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凡雷帝 Иван Грозный (1944)
导演: 谢尔盖·爱森斯坦
编剧: 谢尔盖·爱森斯坦
主演: 尼古拉·切尔卡索夫 / Lyudmila Tselikovskaya / Serafima Birman / 米哈伊尔·纳兹瓦诺夫 / 米哈伊尔·扎罗夫 / Amvrosi Buchma / 米哈伊尔·库兹涅佐夫 / 帕维尔·卡道奇尼科夫 / 安德烈·阿布里科索夫 / Maksim Mikhajlov / 弗拉基米尔·巴拉瑟夫 / 弗谢沃罗德·普多夫金 / 谢苗·铁木辛哥 / Aleksandr Rumnyov
类型: 传记 / 历史
制片国家/地区: 苏联
语言: 俄语
上映日期: 1944-10-30
片长: 103 分钟 / USA: 95 分钟
又名: 雷帝伊凡 / Ivan the Terrible, Part One / 伊万雷帝
IMDb: tt0037824
编剧: 谢尔盖·爱森斯坦
主演: 尼古拉·切尔卡索夫 / Lyudmila Tselikovskaya / Serafima Birman / 米哈伊尔·纳兹瓦诺夫 / 米哈伊尔·扎罗夫 / Amvrosi Buchma / 米哈伊尔·库兹涅佐夫 / 帕维尔·卡道奇尼科夫 / 安德烈·阿布里科索夫 / Maksim Mikhajlov / 弗拉基米尔·巴拉瑟夫 / 弗谢沃罗德·普多夫金 / 谢苗·铁木辛哥 / Aleksandr Rumnyov
类型: 传记 / 历史
制片国家/地区: 苏联
语言: 俄语
上映日期: 1944-10-30
片长: 103 分钟 / USA: 95 分钟
又名: 雷帝伊凡 / Ivan the Terrible, Part One / 伊万雷帝
IMDb: tt0037824
喜欢这部电影的人也喜欢 · · · · · ·
伊凡雷帝的影评 · · · · · · ( 全部 15 条 )

斯大林与电影《伊凡雷帝》创作人员的谈话记录
我们应召来到克里姆林宫时已将近晚上11点钟。10点50来到会客室。11点整波斯克列贝舍夫同志出来领我们去办公室。 在办公室的最里边坐着斯大林、莫洛托夫、日丹诺夫同志。我们进屋后同他们打过招呼就坐到了桌边。 斯大林同志说: 你们写了一封信。今日答复有些迟了。本想作书面...
(展开)

极度个人化的影像风格
很显然,Eisenstein对于黑白光影的痴迷几乎已经到了疯狂的地步,他将这种充满无穷魅力的影像风格完美的融入到了对于主角(伊凡大帝)的“性格分析”中去。 影片中的伊凡大帝,是“救世主”?(有趣的是,伊凡大帝在电影中的形象本身就酷似“上帝”)。还是暴君? ...
(展开)

