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水道 Kanał (1957)

5星
32.7%
4星
52.2%
3星
13.3%
2星
1.1%
1星
0.7%

下水道的获奖情况 · · · · · · ( 全部 )

喜欢这部电影的人也喜欢 · · · · · ·

下水道的短评 · · · · · · ( 全部 1555 条 )

热门 /   / 

27 甘草披萨 看过 2021-04-26 21:40:32

出了大光明长长呼出一口气,隔着大银幕都不能阻挡的绝望和窒息,镜头缓缓逡巡于断壁残垣,早早预告的惨烈的死亡之途,入下水道前的点名宛如圣火照亮的圣徒们的合影,视死如归的战士们,原本明明只是荷尔蒙气息爆棚的年轻人,趟过地狱冥河,浑身污秽的黛西仍美得难以置信,而战地钢琴师已化身死神派来的吹笛手;如今来看,似乎能从中读出波兰这段历史的几分隐喻感,历经千辛万苦,眼看着光明就在前方,然而终究或死在黎明前的手榴弹... 出了大光明长长呼出一口气,隔着大银幕都不能阻挡的绝望和窒息,镜头缓缓逡巡于断壁残垣,早早预告的惨烈的死亡之途,入下水道前的点名宛如圣火照亮的圣徒们的合影,视死如归的战士们,原本明明只是荷尔蒙气息爆棚的年轻人,趟过地狱冥河,浑身污秽的黛西仍美得难以置信,而战地钢琴师已化身死神派来的吹笛手;如今来看,似乎能从中读出波兰这段历史的几分隐喻感,历经千辛万苦,眼看着光明就在前方,然而终究或死在黎明前的手榴弹,或迎接他们的是敌人,或走向疯狂,或与自由天人永隔,或自相残杀;太多诸如把濒死的呻吟拍成地狱冥犬来临之类的叹为观止的场面、构思,能清晰感受到本片曾指引了后世多多少少经典电影,而后来的经典又启发了新一代电影创作者,它所带来的影史上的代际传承感,大银幕看更明显 (展开)

6 冰红深蓝 看过 2021-04-29 22:30:31

[大光明1厅 2K修复版]瓦伊达“战争三部曲”之二,一段暗郁残酷的炼狱之旅。1.写实与浪漫交织混融,一如下水道里的惶惑恐惧与垂死挣扎,既是华沙起义终结时的本来面目,又可视作对二战中波兰及其民众饱尝屈辱、阴惨苦痛与无家可归的命运缩影。2.前半段的短暂宁静与地面战斗写实性强,多用运动长镜头(开场4分10秒跟移长镜惊为天人,搭配凸显悲剧宿命的介绍性旁白,既引人探触人物内心,又藉由对战场的巡行观视让人沉浸... [大光明1厅 2K修复版]瓦伊达“战争三部曲”之二,一段暗郁残酷的炼狱之旅。1.写实与浪漫交织混融,一如下水道里的惶惑恐惧与垂死挣扎,既是华沙起义终结时的本来面目,又可视作对二战中波兰及其民众饱尝屈辱、阴惨苦痛与无家可归的命运缩影。2.前半段的短暂宁静与地面战斗写实性强,多用运动长镜头(开场4分10秒跟移长镜惊为天人,搭配凸显悲剧宿命的介绍性旁白,既引人探触人物内心,又藉由对战场的巡行观视让人沉浸其中);在战争的喘息之机里,人也不忘情欲满足与审美追求。3.后半段如堕噩梦,对地下空间的呈现颇有表现主义气息。缩小的景别(以特写和近景为主)与低机位摄影强化逼仄窒息之感,底光、雾气与隐约的呻吟惨叫声彰显出惊悚而绝望的氛围。4.历经漫无际涯的煎熬,却倒在看似咫尺可及之处。5.发疯的音乐家与抖靴子的男孩。(9.0/10) (展开)

6 Dust Blessur 看过 2021-04-27 00:12:19

真的太棒了。非常的复杂。一个完全变态的炼狱,生和义变成了反义词,艺术家看透了一切,听见电影的配乐,完成一场体现炼狱生存本质的行为艺术。哪里都是下水道,而在这场试炼中,他们连反抗军都不是,只是一个个脆弱又坚强渺小又伟大的人。这样想来,在如此黑暗的环境下保持对爱的坚持、对义的坚持,何尝不是最有力的反抗?还有那耐人寻味的对白:“你的故事长吗?”“比这下水道长。” - 她们的故事都会长过这下水道,被人铭记

15 石墙 看过 2013-05-31 23:59:09

故事整体上贫乏得很,但是有几个笔触充满震撼力:知道情人已有家室后自尽的女战士;只剩最后一枚手榴弹却不幸被炸死的军官;片尾处为了找寻下属重返下水道的长官。这些细节自身就蕴含了丰富的故事性,而且全部是战争情境下特有的人性表现。

48 胤祥 看过 2012-05-20 05:58:52

这片必须看花絮。波兰国师瓦伊达接过蒙克的枪,借苏联解冻的东风“政治地拍电影”,曲折地表达了“华沙起义的军事目标是德国人,政治目标是俄国人”的主题。视听上继承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并确立了波兰学派的风格,长移动镜头是本片主要特色。下水道中的人们出现了不同的精神症状。

