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的竖琴 ビルマの竪琴 (1956)
喜欢这部电影的人也喜欢 · · · · · ·
缅甸的竖琴的影评 · · · · · · ( 全部 32 条 )

《缅甸的竖琴》电影剧本
《缅甸的竖琴》电影剧本 文/[日本]和田夏十 译/洪旗 1.闪烁的星光下浮现出两名英军士兵的身影。他们年纪都很轻,还是稚气未脱的少年。 寂静笼罩着一切。 两名英军士兵踏着茂密的茅草,一面机警地观察四周,一边缓缓前进,手指紧紧扣在步枪的枪机上。 他们前进的正前方,在黑...
(展开)

有限的反省与无限的人性
这是一部关于信仰确立的电影。虽然最后士兵水岛通过留在缅甸来践行自己的信仰,但其信中表达的仍然是民族性多于普遍人性,影片中的场景同样使然,即死伤镜头几乎全为日军战士,鲜有联军或缅甸百姓伤亡的镜头。其内在原因或许有二,一是水岛本人的在当时状态下的有限醒悟;二是...
(展开)

今村昌平,1956。
本片改编自一部儿童小说,作者并未去过缅甸,原本想将写在中国,但是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乐器做为联结,故在了缅甸。1940年代日军据占东南亚四年之久,在1945因战事太长补给不足日军层层溃退死伤遍野。本片便是一日军小分队在缅甸撤离的故事。 电影用音乐串起了整部故事线:男主和...
(展开)
> 更多影评 32篇
在哪儿看这部电影 · · · · · ·
以下片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有生之年非看不可的1001部电影 (Viking)
- 我所谓的百大日片儿 (Connie)
- ★导演合集(日本部分) (刘小黛)
- 蜗牛剧院(OL) (端木阳子)
- 《我生命中的电影》 (荔枝超人)
订阅缅甸的竖琴的评论:
feed: rss 2.0
缅甸的竖琴的短评 · · · · · · ( 全部 724 条 )
16 有用 阿巴厮 看过 2012-11-26 22:20:01
这不是一部战争片,甚至不是一部反战片。水岛的归隐,即浅显易懂又极具深意。这样的直白,却不让人觉得矫情,而是真正感同身受,能体会到他心中的纠结,其实关于战争思考的并不多,水岛只是作为一个无意入行的僧侣来看人世间的罪恶。这反倒更加的诚挚,故事不大,但是格局却很大。
8 有用 冰红深蓝 看过 2020-11-20 18:08:19
市川昆的反战片名作,充满悲悯,既从个体角度观视战争带来的痛苦与创伤,又上升至佛教视域,凸显战争的虚无与荒诞。主人公水岛经历了脱胎换骨的成长,从懵懂的士兵最终自愿变成了缅甸人、修行僧,但他对战友及故土的藕断丝连之情仍多次通过柔缓动人的音乐激发出来,虽有纠结矛盾,却并未动摇,他决心在缅甸安葬/拯救死去的灵魂们。影片大致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先是水岛个体的历练与重生过程,后为战俘营里连队对他的思念与追寻... 市川昆的反战片名作,充满悲悯,既从个体角度观视战争带来的痛苦与创伤,又上升至佛教视域,凸显战争的虚无与荒诞。主人公水岛经历了脱胎换骨的成长,从懵懂的士兵最终自愿变成了缅甸人、修行僧,但他对战友及故土的藕断丝连之情仍多次通过柔缓动人的音乐激发出来,虽有纠结矛盾,却并未动摇,他决心在缅甸安葬/拯救死去的灵魂们。影片大致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先是水岛个体的历练与重生过程,后为战俘营里连队对他的思念与追寻。[送别]的日版歌曲依旧萦回着熟悉的惆怅气息。士兵群像刻画不错,既有厌战的疲倦者,又有狂热“玉碎”的固执愚忠者——但在此之中亦有早起疑心却被迫从众的悲哀客,可见军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强制裹挟,个体沦为棋子。除了竖琴,片中还有不少象征符号,如在大佛像中演奏的水岛、挖出的红宝石,以及那两只鹦鹉。(8.5/10) (展开)
7 有用 Virgil 看过 2021-08-24 23:20:03
翻译了CC花絮对三国的访谈扔B站了,本人吐槽市川昆还蛮有趣的,而且是真的不会唱歌……|@ Ozubook|唉,这片里的三国可真太帅了(我只有这种观后感……O<-<)音乐片一开口我就一阵剧烈尴尬可还行……|让他唱歌了吗?唱了
10 有用 火娃 看过 2014-03-19 05:39:40
7/10。自然主义的用光+哀伤动人的旋谱与无人问津的尸骨残骸形成悲怆又温和关怀人道的影像诗,英军包围时所有人齐唱的那组镜头美极了,水岛站在铁丝网外向战友们引琴告别的构图甚精湛。有几个片段给人印像真的很深,可以称之为震撼。不过说这片反战的,要么是日本人,要么就是自身觉悟意识不够高。。。
3 有用 一只麦麦 看过 2011-11-22 14:03:25
宗教植入的人道主义反战文本(尽管有局限),灾难殉道者形象,战争语境下的精神裂变,散文风格情绪化表现,合理叙事依据的建置。市川成名作,有一定幻想色彩,85年重拍。不得不承认超越民族语言的音乐声响起时尤为动人,我很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