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嫫的影评 (25)

【转】二嫫:现代寓言空间(戴锦华)
壹‧周晓文的寓言 在第五代的导演中,周晓文似乎始终是一个个例。他绝少书写第五代式的中国历史寓言,相反倒更像是一个长于用电影的光影魔术讲故事的“故事篓子”。如果说,第五代横空出世,以“时间对空间、历史于生命、造型对故事的胜利”1标识了一代人的崛起;那么,...
(展开)

当“奴”的滋味,被《二嫫》这片讲透了,比张艺谋的秋菊还要残酷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提到周晓文,可能有很多人不太熟悉。 尽管同属于第五代,他的知名度远远低于张艺谋、陈凯歌等人,他是这一群体中的边缘人物。 比起讲述那些“铁屋子”里的中国寓言,他更擅长将一个个故事讲得摇曳生姿,妩媚动人。 譬如:《最后的疯狂》、《关于爱的故事》、《疯狂的代价》、《... (展开)
当下的二嫫,还有什么梦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二嫫坐在炕上,精疲力竭地偎着这台县长都买不起的进口彩电。那些踩麻花面的不眠夜,拉板车走过的山路,撑下的盐水,抽掉的血,卡车里的激情一夜都如梦幻泡影,消失不见,唯有电视里令人迷惑不解的世界…… 蓝莹莹的天,土房子里的灯,媳妇脚下的面。窗花糖葫芦,光怪陆离的集,... (展开)
十六年前的先锋女性主义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男人的集体失语,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大山里有两户一墙之隔的人家,一家的男人能干,开大车,老婆给生了个女儿,家里有台电视机,邻家的儿子虎子经常被吸引去看;一家的女人能干,她男人原来是“村长”,身体不好只能在家。 女人会做面,在邻家男人的推荐下去县城的饭馆给人... (展开)
“二嫫”式的循环 ——后工业社会与乡村情感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我将试图用两种方式来再述整个电影情节,即梳理主线与分理人物。 一,“矛盾”重重的故事 起因:二嫫买电视的根本原因实际上与乡土社会中对“男性”的传统意识相关。由于重男轻女的意识,所以导致秀妈嫉妒二嫫家有男孩,因此她经常驱赶来自家看电视的虎子;第二,因为老... (展开)
《二嫫》:一个女人最后的倔强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卖麻花面,咧……” 每天早上,二嫫带着一筐做好的麻花面到集市上叫卖。在尘土飞扬的土路上,二嫫扯着嗓子,尖锐刺耳的声音划破了纷闹的集市。粗粝的画面,把二嫫衬托得更加固执。每当有人光临生意,二嫫从来不讨价还价,直愣愣得卖货,几个回合后,一分钱不少地卖出去了。 ... (展开)
二嫫二十五条 —— 生活是热闹后的雪花点
1,不为所动、坚持本色是多么好的品格。 2,二嫫那句“卖麻花面,咧……”太魔性了。 3,虽马赛克画质,仍然好电影,好在土。 4,二嫫站姿是莺花和侠女的结合(褒)。 5,好多镜头倒着看好几回,还捎带学下。 6,这段骂架绝了——绝无仅有的绝,比豆瓣上的骂架厉害多了。 “虎...
(展开)

一个消极体育迷和观影者的感触
影片结束后居然有一小段儿采访花絮 导演旁边儿这个大胡子小男孩儿挺可爱的哦 请不要少于140字 请不要少于140字 请不要少于140字 请不要少于140字 请不要少于140字 请不要少于140字 请不要少于140字 请不要少于140字 请不要少于140字 请不要少于140字
(展开)

游走在传统与现代间的中国人
游走在传统与现代间的中国人:看完《二嫫》,想写点什么,可“眼前有景道不得”,戴锦华老师这篇《二嫫:现代寓言空间》,略带后现代主义的色彩点明游走在“传统与现代”的中国人的抗争和无能为力。正值市场经济的热潮,周晓文导演逆“现代化”的主流,在这部94年拍的电影里,...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