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萨德疾呼 Hurlements en faveur de Sade (1952)
导演: 居伊·德波
编剧: 居伊·德波
主演: 居伊·德波 / 伊西多尔·伊苏 / Serge Berna / Barbara Rosenthal / Gil J. Wolman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语言: 法语
上映日期: 1952-06-30(法国)
片长: 64分钟
又名: Howlings in Favour of de Sade / 隆迪的狂吠
IMDb: tt0410096
编剧: 居伊·德波
主演: 居伊·德波 / 伊西多尔·伊苏 / Serge Berna / Barbara Rosenthal / Gil J. Wolman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语言: 法语
上映日期: 1952-06-30(法国)
片长: 64分钟
又名: Howlings in Favour of de Sade / 隆迪的狂吠
IMDb: tt0410096
为萨德疾呼的影评 · · · · · · ( 全部 5 条 )

他的本质是批判与诗意
影像:白色出字幕。 黑色全无(让人等待白色)。 文字:guy debord的箴言。 情节:有时一人朗诵,有时男女对话。 标题:为萨德疾呼, 隆迪的狂吠 精神:纯粹 理论:批判与诗意
(展开)

分离的景观:对德波《为萨德疾呼》的一种解读
文章来源:《文艺研究》2016年第2期 在德波的电影《为萨德疾呼》放映时发生了什么?在电影放映之前,任何一名观众都不是一张白纸,无论如何,他们是带着一种预先存在的期望而进入到放映厅的。这种期望是一种意识形态的效果,也就是说,我们总是在电影放映之前,预测了某种...
(展开)
> 更多影评 5篇
以下片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实验电影与录像艺术史 (五学日海字幕组)
- 择偶测试之捕捉大师的手势篇1 (Connie)
- philosophers (-)
- 赤裸裸的牛逼片儿 (五学日海字幕组)
- 实验史 (药片)
订阅为萨德疾呼的评论:
feed: rss 2.0
为萨德疾呼的短评 · · · · · · ( 全部 90 条 )
10 有用 疈䴻 看过 2021-04-13 08:43:40
这是一部一次性的电影,其生命仅仅存在于首映的64分钟内——今天看到的永远只是这部作品的遗骸,任何公开放映活动都是重新将反电影再电影化、反景观再景观化——1952年的夏乐宫之后再无《为萨德疾呼》。可以将黑暗片段视为对视觉中心主义的一次反动——在这些片段中投影机彻底停止工作,曾经依循着铺设好的管道发挥功用的视听觉在影院中彻底失灵,而在口哨声与质疑声中,栅格化的影院空间反而“退化”为巴赫金式的众声喧哗的... 这是一部一次性的电影,其生命仅仅存在于首映的64分钟内——今天看到的永远只是这部作品的遗骸,任何公开放映活动都是重新将反电影再电影化、反景观再景观化——1952年的夏乐宫之后再无《为萨德疾呼》。可以将黑暗片段视为对视觉中心主义的一次反动——在这些片段中投影机彻底停止工作,曾经依循着铺设好的管道发挥功用的视听觉在影院中彻底失灵,而在口哨声与质疑声中,栅格化的影院空间反而“退化”为巴赫金式的众声喧哗的狂欢集市——注意力在其中彻底涣散,但也正是出于这样的涣散,身体得以获得一次联觉与通感的机会。 在影片开头,德波走上台前向观众宣布电影已死,而全片最后一句话则指向“电影死后”的历险——Like lost children we live our unfinished adventures (展开)
0 有用 unidolphie 看过 2022-10-26 19:17:38 北京
救命。虎皮:我们一会儿要讨论,大家认真看,可惜音轨是法语,字幕是意大利语…我:(玩手机)hp:诶你们怎么不看啊?【从白屏过渡到黑屏了】hp:这一段…要不我们用四倍速看吧。听说放完这部的那天众多观众与影展主办方“扭打在一起”,要我我也扭。
8 有用 丁一 看过 2014-05-20 21:10:35
这玩意太装逼了,看过不能忍,看完打一星~
8 有用 灰狼 看过 2017-04-02 11:42:44
整个银幕上只有伴随着音轨评论的白屏以及长时间间断的黑屏 ,影片借助画外音声称:“这里没有电影,电影已死”。在此,黑屏已经不再是某种仪式、风格或经验,而是是德波对“景观”的拒斥,是他“反电影”的某种手段,在所有的影像断裂方式中,没有任何模式比其更加极端和彻底。
9 有用 咫尺凌绝 看过 2015-09-22 15:47:09
对待这种实验性电影,最低也不能打太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