行为也极具力度。 本片有导演一贯的风格,但过于泛滥,由此在视听上常常出现偏差(为了“抛梗”而故意偏离视点,恶趣味的比重甚至超过了趣味)。如果导演未来仍痴迷于一些视听上的小花招,是难以大进步的。
> 去 东北虎 的页面
导演: 耿军
主演: 章宇 / 马丽 / 张志勇 / 徐刚 / 郭月 / 张迅 / 袁利国 / 薛宝鹤
类型: 剧情, 喜剧
地区: 中国大陆
片长: 118分钟
上映: 2021-06-16(上海电影节), 2022-01-14(中国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