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句 Refren (1972)
以下片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Krzysztof Kieslowski) (3nfz)
- 基耶斯洛夫斯基(Krzysztof Kieslowski) 完全手册 (never)
- 《奇士勞斯基的電影藝術》里电影全集 (vivi)
- 国外优秀纪录短片(<60min) (费新平)
- 电影中的真实 (我现在可以走了)
订阅叠句的评论:
feed: rss 2.0
订阅叠句的评论:
feed: rss 2.0
叠句的短评 · · · · · · ( 全部 250 条 )
0 有用 战歌 看过 2022-08-28 22:48:27 陕西
可以让逝者短暂停留在活人的心中,何必劳神费力让逝者永久处于阴暗的地下?
0 有用 曳尾于涂 看过 2010-12-13 23:41:31
死后的问题是本片的主旨,可基氏却在结尾给出了婴儿房的镜头:原来,从一出生我们便是一串数字,到死仍然一样,这是对 bureaucracy 的莫大鞭挞。
11 有用 鲜有废客 看过 2018-08-12 02:11:05
过4⭐。 几处摇镜运动相当出彩,在公职人员的特写和人潮涌动的大街之间切换,然而又在之间用黑色作为过度,不用一种硬切,基斯并不想将人潮和殡葬公职人员做简单的联系,让人潮只是作为背景,或者一种社会环境。而是让大街人潮通过黑色留白,灌注到公职人员的“事务之脑”中,人不再是活生生的个体,而是流动的数据和法律的规范。缓慢过渡的摇镜,其实是在隔离人世,基斯在用一种不真实的“阴间感”做特写,让这些公职人员成为一... 过4⭐。 几处摇镜运动相当出彩,在公职人员的特写和人潮涌动的大街之间切换,然而又在之间用黑色作为过度,不用一种硬切,基斯并不想将人潮和殡葬公职人员做简单的联系,让人潮只是作为背景,或者一种社会环境。而是让大街人潮通过黑色留白,灌注到公职人员的“事务之脑”中,人不再是活生生的个体,而是流动的数据和法律的规范。缓慢过渡的摇镜,其实是在隔离人世,基斯在用一种不真实的“阴间感”做特写,让这些公职人员成为一种“反人性”的体制代表。 (展开)
8 有用 胤祥 看过 2010-05-05 22:59:38
开场漂亮的长镜头,结尾把生与死连在了一起。基斯洛夫斯基不批判,只观察,这是典型的基氏纪录片
6 有用 桐荫清梦 看过 2012-05-02 14:23:55
官僚主义在殡仪馆也横行霸道,人性的冷漠和压抑超越了时间、空间、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让我在今天也感同身受,和卡夫卡的城堡和审判冥冥中紧密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