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十四的崛起 La prise de pouvoir par Louis XIV (1966)
导演: 罗伯托·罗西里尼
编剧: Philippe Erlanger / 让·格吕约尔 / 罗伯托·罗西里尼
主演: Jean-Marie Patte / Raymond Jourdan / Silvagni / Katharina Renn / Dominique Vincent
类型: 传记 / 历史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语言: 法语 / 拉丁语
上映日期: 1966-09-10(威尼斯电影节) / 1966-10-08(法国)
片长: 90分钟
又名: The Taking of Power by Louis XIV
IMDb: tt0060860
编剧: Philippe Erlanger / 让·格吕约尔 / 罗伯托·罗西里尼
主演: Jean-Marie Patte / Raymond Jourdan / Silvagni / Katharina Renn / Dominique Vincent
类型: 传记 / 历史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语言: 法语 / 拉丁语
上映日期: 1966-09-10(威尼斯电影节) / 1966-10-08(法国)
片长: 90分钟
又名: The Taking of Power by Louis XIV
IMDb: tt0060860
喜欢这部电影的人也喜欢 · · · · · ·
路易十四的崛起的影评 · · · · · · ( 全部 4 条 )

路易十四的崛起与其他
作为新现实主义的祖师爷,从《罗马不设防》开始,罗西里尼的声名便与新现实主义挂钩。一般意义上的新现实主义,认为它应从对现实的关注出发,巴赞将之称为“注入到观众意识中的似乎主要是贫困、黑市、行政管理、卖淫、失业一类具体的社会现实,而不是先验的政治价值”,同时具...
(展开)

写实主义的困境是执迷于从对象身上挖掘自己所需话语材料的困难
历史剧永远都是臆造的当下政治的宣传。 这是所有历史题材电影——甚至包括其他艺术门类(的历史题材)——无法跨越的限制。 因为,所有的创造都不对应历史本身而只对应于眼前。所以,不论是使用什么方法,都不能消除历史与现时的隔阂。相反,《湖上的兰斯洛特》则...
(展开)
> 更多影评 4篇
以下片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不可不看的经典法国电影150部 (ForbidenPlanet)
- 60年代《电影手册》(Cahiers du Cinéma)年度十佳 (桃桃林林)
- TSPDT影史最佳电影1000部(2016年版) ([已注销])
- 古王朝的幽灵魅影Ⅰ (❀❃❁)
- Criterion Collection标准收藏版 NO.265~NO.502 (蒸桑拿的冰激凌)
订阅路易十四的崛起的评论:
feed: rss 2.0
路易十四的崛起的短评 · · · · · · ( 全部 126 条 )
7 有用 spaceman 看过 2010-10-09 13:46:20
Wes Anderson的评论让我产生了看这片的兴趣。看完后发现暂时不想再看罗西里尼的历史剧了。
1 有用 Berger 看过 2023-12-26 20:10:43 北京
在历史的戏剧性面前,罗西里尼让我们记住了一位挑着担子的小贩,这是电影的美学,也是他的史观。“电影应当成为写作历史的手段之一,或许,它比其他的手段更有价值。”
6 有用 我是豆瓣酱 看过 2012-12-08 18:25:22
这也太现实主义了吧,不,有点儿现实夸张了,换成普通,现实中的人也不会像路易十四这样平淡啊。就是一个整天想招儿整人的矮胖子,而且我总觉得他有的时候在看提词板样的东西。。。
2 有用 纯肉锅贴 看过 2019-03-12 17:37:56
首先在抽离感上下足了功夫,放下戏剧性的冲突,阻断情感联结,完全“沉浸”在真实的历史中。第二层结构、凝练的美学,第三层实质性发生意义的现实一般的时空,第四层则是遗迹式的,过去与当下的重叠,是真正的历史的电影,对于我而言也确实和历史一样的沉闷
0 有用 欢乐分裂 看过 2019-11-19 22:39:20
3.5;“太阳和死亡都是人们不敢正视的东西。”想起今天读到的苏珊·桑塔格这样写:“一个人无法坚定地看着死亡,就像无法直视太阳一样。”最后一幕独自吟诵的孤独让人联想到《路易十四的死亡纪事》中衰败的静默与华丽的死亡;且开场马萨林主教卧病一段也很像。这部为法国电视台拍的“纪录片”,在选角、历史&日常细节和场景选择上力求还原真实,但几乎完全去戏剧化的陈述与生涩的表演较难适应。花絮中提到:1、罗西里尼后来对... 3.5;“太阳和死亡都是人们不敢正视的东西。”想起今天读到的苏珊·桑塔格这样写:“一个人无法坚定地看着死亡,就像无法直视太阳一样。”最后一幕独自吟诵的孤独让人联想到《路易十四的死亡纪事》中衰败的静默与华丽的死亡;且开场马萨林主教卧病一段也很像。这部为法国电视台拍的“纪录片”,在选角、历史&日常细节和场景选择上力求还原真实,但几乎完全去戏剧化的陈述与生涩的表演较难适应。花絮中提到:1、罗西里尼后来对电视有很大热情,坚信电视这种媒介能普及教育、祛除蒙昧;2、仪式化的用餐场景是他儿子拍的,用了升降机,虽得到称赞,儿子却一直不敢告诉他;3、拍建造凡尔赛宫用了模型和镜子来制造“特效”。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