这不就一个苏联版莎士比亚大杂烩?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所以全世界所有演员端起舞台腔来都自带中二调调嘛,全程“表情包”,你们都还记得自己在演“高大全”(好吧其实也不那么“全”)帝王传记,而不是喜剧嘛哈哈哈哈。虽说有来自审查和zz的压力,但老实说爱森斯坦也不是没接过ZZ任务片啊,人家成名作《罢工》和《波特金号》哪个不... (展开)
[Film Review] Ivan the Terrible, Part I (1944) and Part II (1958)
Eisenstein’s two-part historical biopic of Ivan IV of Russia (1530-1584), it is his swan song, commissioned by none other than Joseph Stalin himself. Intended as a trilogy, the project’s third installment was scrapped after Part II enraged Stalin (why? th...
(展开)
> 更多影评 15篇
添加新讨论
讨论区 · · · · · ·
个人向渣翻&蓝光资源 | 来自没有 | 20 回应 | 2025-01-03 00:21:26 |
波澜壮阔的宏大史诗 | 来自东北小王学导演 | 2024-10-25 16:58:46 | |
为什么剧中耶稣的画像大小眼比例不对称,是传统画... | 来自如意萬重 | 1 回应 | 2023-10-30 00:03:57 |
斯大林与《伊凡雷帝》 | 来自龙凤使者 | 2022-06-10 18:00:15 | |
该片的表演是社会主义典型吗? | 来自鱼蛋佬🍢 | 2018-02-12 10:46:14 |
以下片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有生之年非看不可的1001部电影 (Viking)
- 豆瓣少数派经典(影迷级别自我鉴定) (易老邪)
- CC标准收藏版DVD (steven)
- 摄影最棒的一百部欧洲电影 (citizenzxc)
- 他们最爱的十部电影(一) (woodYA!!en)
订阅伊凡雷帝的评论:
feed: rss 2.0
伊凡雷帝的短评 · · · · · · ( 全部 1006 条 )
8 有用 我不在这 看过 2016-04-19 13:11:00
怎么讲!感觉是炸天的!明明一脸严肃,然而实在有趣!被那些故作正经(实际上确实正经)的真貂真皮真金白银吓懵,那些精心构筑的画面,夸张的打光(有的影子好像不是打光打出来的)让我完全在跳戏。那些祸心包藏的情节,又让我不停跳回来。啊,十足宫廷连续剧的节奏,故事其实不太重要。
4 有用 持人的摄影机 看过 2021-04-01 07:40:17
9.3/10。①伊凡雷帝登基到短暂退离莫斯科后人民求他回去的故事。讲了他规划宏图、爱妻死去、平定贵族内乱等剧情。整个电影可以看成是对斯大林的指代;②表现伊凡雷帝「爱民的伟岸君王」的视听设计包括:光影的明暗对比(比如加冕典礼那场伊凡雷帝周围是明,其他地方都是暗)、伊凡雷帝投在墙上特别大的影子(大骂那些贵族然后坐下来摆弄棋盘那段)、结尾伊凡雷帝“大”的面部特写充满感情地看着“小”的远处人群的构图;③电... 9.3/10。①伊凡雷帝登基到短暂退离莫斯科后人民求他回去的故事。讲了他规划宏图、爱妻死去、平定贵族内乱等剧情。整个电影可以看成是对斯大林的指代;②表现伊凡雷帝「爱民的伟岸君王」的视听设计包括:光影的明暗对比(比如加冕典礼那场伊凡雷帝周围是明,其他地方都是暗)、伊凡雷帝投在墙上特别大的影子(大骂那些贵族然后坐下来摆弄棋盘那段)、结尾伊凡雷帝“大”的面部特写充满感情地看着“小”的远处人群的构图;③电影以大量表现主义的光影/面部特写,配合上高水平构图和夸张的表演,营造了一种高度抓马的气氛(手法上同《圣女贞德蒙难记》),但运镜、剪辑节奏、甚至配乐却很缓慢,导致视听的整体观感破裂而错位。其实换成默片那些设计就不抓马了,只能说爱森斯坦对有声片的视听的掌握不够到位。 (展开)
19 有用 CyberKnight电子骑士 看过 2016-04-26 14:29:05
北京电影节上有幸在大银幕看了此片,堪称宏大叙事的顶峰之作!我并不觉得夸张和缓慢。无论光影、造型、构图都极有范儿,对后世的史诗电影、传记片影响巨大——国产老片中英雄人物总仰头30度即来源与此……没想到主题竟是围绕贵族与平民展开的。战争场面及最后平叛都拍得气势了得,充满庄严感!
8 有用 汪金卫 看过 2013-11-22 03:49:30
爱森斯坦晚年作品。和《战舰波将金号》不同,这部作品突出的是舞台剧表演风格和光影显著的摄影风格。以及对暴君伊凡四世的表现。似乎在影射或是吹捧斯大林。这马屁也算是拍在马腿上了。表演风格仍然停留在默片上,过于夸张和戏剧腔。看完第二部和背景资料再回味。
10 有用 兀 看过 2012-06-19 11:34:58
这部电影向人们交代了沙皇伊凡刚刚成为俄罗斯统治者时的故事,如加冕典礼以及和Anastasia Romanovna的婚礼;他努力维护自己的国家,与来自内外两方的阴谋诡计做斗争。伊凡是俄国历史上公认的暴君,但影片把他塑造成人民的伟大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