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 Zimna wojna (2018)

导演: 帕维乌·帕夫利科夫斯基
编剧: 雅努什·格沃瓦茨基 / 帕维乌·帕夫利科夫斯基
主演: 尤安娜·库里克 / 托马斯·科特 / 波利斯·席克 / 阿伽塔·库莱沙 / 塞德里克·康 / 让娜·巴利巴尔 / 亚当·费仁希 / 亚当·沃诺维茨 / 亚当·斯齐斯科斯基
类型: 剧情 / 爱情 / 音乐
制片国家/地区: 波兰 / 法国 / 英国
语言: 波兰语 / 法语 / 德语 / 克罗地亚语 / 意大利语 / 俄语
上映日期: 2018-05-10(戛纳电影节) / 2018-06-08(波兰)
片长: 88分钟
又名: 冷战恋曲(港) / 没有烟硝的爱情(台) / Cold War
IMDb: tt6543652
5星
22.4%
4星
50.7%
3星
24.3%
2星
2.3%
1星
0.3%

冷战的获奖情况 · · · · · · ( 全部 )

冷战的短评 · · · · · · ( 全部 12946 条 )

热门 /  最新 / 

185 米粒 看过 2018-10-08 12:49:43

两个极为相爱的人,最终只能用告别的方式拥有彼此,还是因为一个可以为了爱情可以把自己变成另一个人,戴上面具永远地在异乡生活,而另一个无法容忍看似自由、小资但实质是消费自己的文艺生活,在这种情况下爱情带来了更多折磨。其实说到底,两个人决定在一起、共同生活,为了各种琐事争吵、摩擦,表面上看起来是许多个人选择的差异,但实际却是政治与价值的观念不同;在这里刚好放在五十年代的波兰、东欧、法国,个人的选择、命运... 两个极为相爱的人,最终只能用告别的方式拥有彼此,还是因为一个可以为了爱情可以把自己变成另一个人,戴上面具永远地在异乡生活,而另一个无法容忍看似自由、小资但实质是消费自己的文艺生活,在这种情况下爱情带来了更多折磨。其实说到底,两个人决定在一起、共同生活,为了各种琐事争吵、摩擦,表面上看起来是许多个人选择的差异,但实际却是政治与价值的观念不同;在这里刚好放在五十年代的波兰、东欧、法国,个人的选择、命运与政治大环境形成了互文,让本来听上去有些老套的分分合合的爱情故事,多了时代与历史的色彩。有为了爱情选择未知的“自由”,更有认知“自由”的虚伪之后对爱情的重新认知。很美的电影,短而精悍,歌舞加分 (展开)

149 王大根 看过 2018-10-30 20:14:57

还说这两个作逼只适合像牛郎织女一样每年只见一天,真的在一起后绝对过不下去,没想到最后居然给我殉情了!二十世纪后的世界里我只能接受日本人殉情,其他国家的人不适合这么作逼

630 牛腩羊耳朵 看过 2018-05-11 16:41:53

那一边的风景更好,可哪一边的风景都不属于我们

394 西楼尘 看过 2018-06-16 23:22:04

浮在水面唱歌,心脏变成石头;跃上台桌跳舞,钟摆扼杀时间。走远又折返的亲吻,重逢不分开的誓言,当你爱上一个人,时间不再重要。跳进波兰的湖水很冰,我是取暖的篝火;东德边境的西风很冷,你是吸不断的烟。有过两个孩子,杂种唱盘和害羞小孩。孩子拍了部电影,纪念父母在冷战的世界里谈了一场热恋。

166 谢飞导演 看过 2018-11-12 14:06:57

波兰《修女艾达》的导演的新片,依旧是冷战时期题材、黑白影像,作者感十足。导演也六十多岁了,十几岁就离开波兰到西方定居,近年返归,连续拍摄铁幕时期的作品;他对历史与个人,时代与艺术把握得如此准确、成熟、独特,让我们这些有过相似历史经历的创作者们,佩服、感叹不已。

> 更多短评 12946条
为什么被折叠? 有一些短评被折叠了
评论被折叠,是因为发布这条评论的帐号行为异常。评论仍可以被展开阅读,对发布人的账号不造成其他影响。如果认为有问题,可以联系豆瓣电影。
你关注的人还没写过短评
我要写影评

冷战的影评 · · · · · · ( 全部 153 条 )

栖双 2018-06-18 22:05:35

《冷战》视野下的世界主义与爱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这片子切合了学界对冷战批判的各种G点:传统意义上的两个阵营的冲撞、社会主义的国际主义情结、东欧种族问题作为点缀、权力意识与性别观念的观想、跨媒介的想象、到最后人文主义加之于宗教的悲剧性胜利。 男女主角在大银幕的黑白光影下熠熠生辉,一如黑白时代倾世之恋的绝代风...  (展开)
钢小锁 2018-06-16 23:30:01

