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婚姻制度,是为了保证血缘的纯洁。
在母系社会,对于女性来说,可以非常明确的知道自己的孩子是自己的,抚养长大就行。但到了父系社会,男人的财产想要传承下去,就得确定孩子是自己的,于是最早的婚姻制度就出现了。所以古代中国一夫一妻多妾制度里面,小妾所生的孩子没有继承权也可以理解了,产权分配在于一夫一妻中的妻。但这个农耕社会中的女人是丈夫的私有财产和附属物,所以婚姻制度的起源是一种产权制度。
农耕社会的生产模式决定了男性劳动力的重要性,但是工业时代一个纱厂的女纺织工完全可以产出同等于其丈夫的生产价值。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了经济实力,自然而然传承了几千年的婚姻制度也开始被女性所排斥。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也开始慢慢的从从属变成了平等,夫妻双方变成了一种平等的合作关系。这时候婚姻制度,变成了一种经济制度:双方一起生活,经济上的产出,远比比一个人单个的生活更多。
然而发展到眼前这个追寻爱和个性自由的年代,我们对于婚姻关系的要求太多太复杂,爱情、友情、亲情、经济合作、生产力组合、财富分配等等各种功能和需求都混合在婚姻关系里面。也正因赋予了婚姻太多意义,对婚姻保持过于美好的幻影,一旦实际生活中产生差异,问题也就来了。
未来,婚姻关系也许将会变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也许随着时代的演化,变成了人们选择的生活方式。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