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爵夫人的耳环 Madame de... (1953)

导演: 马克斯·奥菲尔斯
编剧: 马塞尔·阿沙尔 / 马克斯·奥菲尔斯 / 安妮特·韦德芒 / 路易丝·德·维尔莫兰
主演: 达尼埃尔·达里约 / 维托里奥·德西卡 / 查尔斯·博耶 / 让·德比古 / 让·加朗 / 米蕾尔·珀雷 / 保罗·阿扎伊斯 / 赫伯特·诺尔 / 莉娅·迪·雷奥
类型: 剧情 /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 意大利
语言: 法语
上映日期: 1953-09-16
片长: 105 分钟
又名: 某夫人 / The Earrings of Madame de...
IMDb: tt0046022
5星
27.0%
4星
52.2%
3星
19.0%
2星
1.4%
1星
0.5%

伯爵夫人的耳环的获奖情况 · · · · · · ( 全部 )

伯爵夫人的耳环的短评 · · · · · · ( 全部 2132 条 )

热门 /  最新 / 

30 dinosaurs 看过 2013-03-17 11:56:56

哇噢!在奥菲尔斯的巅峰,他可以做到每一景都让人惊叹。这绝不仅仅是那些迷住科克托的镜子幻梦。当伯爵夫人和她的情人男爵隔着一幅拿破仑战败滑铁卢的油画相望,而伯爵本人的画像又高高站在伯爵夫人头顶时,这种镜头语言的强烈意义和完美形式把我彻底击晕。还有舞会戏,电影真的成了穿越时空的乐曲。

1 451½°F™ 看过 2021-07-12 19:12:59

2021马克斯·奥菲尔斯回顾展。丈夫可以接受妻子被人仰慕和追求,但是不能产生真爱。总体上这个故事充满了无聊贵族/中产阶级的媚俗感,无病呻吟的情感戏充斥着一种咎由自取的味道,奥菲尔斯的长镜头的确有烘托氛围的作用,但是故事核心很臭气,反而令人无法忍受。

37 荒也 看过 2018-05-14 22:01:07

和《一封陌生女子的来信》里的白玫瑰一样,耳环最终再次回到了身边,但却不表示重合,而是关系的破裂。男士们的决斗,与其说是为了心爱的人,不如说是出于尊严和地位。女性和耳环一样,都不过物化的产物,或许这才是最悲剧的地方。

36 大-燕-威-王 看过 2014-12-13 13:01:33

其实将军是爱自己的老婆的啊,这从他送情妇上火车和送妻子上火车的不同表现就能看出来。送情妇上火车时看似柔情蜜意,但他离开时头也不回;同妻子告别则一步三回头——这明明是一个陷入恋爱中的男人。他后来也说,即使不喜欢妻子让他扮演的角色,他也努力去演,而外交官犯的最大错误就是不爱他妻子。

17 冰红深蓝 看过 2020-07-10 11:32:04

奥菲斯的运动长镜头优雅灵动,契如无尽的舞蹈。开篇即是一个信息量不小的3分钟运动长镜,由物件细节特写渐次转至伯爵夫人,而影片也大量运用了由局部特写到人物/环境整体的反常规呈现次序。在那段由连续6个双人舞长镜组成的蒙太奇中,两人的关系愈加亲密起来,这一铺垫也让此后扔出火车窗外、杂在漫天飞雪中的碎信纸片显得感人至深。达尼埃尔·达里约和德西卡的美貌与表演也让人目不转睛。第一幕颇为喜感——不断站起坐下开门关... 奥菲斯的运动长镜头优雅灵动,契如无尽的舞蹈。开篇即是一个信息量不小的3分钟运动长镜,由物件细节特写渐次转至伯爵夫人,而影片也大量运用了由局部特写到人物/环境整体的反常规呈现次序。在那段由连续6个双人舞长镜组成的蒙太奇中,两人的关系愈加亲密起来,这一铺垫也让此后扔出火车窗外、杂在漫天飞雪中的碎信纸片显得感人至深。达尼埃尔·达里约和德西卡的美貌与表演也让人目不转睛。第一幕颇为喜感——不断站起坐下开门关门的侍者及应父亲断续之吩咐在旋转楼梯反复上下的儿子也透现出奥菲斯对重复、轮回与旋转的钟情,一如各种成双复现的场景,还有那对反复买卖转手的耳环(既串联起所有角色,又映射出多方的情感流变,在商品、信物与心灵寄托间轮转)。偶然性的宿命攫住了至终无名的...夫人,但也让她从物质世界走向精神/超验之国。(9.0/10) (展开)

> 更多短评 2132条
为什么被折叠? 有一些短评被折叠了
评论被折叠,是因为发布这条评论的账号行为异常。评论仍可以被展开阅读,对发布人的账号不造成其他影响。如果认为有问题,可以联系豆瓣电影。
你关注的人还没写过短评
我要写影评

伯爵夫人的耳环的影评 · · · · · · ( 全部 20 条 )

上林苑 2015-07-10 12:26:34

环形运动与爱情漩涡

我想我是看透了,制片人总会戳中老马科斯的泪点。 他们总要求一些场景拍摄要定点,若是不以跟拍来呈现一个镜头,那可真是让老马科斯难受,挥别了他的移动摄影车,已令他魂不守舍。 要是再夺走他的摇臂,岂不是要害他整日与忧愁相依。 这是好莱坞演员詹姆斯·梅森在和马克斯·...  (展开)
盗才生 2015-01-07 22:16:49

