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的竖琴 ビルマの竪琴 (1956)

导演: 市川昆
编剧: 和田夏十
主演: 三国连太郎 / 西村晃 / 内藤武敏 / 中村荣二 / 楠英二郎 / 安井昌二
类型: 剧情 / 音乐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语言: 日语 / 英语
上映日期: 1956-01-21(日本)
片长: 116分钟
又名: 缅甸竖琴(港) / The Burmese Harp / Biruma no tategoto
IMDb: tt0049012
5星
23.4%
4星
52.5%
3星
19.8%
2星
2.4%
1星
1.9%

缅甸的竖琴的获奖情况 · · · · · · ( 全部 )

缅甸的竖琴的短评 · · · · · · ( 全部 724 条 )

热门 /  最新 / 

16 阿巴厮 看过 2012-11-26 22:20:01

这不是一部战争片,甚至不是一部反战片。水岛的归隐,即浅显易懂又极具深意。这样的直白,却不让人觉得矫情,而是真正感同身受,能体会到他心中的纠结,其实关于战争思考的并不多,水岛只是作为一个无意入行的僧侣来看人世间的罪恶。这反倒更加的诚挚,故事不大,但是格局却很大。

8 冰红深蓝 看过 2020-11-20 18:08:19

市川昆的反战片名作,充满悲悯,既从个体角度观视战争带来的痛苦与创伤,又上升至佛教视域,凸显战争的虚无与荒诞。主人公水岛经历了脱胎换骨的成长,从懵懂的士兵最终自愿变成了缅甸人、修行僧,但他对战友及故土的藕断丝连之情仍多次通过柔缓动人的音乐激发出来,虽有纠结矛盾,却并未动摇,他决心在缅甸安葬/拯救死去的灵魂们。影片大致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先是水岛个体的历练与重生过程,后为战俘营里连队对他的思念与追寻... 市川昆的反战片名作,充满悲悯,既从个体角度观视战争带来的痛苦与创伤,又上升至佛教视域,凸显战争的虚无与荒诞。主人公水岛经历了脱胎换骨的成长,从懵懂的士兵最终自愿变成了缅甸人、修行僧,但他对战友及故土的藕断丝连之情仍多次通过柔缓动人的音乐激发出来,虽有纠结矛盾,却并未动摇,他决心在缅甸安葬/拯救死去的灵魂们。影片大致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先是水岛个体的历练与重生过程,后为战俘营里连队对他的思念与追寻。[送别]的日版歌曲依旧萦回着熟悉的惆怅气息。士兵群像刻画不错,既有厌战的疲倦者,又有狂热“玉碎”的固执愚忠者——但在此之中亦有早起疑心却被迫从众的悲哀客,可见军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强制裹挟,个体沦为棋子。除了竖琴,片中还有不少象征符号,如在大佛像中演奏的水岛、挖出的红宝石,以及那两只鹦鹉。(8.5/10) (展开)

7 Virgil 看过 2021-08-24 23:20:03

翻译了CC花絮对三国的访谈扔B站了,本人吐槽市川昆还蛮有趣的,而且是真的不会唱歌……|@ Ozubook|唉,这片里的三国可真太帅了(我只有这种观后感……O<-<)音乐片一开口我就一阵剧烈尴尬可还行……|让他唱歌了吗?唱了

10 火娃 看过 2014-03-19 05:39:40

7/10。自然主义的用光+哀伤动人的旋谱与无人问津的尸骨残骸形成悲怆又温和关怀人道的影像诗,英军包围时所有人齐唱的那组镜头美极了,水岛站在铁丝网外向战友们引琴告别的构图甚精湛。有几个片段给人印像真的很深,可以称之为震撼。不过说这片反战的,要么是日本人,要么就是自身觉悟意识不够高。。。

3 一只麦麦 看过 2011-11-22 14:03:25

宗教植入的人道主义反战文本(尽管有局限),灾难殉道者形象,战争语境下的精神裂变,散文风格情绪化表现,合理叙事依据的建置。市川成名作,有一定幻想色彩,85年重拍。不得不承认超越民族语言的音乐声响起时尤为动人,我很喜欢。

> 更多短评 724条
为什么被折叠? 有一些短评被折叠了
评论被折叠,是因为发布这条评论的账号行为异常。评论仍可以被展开阅读,对发布人的账号不造成其他影响。如果认为有问题,可以联系豆瓣电影。
你关注的人还没写过短评
我要写影评

缅甸的竖琴的影评 · · · · · · ( 全部 32 条 )

Zobrist 2012-01-10 01:06:28

为什么水岛不愿与队友们说话?——本片未解释的情节

本片真是托物言志的典范,里面很多无声的情节,通过物来传达思想和感情,做得环环相扣,自然精致。 本片思想性也是不错的,最后水岛的信回答了他想留在缅甸的原因,大家一定都很理解了,此处就不赘言了。 但我觉得,水岛的信,没能回答一个问题:为何他总是躲避队友?为何他...  (展开)
赵松 2010-01-23 14:23:30

