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 (1982)
喜欢这部电影的人也喜欢 · · · · · ·
如意的影评 · · · · · · ( 全部 2 条 )

放到现在,能有多少走资派,保皇派?
还是挺怀念这个时候的。对错都是当权者定义的。多少人同意的,点赞看看。还是挺怀念这个时候的。对错都是当权者定义的。多少人同意的,点赞看看。还是挺怀念这个时候的。对错都是当权者定义的。多少人同意的,点赞看看。还是挺怀念这个时候的。对错都是当权者定义的。多少人同...
(展开)

【295】《如意》——鲸鱼推荐872部好电影
《如意》 年代:1982年 / 国家:中国 / 导演:黄健中 / 主演:李仁堂、郑振瑶、谭天谦 1、刘心武的反思大作! 今年6月4日是作家刘心武75岁的生日。大多数人是从语文教材中的《起点之美》和《错过》等文章中对他有印象的,但其实早在1978年,他的短篇小说《班主任》就成为了“...
(展开)
> 更多影评 2篇
以下片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电影学院本科生必看100部 (志国)
- 改编自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视 (毕安训)
- 片单|B站完整时长电影 (2046小马)
- 斜塔:中国第四代导演 (又又)
- 鲸鱼推荐872部好电影 (鲸鱼君)
订阅如意的评论:
feed: rss 2.0
如意的短评 · · · · · · ( 全部 191 条 )
18 有用 游牧人·芳汀 看过 2014-10-13 00:09:09
1984年,侯孝贤与朱天文、吴念真等人在威尼斯影展遇到吴天明,并不欣赏他的《没有航标的河流》,却为他的《人生》所折服,并为黄健中的《如意》流传不广惋惜不已。我个人倒是比较欣赏片中光线的运用和男女主角含蓄隽永的深沉感情。很喜欢石大爷和格格在公园约会的那幕戏,波光粼粼的一圈圈水纹太美了。
21 有用 Freddie Lee 看过 2022-01-05 14:13:35
电影试图说明,是浩劫让这一对苦命鸳鸯难以结合,而忽视的却是:正是新中国的成立,打破了阶级隔膜,让他俩的感情的发生能够有现实条件,否则一个贵族女子再落魄也不会对扫地工人多看一眼。格格的犹豫,石师傅的自卑,恰恰说明他们的思想还不够新,还应该改造。而石师傅也不是死于历史暴力,反而是在无限的幸福感与满足中离去。这个故事被预设了不能有好结局(文革还没结束你俩怎么能幸福呢?),所以他必须死。 虽然对运动的描述... 电影试图说明,是浩劫让这一对苦命鸳鸯难以结合,而忽视的却是:正是新中国的成立,打破了阶级隔膜,让他俩的感情的发生能够有现实条件,否则一个贵族女子再落魄也不会对扫地工人多看一眼。格格的犹豫,石师傅的自卑,恰恰说明他们的思想还不够新,还应该改造。而石师傅也不是死于历史暴力,反而是在无限的幸福感与满足中离去。这个故事被预设了不能有好结局(文革还没结束你俩怎么能幸福呢?),所以他必须死。 虽然对运动的描述仍然没有脱离套路,却带出了一个后来不太被提及的历史经验:当时的普通老百姓所面对的压力和创伤,和老干部知识分子不一样,不是被批斗,去劳动,而是一种巨大的身份不确定的焦虑:今天我还是人民群众,明天我可能就成了“牛鬼蛇神”。 电影中为数不多的温情场面都笼罩在教堂式彩镶玻璃窗的圣光里,有点刻意。 (展开)
5 有用 LiM 看过 2018-09-21 10:32:28
八十年代中国电影里反复出现的写意镜头同样在这出现,尤其是开头伴随着独白的写意段落,是对中国古典美学里的抒情传统——起兴传统——的最好印证,当然,对于抒情景观的选择也恰好说明了农业文明对于中国美学的巨大影响。
8 有用 danyboy 看过 2016-06-20 21:17:09
果然看哭了,如此深挚质朴的感情刻画,情绪饱满的抒情,再加上湖光夕影、波光潋滟,吹箫人在孤舟的美丽晚景,令人渐渐地陷入到难以自拔的感动。少女时的格格和丫环在屋檐下的镜头古典意境非凡。本片的情节并不出彩,但节奏的舒缓和镜头的考究带来的凝视感、沧桑感却极为出色。
2 有用 蓦兰 看过 2018-04-23 00:40:42
带有国人特有的气质。面对生活,坚强隐忍。面对是非,刚正不阿。面对爱情,含蓄真挚。也是现实环境里的艰难和对生活始终保有期望共同存在,才造就了如此的人。当社会不公,是非难分,爱而不成的时候,还能感叹一句“这晚景真好!”怎么能不被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