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工 Стачка (1925)

导演: 谢尔盖·爱森斯坦
编剧: 格里高利·亚历山德罗夫 / Ilya Kravchunovsky / 谢尔盖·爱森斯坦
主演: 马克西姆·施特劳赫 / 格里高利·亚历山德罗夫 / Mikhail Gomorov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苏联
语言: 俄语
上映日期: 1925-04-28(苏联)
片长: 88分钟
又名: Strike / Stachka
IMDb: tt0015361
5星
31.5%
4星
50.1%
3星
15.7%
2星
2.0%
1星
0.7%
好于 18% 剧情片

罢工的短评 · · · · · · ( 全部 844 条 )

热门 /   / 

9 丁一 看过 2011-01-18 19:27:22

电灯灭,瓦斯竭,船坞停,铁矿彻,电线斫,铁道掘,军厂焚,报馆歇,匕首现,炸弹裂,君后逃,辇毂塞,警察骚,兵士集,日无光,野盈血,飞电刿目,全球挢舌,于戏,俄罗斯革命!——梁启超《俄罗斯革命之影响》

5 俾路支 看过 2011-12-08 07:35:11

本片在艺术形式的表现上作为试验之典范无可非议,然而就其诉求与煽动性的本质来看值得客观看待,毕竟它探讨的内容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人物脸谱化严重,并且站位片面。以导演的功力去拍一部去意识形态的黑色电影,应该完全没有问题,问题还在于导演讲故事的本领不如蒙太奇的使用,早期的多少都存在

5 冰山李 看过 2011-04-05 23:42:11

7.3;結尾一章還是最好,複雜空間結構及其造成的鏡頭內蒙太奇,音樂式的單鏡頭長度控制。但這片卻無疑暴露了無產階級的愚昧啊...

5 Panda的影音 看过 2012-01-21 11:09:51

摘自网络:描写1912年沙皇军队镇压罢工工人的事件。事情由一名工人遭到解雇并自杀引起,工人们跟雇主及警察展开冲突。《罢工》是前苏联著名导演爱森斯坦的第一部长片,被赞誉为“历史上第一部经典无声巨片”。这部影片实践了爱森斯坦关于蒙太奇的电影理论,创造出了独特的视觉效果,从而使他一举成名。

3 somnambuleNRR6 看过 2010-09-01 21:19:19

爱森斯坦的蒙太奇在增强戏剧性,对比与突出方面着实可怕,几乎可以视为所有超现实主义的先驱。同时爱森斯坦影片中的演员也是极端,资本家就一定是贪婪丑恶的,而劳动人民一定是受欺压并走上反抗的不归路。因此,此片不免带有强烈主观思想,极适合为洗脑专用。

> 更多短评 844条
为什么被折叠? 有一些短评被折叠了
评论被折叠,是因为发布这条评论的账号行为异常。评论仍可以被展开阅读,对发布人的账号不造成其他影响。如果认为有问题,可以联系豆瓣电影。
你关注的人还没写过短评
我要写影评

罢工的影评 · · · · · · ( 全部 17 条 )

VCD影促会 2021-08-25 16:02:27

爱森斯坦后期电影理论:乌托邦的观看行为和审美集体性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按:从影像的角度讨论劳动关系与无产阶级的审美意识形态,我们必然无法绕开爱森斯坦这样一个关键的起始点。作为蒙太奇手法的奠基人,爱森斯坦以革命性的艺术语言结合鲜明的政治主张,成为了苏联先锋派的领军者之一。作为今日的观者,我们应该如何拆解影像形式与政治理念之间的...  (展开)
小徐 2017-10-14 00:25:11

一些笔记和感想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笔记 1.1922年,爱森斯坦在《左翼艺术战线》杂志上发表了第一篇纲领性的美学宣言《杂耍蒙太奇》,引起了长期的争论,并对整个电影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爱森斯坦在1924年转入电影界,导演的第一部影片《罢工》(1925)被《真理报》看作是“第一部真正无产阶级的影片”,被...  (展开)
麓麓 2008-02-16 23:02:03