伯爵夫人的耳环

翡翠、皮草、十字架 将军、外交官、拿破仑 婚姻、爱情、滑铁卢 耳环、伯爵夫人、露易丝 看这部电影首先想到的是中学的一篇课文莫泊桑的《项链》,文中女主角的名字我到现在都还记得:玛蒂尔德.路瓦栽儿。与电影相通的都是女人的虚荣,马蒂尔德因为虚荣,自己的家负债累累...  (展开)
tunight 2014-12-12 22:36:53

年年春归痴尤再,当年花落又谁知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拉康曾在一次研讨班上专门就爱伦·坡的一篇小说《失窃的信》为例,分析过小说中的这封信在人际流转过程中,其内在意义所发生的或剧烈或细微或巧妙的变化。本文就试图仿效他的分析,谈一下耳环在剧情进展中所展现的意义层次。 1.成为爱情象征物。在电影开始之前,耳环已经作为结...  (展开)
十二峯 2014-12-06 15:04:50

西方宮廷愛情的美麗餘輝

這部電影詮釋的是某種已經消逝的西方宮廷愛情(courtly love)的典範,宮廷之愛的概念發源於歐洲高貴的騎士向貴婦表達愛與欽佩的概念,從此形成了西方古典文明中男女相處的基礎模式之一。現在的西方人普遍已經因為性別平等和階級觀念的破除,對這種古老的愛情意識形態感到陌生,...  (展开)
我们在一九八四 2023-08-29 23:11:33

短评未说完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外交官是德西卡扮演的?好贵气演技好有代入感。 这片最重要的就是女主对于耳环和情感的变化,最初她去教堂祈求的是能卖出耳环,最后她献上耳环是希望爱人能活命;老公对她的折磨,老公明明知道她多么喜欢一对耳环,还要逼迫她送给自己贫穷的侄女,还得女主不得不变卖自己手中其...  (展开)
SINJER 2021-11-19 03:25:28

爱情的滑铁卢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表面上是一个剧情巧妙的故事:伯爵结婚时送的耳环被伯爵夫人拿去卖了,买家又卖给了伯爵,伯爵又送给了情人,情人又卖出去,伯爵夫人的情人(一位男爵)又买回来碰巧送给了伯爵夫人,伯爵发现了逼迫她送给自己的妹妹,妹妹缺钱又卖给了买家,伯爵夫人又把它买回来… 一对耳环,贯...  (展开)
melting sugar 2021-07-19 14:10:44

《伯爵夫人的耳环》,完美电影的典范之作。

拿破仑只犯过两次错:第一次是滑铁卢;第二次是他说:爱情的战场上,唯一胜利的方法就是撤退。 我不爱你 我不爱你 我不爱你 巧合之所以无与伦比(非比寻常),是因为他是自然发生的。 不幸都是自找的。 在这次导演的回顾展大饱眼福,也发现一些小细节。比如《伯爵夫人的耳环》...  (展开)
HOBO北京 2013-12-05 16:34:58

窮折騰的人生寫照

即使過了半個多世紀來看本片也是一部上層之作,無論是形式上還是內容上。其實這一類的題材不新鮮---一個貴婦人無聊,虛榮,處心積慮,曇花一現的生活---但本片之所以抓人就在於它的形式幾乎完美,這一下子就把這個庸俗的題材拔高了,生動了。 導演也好,德西卡也好,對所謂貴族...  (展开)
老头也玩 2023-04-18 17:36:13

《伯爵夫人的耳环》

这是1953年的老电影。确实很老了,和我的岁数差不多。 影片所描述的时代是在十九世纪后期的法国。一位将军(也是伯爵)结婚时送给妻子露易丝一副耳环。之后的几十年中,他们夫妻之间的情感发生了不少变化,两人身边都有不少的爱慕者和追求者。之后,这副耳环被夫人变卖,辗转欧亚...  (展开)
emfrosztovis 2022-12-26 14:35:37

笔记(2021.9.19)

奥菲尔斯镜头运动和场景设计的极端伟大性可以和威尔斯相比,贝拉·塔尔等后来者几乎不可望其项背;表演亦难以挑剔:开头几分钟(包括教堂等)里蕴涵着罕见、永恒的温柔。(Dream project: 以奥菲尔斯的手法用德语拍摄施尼茨勒的《艾尔莎小姐》。)前半段几乎是纯粹的布努埃尔叙...  (展开)

> 更多影评 20篇


讨论区   ·  ·  ·  ·  ·  ·

剧情的串联9分,其他低于8分 来自风陷雨掩 2023-07-30 04:06:09
结局两位都过世了? 来自齐实很复杂 2 回应 2022-11-28 03:21:42
男爵还爱露易丝吗 来自竹清影 3 回应 2021-07-18 11:34:40
有没有人觉得本片又臭又长 来自纯良的我 4 回应 2018-09-12 20:48:33
翩翩长镜圆舞曲,片片信碎化飞雪。钻石本是无情物... 来自丁一 2009-11-30 09:40:28

> 去这部影片的讨论区(全部6条)

谁在看这部电影 · · · · · ·


订阅伯爵夫人的耳环的评论:
feed: rss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