评《缅甸竖琴》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缅甸竖琴 赵松 在二战接近尾声的时候,盟军在东南亚的反攻使日军全线崩溃,其中一小股日本兵退入了缅甸境内。整个败逃的过程都是在有序状态下进行的,没有那种狼狈慌乱的迹象,为了鼓舞士气,那位音乐学院出身的队长还带领大家唱歌,而且,在这只队伍里,还有一位对音...  (展开)
娃娃鱼 2018-10-24 17:10:26

《缅甸的竖琴》:作为人的痛苦的灵魂

数年前看过的影片,机缘巧合之下又重新拾起来,并有幸读到了剧本。 只能说,优秀影片所散发出的感染力、带来的震撼,直指人心。市川昆实在厉害,在二战结束10年之后就能交出这样的作品。 当然,我们需要思考,为什么一部由侵略国拍摄的、反思战争的影片会有这般的力度? 本片最...  (展开)
水水 2011-03-03 16:36:10

《送别》的日版叫《旅愁》

日本小兵的自我救赎,温文尔雅,文艺气息极浓。片子拍的很好看,很值得一看,不给5※因为在那场战争里,日本兵干的事儿不是什么自我救赎一下就完了 开篇就有《送别》的日版《旅愁》,由J.P.奥德威(Jone Pond Ordway)美国人(1824-1880)作曲,原曲的名字是《Dreaming of Home...  (展开)
Maverick 2013-03-17 10:19:49

《缅甸的竖琴》电影剧本

《缅甸的竖琴》电影剧本 文/[日本]和田夏十 译/洪旗 1.闪烁的星光下浮现出两名英军士兵的身影。他们年纪都很轻,还是稚气未脱的少年。 寂静笼罩着一切。 两名英军士兵踏着茂密的茅草,一面机警地观察四周,一边缓缓前进,手指紧紧扣在步枪的枪机上。 他们前进的正前方,在黑...  (展开)
VIC 2011-09-09 13:19:11

有限的反省与无限的人性

这是一部关于信仰确立的电影。虽然最后士兵水岛通过留在缅甸来践行自己的信仰,但其信中表达的仍然是民族性多于普遍人性,影片中的场景同样使然,即死伤镜头几乎全为日军战士,鲜有联军或缅甸百姓伤亡的镜头。其内在原因或许有二,一是水岛本人的在当时状态下的有限醒悟;二是...  (展开)
假驴 2022-02-02 15:02:32

今村昌平,1956。

本片改编自一部儿童小说,作者并未去过缅甸,原本想将写在中国,但是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乐器做为联结,故在了缅甸。1940年代日军据占东南亚四年之久,在1945因战事太长补给不足日军层层溃退死伤遍野。本片便是一日军小分队在缅甸撤离的故事。 电影用音乐串起了整部故事线:男主和...  (展开)
nosheen 2008-07-05 18:02:07

我努力做到心平气和,却无法真正赞赏

也许是所受到的反日教育的原因,看片子的时候,还是很难完全以一种平静的心态去欣赏大师的作品。很难相信日本兵会对那个老妇如此友好。我甚至在想,他们怎么可能不对老妇XXX? 如果影片在水岛在战友面前弹琴时结束,感觉会好一些。最后那封信,并没有达到导演想要的结果。至少...  (展开)
青木絵里 2023-03-31 11:29:59

很棒的搞笑电影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20230330 侵略者把自己拍得天真可爱、无辜纯良,和本土居民和谐相处其乐融融,当地婆婆还特意学会大阪腔逗日本观众开心,弹弹竖琴轻易抹平血海深仇,这种时候只要唱歌就好啦!歌舞片里没有人会开枪!日本人一哄而上,一哄而散,对优雅的英国人深深鞠躬,眼睛瞪得老大,表情动作...  (展开)
公園仔 2008-11-06 17:34:53

【超等前座】留在东南亚的日本兵

《缅甸竖琴》(ビルマの竪琴/The Burmese Harp)是市川昆最有名的作品之一,讲一队日本兵在战败投降前身处缅甸,三国连太郎饰演的队长参军前是个音乐老师,队中的水岛已学懂缅甸话,而且还会弹奏缅甸的竖琴。水岛因为处处见到日本的败兵曝尸战场,决意不跟大队归回日本,落发...  (展开)

> 更多影评 32篇


讨论区   ·  ·  ·  ·  ·  ·

居然是有两个版本的 来自钤喙轩 1 回应 2022-07-22 16:49:41
虚头八脑的话不说了 来自[已注销] 3 回应 2019-09-24 22:25:29
水岛根本不是三国连太郎演的!!! 来自Syd 2013-04-17 13:37:42
求字幕 来自janette 1 回应 2012-10-25 14:44:06
缅甸竖琴改编自的小说本来当作儿童故事的? 来自YL.马耳他 2 回应 2011-09-04 22:09:25

> 去这部影片的讨论区(全部10条)

在哪儿看这部电影  · · · · · ·

以下片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在看这部电影 · · · · · ·


订阅缅甸的竖琴的评论:
feed: rss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