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影评 (35)

“困难模式”下的教育
每一个纪录片导演最爱的国家一定都是中国。“困难模式”下的生活一定有非常多匪夷所思的现象值得记录。 很多事情是注定的,比如当你投胎到中国的时候,附加礼包就是自动选择在“困难模式”下生存。 老韩难以接受胜利在念完大学之后工资甚至比他在西安打...
(展开)

很多人看不懂这里面展现的内容,因为没有经历过
很多人看不懂这个纪录片的。 从小在良好环境长大的人没经历过,所以看不懂,只会觉得这人怎么这么傻? 没有阅历的学生看不懂,还以为这是在宣扬“父爱”。可是是这样吗?我们仅仅是记录一下苦难,并感叹父爱的深沉吗? 我能看懂,是因为我和这里的人有一样的经历,唯一的区别是...
(展开)

城市 不是适合每个人
《父亲》 选了一个 大众的跳出农门的 年轻人 以及他的父亲 从头到尾 父子俩都还算 乐观 哪怕是结局 是 那个年轻人 每个月 不是五六千 而是每个月五六百 去了青海 苦涩中 还是乐观的 城市很现实 小县城里的人 看待城市 过于理想化 都想要留在城市 真正到了城市...
(展开)

从柴静视角看《父亲》
阅读柴静的看见我得到一个很深的体会,就是在了解事实之前不要对采访者带有偏见。但是在这个名为《勇敢的父亲》的纪录片里。我却隐约觉得摄影者对韩胜利的提问不够主观。“你觉得你最大的缺点是什么?”“你干这些你爸能接受吗?”我可以理解摄影者对韩胜利怒其不争,哀其不幸...
(展开)

险些让时代淹没了的真诚——影片的名字叫父亲
看一下拍摄时间,是2006年,心里突然一震,那时我身边的同学还在喜迎2008北京奥运啊... 我一直觉得好的纪录片应该是拍给下一代人的。每个时代,每个时间点都有自己光辉和悲情的细节,这些东西其实很平常,当代人的问题总要当代人解决,但是,除此之外,总有一些时代之外的,永...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