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惊爆线 Welcome to Sarajevo (1997)

导演: 迈克尔·温特伯顿
编剧: Frank Cottrell Boyce
主演: 斯蒂芬·迪兰 / 伍迪·哈里森 / 玛丽莎·托梅 / Emira Nusevic / 高兰·维斯耶克
类型: 剧情 / 战争
官方网站: http://www.miramax.com/pls/front_con/mp.entryPoint?action=2&midStr=492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 美国
语言: 英语 / 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
上映日期: 1997-11-06
片长: 103 分钟
又名: 杀啦 - 热窝上的蚁民 / 欢迎来萨拉热窝 / 烽火战线
IMDb: tt0120490
5星
15.3%
4星
31.8%
3星
41.2%
2星
8.2%
1星
3.5%

烽火惊爆线的获奖情况 · · · · · · ( 全部 )

烽火惊爆线的短评 · · · · · · ( 全部 22 条 )

热门 /  最新 / 

0 *木皆 看过 2023-05-30 00:10:53 江苏

失手之作。与同届的《劫后余生》堪称难兄难弟,伪纪录的魔力在此全然失效,如献媚小丑一般遭人唾弃。

0 鲁汉 看过 2020-04-02 15:38:18

一部并不惊爆的电影却起了一个惊爆的名字。那个翻译影名的家伙是个坑人的骗子。

0 左胸上的吸盘 看过 2020-12-02 22:54:33

真事改编,属于温特伯顿纪实体作品序列。政治诉求当然比较明显,一组记者在萨拉热窝记录塞族围城岁月,并一直要求国际干预。前半段采用散点叙事,不少以战地新闻记者为主角的题材都采用类似方式,以突显局势之混乱,本片难得用了不少纪实影像素材,出现了烈火中的萨拉热窝图书馆、大街上被狙击手射断了腿的民众、丢弃在路边的尸体,视觉冲击强烈。当然也有对波黑当局为避免被塞族占领城市而拒绝疏散平民的描写,对立场有所中和。《... 真事改编,属于温特伯顿纪实体作品序列。政治诉求当然比较明显,一组记者在萨拉热窝记录塞族围城岁月,并一直要求国际干预。前半段采用散点叙事,不少以战地新闻记者为主角的题材都采用类似方式,以突显局势之混乱,本片难得用了不少纪实影像素材,出现了烈火中的萨拉热窝图书馆、大街上被狙击手射断了腿的民众、丢弃在路边的尸体,视觉冲击强烈。当然也有对波黑当局为避免被塞族占领城市而拒绝疏散平民的描写,对立场有所中和。《出埃及记》被多次提及,映射穆族境遇,也预告后半段剧情。记者们无法影响大局,只能从自身做起,带出了一批穆族幼儿,男主为办领养手续重返混乱的萨拉热窝,生活稳定的养女却电话里对亲生母亲冷酷到底,如果加一笔穆族亲妈问男主要转让女儿的费用,可能更黑色。这电影里充满了随机事件、紧绷的节奏和拒绝滥情完满的俗套 (展开)

4 丁漪stan 看过 2017-09-12 12:53:40

这片名谁翻译的?给我出来!这文不对片的译名也能翻得出来。这是一部反战剧情片,翻得像一部动作片。

0 itrek 看过 2007-07-28 22:22:55

2007-7-28, Welcome back to Sarajevo and please take me away.

> 更多短评 22条
为什么被折叠? 有一些短评被折叠了
评论被折叠,是因为发布这条评论的账号行为异常。评论仍可以被展开阅读,对发布人的账号不造成其他影响。如果认为有问题,可以联系豆瓣电影。
你关注的人还没写过短评
我要写影评

烽火惊爆线的影评 · · · · · · ( 全部 1 条 )

猫天和黏黏 2007-06-01 04:36:33

民族矛盾害死人

了解了一些前南地区的历史和民族矛盾以后,才知道这个地区是多么灾难深重,矛盾是很久以前就产生的,要化解并非易事。铁托时代的民族政策压制占多数的塞族,反而起到了反面作用。 举个例子,二战的时候,整个世界打得不可开交,但是在前南地区,塞尔维亚族和克罗地亚族自己人互...  (展开)

> 更多影评 1篇


讨论区   ·  ·  ·  ·  ·  ·

字幕 来自沉着冷静 2023-08-07 23:19:38

> 去这部影片的讨论区(全部1条)

谁在看这部电影 · · · · · ·


订阅烽火惊爆线的评论:
feed: rss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