冷战:帕夫利科夫斯基的高冷与完美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2018-06-03 首发于公众号 奇遇电影 [又一部烂番茄100%、26连鲜,美到窒息!] 今年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颁给了波兰导演帕维尔·帕夫利科夫斯基(Paweł Pawlikowski)的新作《冷战》(Cold War / Zimna wojna)。 自从2013年《修女艾达》爆红以来,帕夫利科夫斯基如今俨然已是任...  (展开)
康报虹 2018-12-15 21:18:10

动荡中的宁静,刹那间的永恒——论《冷战》的影像与音乐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在凛冬的寒风中,乡间的人们唱着属于他们的歌谣,男主角维克多与另一位女音乐家伊莲娜刻录下了那些纯净而自然的歌声——电影《冷战》以这样一组“歌舞团去乡间采风”的镜头作为开始,一切都是那么的原始、那么的平和,似乎与“冷战”没有丝毫的关联,但这就是《冷战》,是导演...  (展开)
圆圆(二次圆) 2018-06-15 15:11:20

帕夫利科夫斯基的第二座高峰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虽然2018年刚刚过去一半,但波兰籍导演保罗·帕夫利科夫斯基执导的影片《冷战》将会是2018年最好的黑白电影之一,恐怕已经没有什么悬念了。不久之前,这部影片刚刚在戛纳电影节拿下了通常意义上第三顺位的最佳导演奖,成为整个主竞赛单元里获得奖项分量最重的欧洲电影。尽管全...  (展开)
《看电影》 2018-11-06 19:18:47

戛纳最佳导演的爹妈,是怎样谈恋爱的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他浪漫、优雅、总小心翼翼、坚韧又充满忧虑;她性感、复杂、爱头脑发热、是个难搞的女人。 入围今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冷战]成为近期口碑最好的电影之一; 明年奥斯卡的最佳外语片提名,十有八九,也挺稳的。 开放评分之后更是形势一片大好: 虽说目前还无法盖棺定论,但...  (展开)
仲夏之门 2018-08-06 06:12:27

在时间的长廊上相拥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论及当前世界影坛上擅用黑白影像的大师,波兰籍导演帕维尔•帕夫利克夫斯基必然是个绕不开的名字。尽管他迄今只拍摄了两部黑白长片,却凭借其间出色的技艺表达和人文质地,在全球俘获大量拥趸,享有极高声誉。今年入围戛纳的主竞赛热门《冷战》更是荣膺最佳导演奖,标志着帕...  (展开)
杨三疯 2018-11-03 00:57:06

波兰《芳华》:我只想在体制的背面输出凄美和爱情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热兵器战争的结束,并未给东西方世界带来片刻和平,炮膛的余温尚在,人类的欢呼还未停止,两大政体对撞带来的冰冷寒意就接踵而来。“冷战”应运而生,而这个词对于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来说有着非同一般的意味。 社会主义阵营很快确立了文艺工作作为传播意识形态、维系人民性、巩...  (展开)
午夜滴长岛冰茶 2019-03-18 17:57:51

你要是觉得这个是欧版的《芳华》,那你还是因为经历少没看懂

“还在巴黎的时候,有一夜突发兴致,从四圈外的住所驱车至巴黎圣母院后的花岸。虽然已近午夜,冬日刚过的赛纳河岸也还没有那么暖和,但连接西岱岛和右岸的桥上依然有即兴表演的街头艺术家,每次兴致所至来此散步,总也不会让我失望。然而那天在桥上表演的既非平日里那个动情弹...  (展开)
破词儿 2018-11-06 17:04:57

都8102年了,怎么还有人拍黑白电影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黑白片永远不能称作是彩色电影淘汰的产品。 这部黑白电影,关于冷战时期的波兰。 体制对立的铁幕决绝又沉重,噤若寒蝉的环境,人情严肃淡薄。 一切恰如维斯瓦河的河水生凉,流经波兰全境,浸透寒意。 阳光是黑白,没有温度,斯大林的大字报是黑白,庄严肃穆。 街角,男主燃尽最...  (展开)
北回归线 2018-09-09 10:27:55

逝去光影里的歌唱

回想起2014年夏天《Ida》刚上映的时候,谁也不会想到这样一部采用复古画幅的黑白电影竟然在第二年登上了奥斯卡的最高领奖台。也通过这部作品,此前名气并不响的波兰导演帕夫利科夫斯基首次进入大众视野。如果《Ida》的成功多少有其格式和形式上“耳目一新”的因素,那么今年的...  (展开)

> 更多影评 153篇


讨论区   ·  ·  ·  ·  ·  ·

为什么女主最开始没有追随男主出逃? 来自亚瑟 3 回应 2023-05-03 01:24:44
女主真的太美了 来自ya can 2022-12-30 11:29:20
他们在本国为什么不能相爱? 来自小熊妈 2022-08-29 00:24:27
想再去小西天儿看一遍 来自tokidoki 2022-05-13 11:50:04
影片最后教堂里吃的白色小片是什么? 来自freop 6 回应 2022-05-09 03:17:32

> 去这部影片的讨论区(全部53条)

在哪儿看这部电影  · · · · · ·

谁在看这部电影 · · · · · ·


订阅冷战的评论:
feed: rss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