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这部纪录短片在基耶斯洛夫斯基的早期纪录片里面比较特别,除了是用彩色胶片,全片是以主角砖匠的自述贯穿,有别于他其他的纪录片中常用的访谈式或者对话式的手法。“曾经有段时期,可口可乐是我们的敌人,因为那代表着西式的生活。但现在,他们也生产,到处都是标语,"每天喝可乐 身体更健康",等等”
基耶斯洛夫斯基早期短片看到现在观感最好的一部,不止因为使用了彩色胶片。又是集体记忆与私人记忆并置的拍法,基氏在游行队伍的口号声中,聚焦到砖匠的形象和他平静的自述,从年轻时的积极分子到成为官僚制度的一块砖,再到56年幻想破灭,真正又做回砖匠,搭建片末俯瞰视角下的华沙。拍摄对象略带疲惫的声音增添了丰富的戏剧性。
看着自己建造的房屋如此牢固,他感觉今生并未白费。
庆祝五一的队伍好壮观,波兰工人阶级万岁。。。可是他觉得人事部主人还不如砌砖来的带劲,哈哈。
20/7/2006 9:40pm bc
乌龙,拍到自己了
一点七五星
形似蒙太奇
摄制于1973年,却要等到团结工联时期才得以上映。电影处理的题材是史达林主义时期的一名模范劳工,还有当时盛行的斯达汉诺夫式的劳动竞赛。中年砌砖工人回忆当年参加劳动节游行时的生活。对自己的成就感到又辛酸又光荣。2017.10.4 今天重看什么都觉得辛酸。
略带慵懒但又不失沧桑的口吻,中年男人回忆起自己曾经的光荣岁月,然而最终让自己心满意足的还是砖匠,因为踏实,因为没有让自己虚度光阴。 劳动后的成果才是实实在在的光荣,而不是劳动这一行为所附带的某正政治倾向所赋予的光荣职位,基斯可以说相当大胆了!
被基耶斯洛夫斯基拍纪录片很荣幸(好么)
一个人的一天和一个人的一生,这是基老师超水平发挥的一部,如果不是透过他的镜头,我们怎么还能看到波兰的五一游行?此片有思考深度,片尾的航拍和最后的砌砖镜头很赞,当然,立意最NB,这是一种对当时社会的沉默抗议。
內裡的主角會否是真的人物?還是代表著一群波蘭人的一生?
8
砖匠 Murarz (1973):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4s41137QQ?p=8
半纪录半论文
果然好的片子还是一眼就能感受到好的//也可能是对尤其具体的人物的展现让影像也变得具体起来 集体记忆和个体记忆总是存在着些许偏差 个人的痛苦和快乐或许都算不上什么
他影像里的文学意味和政治寓言很多,全篇独白不了解历史有些吃不消,镜头感很好。
宠辱不惊
有某国的影子。
> 去 砖匠 的页面
导演: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类型: 短片
地区: 波兰
片长: 18分钟
上映: 1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