一个杂耍的舞台

电影的剧情很简单,而里面所反映的主题早已为现代人所抛弃,里面充斥着极强的意识形态,开头是列宁的一段话,让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开始行动,结尾是让无产阶级要牢记阶级仇恨,内容对现代观众尤其是中国观众来说本来应当是熟识、老套、乏味和不屑一顾的,然而这部作品却依旧...  (展开)
廖小尘 2017-02-09 17:51:27

关于《罢工》的一些背景信息

《罢工》是爱森斯坦的处女作,在蒙太奇方面进行了诸多的实验 哪怕后来他拍摄了举世瞩目的《战舰波将金号》,在论文集里,爱发现后者比《罢工》退步了许多。 看影片开头部分把资产阶级和动物对比,结尾部分把枪杀工人和屠宰牲畜交替,可以窥出《罢工》在杂耍蒙太奇表现上的独特...  (展开)
lxy 2012-09-28 02:36:14

一点笔记和感想

1、国家资助拍摄的。列宁曾提及电影是能够最好服务于意识形态的一种媒介。《罢工》是作为当时社会主义电影拍摄的“教科书”,无论是形式上还是政治宣传,但不可否认,它的确很牛,成为日后无数电影的参考书。 2、每一帧都可作为静止的摄影作品,构图绝妙。 3、电影艺术服务于...  (展开)
小木船 2007-03-29 11:03:35

前无古人——"杂耍蒙太奇"

《罢工》共有八部分,讲沙皇统治时期的工人反抗运动。一个半小时的电影,极其生动的叙事,目不暇接。 看爱森斯坦的电影,你会发现台词是完全不必要的。人声会影响剪辑,这在他看来是绝对的。爱森斯坦把一切毫无关联的画面,没有感情色彩的特写接在一起,引导观众进入他创造的...  (展开)
生意. 2023-10-24 22:27:56

爱森斯坦蒙太奇的灵感来源

灵感源泉1:歌舞伎。 歌舞伎夸张和非写实的风格,和西方戏剧大不相同,单看情节或者表演无法理解歌舞伎的意义,它的意义包含在作为整体的形式里。 通过这种非写实的风格化,剧中的一切元素只剩下单纯的物理形式,必须要组合起来才能产生意义,就像灯光、配乐、表演、剧情,甚至...  (展开)
JOY.L 2015-04-02 18:33:46

一些笔记和感想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有声片开始出现,虽然一开始并没有对无声片造成很大的威胁,但是由于现场演奏的不确定性,录音技术的发展使得声画同步得更加准确,更加节省成本,声音对于极大加强了影片的真实感,有声片开始成为主流,无声片这个一度被称为“伟大的哑巴”的杰作开始变...  (展开)
透明空 2022-02-18 13:13:37

摘录

爱森斯坦的电影集体“铁五人”成立于 1923 年。其成员有:G·V·亚历克桑德罗(G.V.Alexandrov), M·M· 斯特劳奇(M.M.Shtraukh), A·I·莱维辛(A.I.Levshin), M·I· 格莫罗夫(M.I.Gomorov), A·A· 安托诺夫(A.A.Antonov)。在他第一部理论著作中,爱森斯坦建议...  (展开)

> 更多影评 17篇


讨论区   ·  ·  ·  ·  ·  ·

各位是在哪儿找的片子 来自Mugosssac 1 回应 2025-04-01 09:51:02
《罢工》 来自小餐枱沙發雪櫃 2 回应 2024-06-18 15:08:52
罢工中爱森斯坦受美国侦探电影启发 来自CC🎡 2024-06-12 14:29:32
最后闪了两次对眼是怎么回事儿 来自zing 2022-09-02 14:56:01

> 去这部影片的讨论区(全部4条)

谁在看这部电影 · · · · · ·


订阅罢工的评论:
feed: rss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