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次机会 Seven Chances (1925)

5星
54.2%
4星
39.0%
3星
6.2%
2星
0.5%
1星
0.2%

喜欢这部电影的人也喜欢 · · · · · ·

七次机会的短评 · · · · · · ( 全部 5855 条 )

热门 /  最新 / 

183 幻影刺客 看过 2018-04-24 22:12:04

这部电影你会看到一个男人被百来个新娘群演逼着长跑、划船、游泳、跨悬崖、斜坡翻滚、落石躲避、爬树,建议片名改为《七项全能》,哈哈哈哈。

142 U 兔 看过 2010-01-15 22:21:44

唉,原来这样的故事在那个年代就已经被发挥得很完备了。怨不得C说好多创意在好早之前就有了,了解一点电影史就会让你发现很多现代片子是在炒冷饭。。。

100 喷子 看过 2011-07-26 22:43:25

基顿对于摄影机的最佳位置和运动方式有着精准的嗅觉,他永远懂得怎样用镜头语言来制造笑料。新娘们奔赴教堂的段落,平行蒙太奇在主角的未知视角与观众的全知视角间切换,铺垫过后从第一位新娘走入教堂开始,景别始终保持全景状态,浑然不知的基顿与络绎不绝涌入的各式新娘之间产生强烈对比,天才手法。

92 朝暮雪 看过 2018-03-01 01:48:11

无缘无故向别人求婚,对方会把你当成疯子。 但如果你说和你结婚就能成为百万富翁(1925年的700万美元),瞬间人人都想和你结婚了。 如果你又说这是个恶作剧,她们又会瞬间从未婚妻变成杀手。 被成千上万个女人追赶也并不是什么好事,因为她们追你不是为了嫁给你,而是为了杀你。 前半段铺垫有点长,但后半段还是很惊艳的。 尤其是以大树为桥、在山坡翻滚、和巨石赛跑、跑赢火车……每一个镜头都可以封神。

72 鸡头井。 看过 2014-02-03 06:39:52

基顿从小在爸妈经营的戏剧团长大,4岁的时候就被他老爸在台上甩来扔去的(据说他爸用他做武器,成功击打了一位在台下无理取闹侮辱基顿母亲的观众)。他从小就学会了怎样在惊险刺激的动作中保护自己,后来运用到了电影中,《七次机会》便是一例。电影最后十分钟,简直就像电子游戏一样,一条命闯关。

> 更多短评 5855条
为什么被折叠? 有一些短评被折叠了
评论被折叠,是因为发布这条评论的账号行为异常。评论仍可以被展开阅读,对发布人的账号不造成其他影响。如果认为有问题,可以联系豆瓣电影。
你关注的人还没写过短评
我要写影评

七次机会的影评 · · · · · · ( 全部 23 条 )

迷影生活 2020-04-14 11:58:55

豆瓣评分8.9,这部95年前的喜剧电影,影响了成龙和周星驰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1895年12月28日《火车进站》在法国公映,这一天成了电影诞生的日子,虽然《火车进站》仅仅是拍下了火车驶入车站、乘客下火车等寥寥几个镜头,但这种活动影像在当时引起的轰动是难以想象的。 电影诞生125年,产生的经典作品数不胜数,很多半个世纪,甚至百年前的电影依然影响着...  (展开)
penpen 2008-03-12 01:31:11

时光带不走的经典和欢笑

时光可以带走很多东西,那些它带不走的,可能就是经典了吧. 《七次机会》是今天看的第三部电影。我以为会出现诸如昏昏欲睡、直至反胃的状态,没想到了片子一开始就很抓人。 Jimmie Shannon连续若干季节的示爱未遂给人一种错觉,从前二十分钟看很像文艺片。但当男主人公祖父那份...  (展开)
C 2008-03-27 22:20:54

快乐,绕梁百年不倦不减。

这不是影评。也不是小说。 情节主题: 商人James Shannon(下文简称吉姆)为了利用祖父留下的巨额财产摆脱经济危机,必须完成祖父遗嘱上的唯一条件:在吉姆27岁晚上七点前结婚。 关于巴斯特基顿如何表现情节主题: 《seven chances》在结构上大致分为四个段落,分...  (展开)
YukioPB 2023-11-24 03:34:48

真心难买

七次机会,是我看的第二部巴斯特·基顿的默片,严格来说是第三部,但是《大学》我忘记是讲什么故事了,也没有认真看。人们会将冷面笑匠巴斯特基顿跟同时代另一位默片大师查理卓别林对比,后者知名度更广些。那时候的电影,如果是涉及爱情的,好像都会传达一个共同的中心思想,...  (展开)
叛卡门 2023-10-13 16:36:39

《七次机会》——只要男人结婚就会被奖励

成龙的电影真是处处可见巴斯特基顿的影子,这部里又有两处很相似:一处是基顿跑到悬崖边,跳到一颗与悬崖同高的树上,成龙在《警察故事》的商场里将这一跳玩的电光石火;一处是从高坡上往下跑同时要躲避流石,这一幕的镜头感无论是《飞鹰行动》还是《十二生肖》都有雷同。 冷面...  (展开)
未来飞行 2023-07-10 22:34:01

巴斯特基顿电影的视觉语言(自用)

1920s初期,巴斯特基顿的喜剧片的视觉语言较为成熟,叙事结构也很完整,不知道剧本是否源自于一些当时的社会奇闻,相较于福尔摩斯、待客之道,这部电影的原创性更强,没有明显的文学元素。 时间:基顿有意识的将时间元素作为推动本片故事发展的主要动因,电影一开场的蒙太奇语...  (展开)
微妙玄通 2017-11-27 20:38:32

无愧为大师

很久以前就听说过巴斯特基顿的名字,知道他和卓别林同为默片时代的大师,被称为“冷面笑匠”,可是那时候网络资源有限,无缘一睹大师的作品,时至今日才一睹大师风采,大师实至名归啊。 故事开篇比较平淡,主角腼腆,求爱失败。事业失败,面临破产之时,飞来横财,但是要求生日...  (展开)
GG-光心 2021-06-09 18:33:19

210609:七次机会

单找阶段(未公开,被嫌弃) 群找阶段(公开,万人追) 最后结局(错过时间) 终末逆转(未过时间) 从我现在看过的巴顿的唯二作品《将军号》和《七次机会》来看,他擅于营造大场面,感官刺激十足,但是情感细腻程度远不如卓别林。  (展开)
蛋挞王子 2017-12-15 00:09:03

时间改变不了电影的精彩

作为和卓别林齐名同为默片巨匠的基顿 在名气上确实不如卓别林家喻户晓 但两人对于默片时代电影的重要性是其他人无可撼动的! 默片时代的电影 影响了以后的很多作品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默片几乎销声匿迹 60年代一批默片的动画诞生《猫和老鼠》 《大力水手》动画里很多角色的动作和...  (展开)
北宁 2023-03-29 15:39:53

巴斯特基顿 3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第三部电影啦--《七次机会》 这部电影看的不是很仔细,一心二用的看的,但是还是从基顿身上学到了很多 在观看这部影片的时候,我发现影片中有许多经典的喜剧桥段在现在的喜剧影片中非常常见,如主人公在被追逐的过程中,因紧张情绪和被迫处境导致主人公和路人以及追逐者和路人...  (展开)

> 更多影评 23篇


在哪儿看这部电影  · · · · · ·

谁在看这部电影 · · · · · ·


订阅七次机会的评论:
feed: rss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