> 更多短评 1555条
为什么被折叠? 有一些短评被折叠了
评论被折叠,是因为发布这条评论的账号行为异常。评论仍可以被展开阅读,对发布人的账号不造成其他影响。如果认为有问题,可以联系豆瓣电影。
你关注的人还没写过短评
我要写影评

下水道的影评 · · · · · · ( 全部 20 条 )

无尽藏 2006-12-11 23:38:56

下水道中有什么?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在下水道中,没有胜利,只有耻辱和失败。” 在一次访谈中,安德烈·瓦依达这么评论他摄影机中的华沙起义。当然,这个30分钟的花絮,被压在了CC出的《下水道》中,并且偶尔被奸商加上了中文字幕。瓦依达还带着嘲笑的口吻谈论了《下水道》在嘎纳电影节获奖后一个美国人给他的...  (展开)
契诃夫司机 2006-04-02 17:21:46

可怜的炮灰

本来苏联离华沙是那么的近,也许就是几天的工夫,华沙就可以解放了(姑且暂用“解放”一词)。可是就是因为这样,英美盟国们不高兴了,他们要抢得此功,他们想要一个亲英美的波兰,于是隐藏在希特勒鼻子底下的地下游击队奉在盟国的流亡政府之命,开始起义,于是就有了有名的...  (展开)
法罗岛电影节 2020-08-08 09:30:59

FIFF14丨DAY8《下水道》:铺满在地下管道中的死气沉沉

第14届#法罗岛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第8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下水道》,下面为大家带来前线因战疼痛之人毫无希望的评价了! 米米: 人民,人。 Prometheus: 走不出的绝望。 果树: 失去了家无处容身无路可逃,下水道承载了多重意象。 Her Majesty: 开头的长镜头太有感觉了。二战...  (展开)
余啸 2021-04-26 21:51:29

我爱你,雅切克(简评)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波兰电影大师展,大光明一厅,4k扫描2k修复,2019年戛纳经典单元,9分 1,片头定音鼓的敲击让我联想起《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肖斯塔科维奇式的音乐语言随之踏来,如果认为这是一部苏维埃式的社会主义爱国配乐未免太小看了Jan Krenz,这位和导演同岁的作曲家在之后的影片中用...  (展开)
苏莫 2016-04-24 23:33:07

《下水道》:瓦伊达的冷峻与温情

瓦伊达的冷峻与温情 载于《国家人文历史》2014.7月上 安杰依.瓦伊达第二部电影《下水道》的历史背景,是发生于1944年的波兰起义。作为第二次...  (展开)
紫邪 2023-09-10 16:29:11

绝望、希望:连长重回下水道令人唏嘘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3.5星】 1、黑白电影,战争电影,讲战争的残酷 2、波兰🇵🇱被德国分割打,波兰的反抗力量在艰难中对抗着,然后总部有人带命令来,让他们从下水道撤退,回到市中心。于是他们开始了下水道的艰难旅程 最开始有毒气,除了这个,下水道本来就很臭,还死过人,病毒🦠、细菌...  (展开)
贾三变 2008-10-19 00:54:57

深深的绝望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绝望,深深的绝望。 这是看完瓦伊达战争三部曲中的《下水道》后心里留下的唯一感觉。在错综复杂的下水道中,抵抗军的波兰战士走散,在漆黑和污秽不堪中,逐渐走向崩溃和灭亡。 城市化作废墟,田园变为焦土,士兵的档案飘散在空中。那些挣扎着、咆哮着、喘息着、哭泣着的生命...  (展开)
Clyde 2017-05-30 09:02:20

十二年前的记忆(2005.08)

《地下水道》(Canal) 《灰烬与钻石》(Ashes and Diamonds) 《一切可供出售》(Everything for Sale) 《战后的大地》(Landscape after Battle) 安德烈·瓦伊达的四部名作。此前,我看过瓦伊达的五部电影,为:《福地》(《Promised Land》)、《大理石人》(《Man of Ma...  (展开)
旋转楼梯 2008-10-05 23:49:32

活着在所不惜

与焚尸人类似,都是表达战争的一个绝妙角度。一个是火葬场一个是下水道,如果说前者只是为其杀人提供便利,而后者则将战争上升到人性与尊严,让战争更立体化一些。在下水道的耻辱之下,战争的恶劣被放大,人性显露另一种真实,纷纷被打破。  (展开)

> 更多影评 20篇


讨论区   ·  ·  ·  ·  ·  ·

他们倒下在距离光明的毫厘之地 来自浮世鸿云 2024-04-28 12:49:28
请灵通人士提供! 来自Harrison 4 回应 2023-09-10 16:33:36
求一下资源,谢谢。 来自湿度 1 回应 2023-09-10 16:32:20
挺无聊的电影 来自只当过管长 5 回应 2022-08-12 09:08:05
介绍是91分,我看的是93分15秒,下载的字幕是95分... 来自randomwalk 2022-03-26 18:05:46

> 去这部影片的讨论区(全部9条)

谁在看这部电影 · · · · · ·


订阅下水道的评论:
feed: rss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