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孟买 Salaam Bombay! (1988)
导演: 米拉·奈尔
编剧: 米拉·奈尔 / Sooni Taraporevala
主演: 沙菲克·赛义德 / Irfan Khan / Chandrashekhar Naidu
类型: 剧情 / 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 印度 / 法国
语言: 印地语 / 英语
上映日期: 1988-09-13
片长: 113 分钟 / 109 分钟(英国) / 112 分钟阿根廷)
又名: 街童 / 孟卖,你好 / सलाम बॉम्बे!
IMDb: tt0096028
编剧: 米拉·奈尔 / Sooni Taraporevala
主演: 沙菲克·赛义德 / Irfan Khan / Chandrashekhar Naidu
类型: 剧情 / 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 印度 / 法国
语言: 印地语 / 英语
上映日期: 1988-09-13
片长: 113 分钟 / 109 分钟(英国) / 112 分钟阿根廷)
又名: 街童 / 孟卖,你好 / सलाम बॉम्बे!
IMDb: tt0096028
早安孟买的获奖情况 · · · · · · ( 全部 )
- 第61届奥斯卡金像奖
- 最佳外语片(提名)
- 米拉·奈尔
喜欢这部电影的人也喜欢 · · · · · ·
早安孟买的影评 · · · · · · ( 全部 10 条 )

米拉·奈尔的印度图景
印度独特的社会生态,在接受了西方教育的印度导演的眼里,具有了文化和人类学观察的意义。就像国外长大的印裔作家喜欢回到印度用现代文明的视角,书写他们的故土。接受了西方教育的导演同样不可避免地想要思考印度的历史和当下,与世界主流文化的差异。作为享誉国际的印度女导...
(展开)

Salaam Bombay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Salaam Bombay describes street children and people from the fringes of society. In this movie, most female and children characters are victims Krishna is abandoned by his family and society. He shows innocent and compassionate at the beginning. But finally,... (展开)> 更多影评 10篇
关于《早安孟买》的问题 · · · · · · ( 全部2个 )
以下片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女性导演群像III(澳洲非洲亚洲篇) (Connie)
- 印度,伊朗,拉美,非洲电影推荐 (ForbidenPlanet)
- 印度电影 (大力麦)
- 《纽约时报》1000部最佳电影(三) (米粒)
- 历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摄影机”奖(不含Special Mention) (米兎愛唱片)
订阅早安孟买的评论:
feed: rss 2.0
早安孟买的短评 · · · · · · ( 全部 229 条 )
6 有用 德州没有巴黎 看过 2019-08-03 23:09:27
作为上流精英的米拉·奈尔对印度底层社会的呈现犀利而富洞察力,那个贫穷落后、肮脏混乱的孟买第一次震撼了西方社会。实景拍摄是为了最大限度的呈现孟买当时的社会景象:随处可见的妓院,毒贩和流浪儿童。苦难深深地烙印在他们身上,小小年纪却经历了生活的残忍和罪恶。真实的影像再一次彰显了纪实美学的力度,它向我们证明: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创作态度永远不会过时。
7 有用 梧桐更兼细雨 看过 2010-03-01 20:19:42
印度电影中难得的非娱乐片。 发展中国家都有同样的问题,警察无良。 从印度看,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至少使中国的文盲率较低,街头少年较少。
1 有用 LoudCrazyHeart 看过 2021-07-05 18:48:22
对底层,特别是孩子们的刻画是非常写实的。本片中家庭退化到近乎原始的状态,失去了完全的庇护作用,承担家庭责任的人和朋友变成了背叛者和寄生虫。最后在爱情湮灭失去一切的情况下,男孩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抛弃一切的人。何以为家2.0
2 有用 唐朝 看过 2021-11-05 08:08:51
孟买贫民区残酷生活实录。导演米拉·奈儿毕业于哈佛大学,七十年代末开始执导纪录片,这部处女作完成于1988年,手法相当成熟。和同时期本土导演相比,米拉·奈儿的视角具有西方或者说是局外人色彩,即能够直面印度令人绝望的恶劣生存环境。她也有意识摒弃人们对印度电影的刻板印象,不拍摄一场歌舞戏,连音乐都很少使用。脏乱的街道里,以几个流浪儿和一家妓院的生存景象折射贫困的现实。一个被赶出家的少年意外流浪到孟买,遇... 孟买贫民区残酷生活实录。导演米拉·奈儿毕业于哈佛大学,七十年代末开始执导纪录片,这部处女作完成于1988年,手法相当成熟。和同时期本土导演相比,米拉·奈儿的视角具有西方或者说是局外人色彩,即能够直面印度令人绝望的恶劣生存环境。她也有意识摒弃人们对印度电影的刻板印象,不拍摄一场歌舞戏,连音乐都很少使用。脏乱的街道里,以几个流浪儿和一家妓院的生存景象折射贫困的现实。一个被赶出家的少年意外流浪到孟买,遇到被卖进妓院不懂印地语的少女。他同情少女,想救她出去,但最终只能眼巴巴看着她被骗为娼。他为挣到回家的500卢比而辛勤工作,留宿街头。肮脏混乱的贫民区毁了他的希望,他的愤怒转化为一瞬的暴力。他淹没在节日庆祝的人群里,被人推搡着失去方向,最后一个人坐在空荡荡的街道哭泣。 (展开)
1 有用 伊菲吉妮娅 看过 2020-10-01 23:19:52
苦难的底层群像,沉沦,抗争,麻木,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