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黄沙 The Wild Bunch (1969)
日落黄沙的获奖情况 · · · · · · ( 全部 )
- 第42届奥斯卡金像奖
- 最佳原创剧本(提名)
- 罗伊·N·西克纳 / 沃伦·格林 / 萨姆·佩金帕
- 第42届奥斯卡金像奖
- 非歌舞片最佳原创配乐(提名)
- 杰里·菲尔丁
喜欢这部电影的人也喜欢 · · · · · ·
日落黄沙的影评 · · · · · · ( 全部 55 条 )

复习老片,等于老友相逢
1 节奏极为独特。 开头是典型的外缓内急啊,一群野盗伙信马由缰,渐渐驶入犯罪现场,战火一触即发。虽然缓和,但是那股山雨欲来的劲儿一直保持着,这可以说是影史上的奇迹。直到主角霍登喊出那句著名的:都在椅子上给我坐好了。 据说当年吓得所有观众不敢动弹。 消耗了索盾与霍...
(展开)

为了同伙那不可救药的爱情他们决定死磕到底
作者:方汉君 与其说这是流寇派克(威廉・霍尔登饰)与曾经的流寇方顿(罗伯特・瑞安饰)之间的对决,不如说他们对决的是自己,因为派克看得见看不见的敌人太多,铁路总公司的围追堵截,以及与墨西哥叛军马巴奇的意外交锋,他所走的每一步都是自己的任性所为,这也就决定了...
(展开)
> 更多影评 55篇
添加新讨论
讨论区 · · · · · ·
让子弹飞就是这么来的 | 来自中国对长 | 3 回应 | 2023-03-21 20:21:49 |
日落黄沙 | 来自石头 | 2023-03-01 19:47:18 | |
如果没有这个弱智的结尾该多好啊! | 来自仰望星空的青年 | 3 回应 | 2022-06-19 23:24:22 |
暗指1969越南战争 | 来自Freddie Lee | 1 回应 | 2022-05-24 18:31:14 |
男主还演过日落大道,可能这也是这部片翻译为日落... | 来自SWING LONDONER | 3 回应 | 2021-12-07 14:38:29 |
关于《日落黄沙》的问题 · · · · · · ( 全部1个 )
以下片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最摇滚的100部电影! (kulilin)
- ★豆瓣高分电影榜★ (中)8.5-8.3分 (影志)
- 有生之年非看不可的1001部电影 (Viking)
- IMDB Top 250(更新时间:2011年3月1日) (Q。)
- 美编剧工会(WGA)影史剧本101佳 (桃桃林林)
订阅日落黄沙的评论:
feed: rss 2.0
日落黄沙的短评 · · · · · · ( 全部 3453 条 )
46 有用 汽车大师 看过 2008-10-18 16:37:29
Peckinpah的文戏或许不咋样,但我实在太爱这电影了 开头的枪战和火车打劫足以当作电影剪辑及声效的教科书,最后的以一当百看得热血沸腾 港人的日落黄沙译名不得不赞
51 有用 柯里昂妮 看过 2018-12-21 19:10:54
(8/10)西部片的超类型发展,萨姆佩金帕充分借鉴了法国新浪潮的剪辑、莱昂内的宽银幕大特写和人物塑造,故事情节是强盗和赏金猎人的框架,暴力镜头几乎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也许是因为《邦妮与克莱德》的大胆和张扬,这里的枪战、火炮、暴露的女色,都大大的增强了可看行。慢镜头、快速剪切的枪战,喷射的血浆,层层上升的动作戏,暴力美学的鼻祖应该属于萨姆·佩金帕。没有虐杀、没有血浆、没有慢镜头,没有血脉喷张的男性... (8/10)西部片的超类型发展,萨姆佩金帕充分借鉴了法国新浪潮的剪辑、莱昂内的宽银幕大特写和人物塑造,故事情节是强盗和赏金猎人的框架,暴力镜头几乎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也许是因为《邦妮与克莱德》的大胆和张扬,这里的枪战、火炮、暴露的女色,都大大的增强了可看行。慢镜头、快速剪切的枪战,喷射的血浆,层层上升的动作戏,暴力美学的鼻祖应该属于萨姆·佩金帕。没有虐杀、没有血浆、没有慢镜头,没有血脉喷张的男性荷尔蒙,还叫什么暴力美学。西部片的复兴之作,改变了以往西部片的神话内核,这里变成了一种带有对峙、愤怒、激情之后的失落感,在不断的追逐、战斗之后产生的倦怠和无所依,一种消极的、迷失的、悲观主义情绪,是属于美国六七十年代的新好莱坞的。 (展开)
38 有用 粉粿症候群 看过 2019-05-18 11:38:43
半部弃。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种从剪辑到文本都硬邦邦的直男西部片真的难看,接受无能,90min还看得下去,144真的无法忍
70 有用 SydneyCarton 看过 2009-10-24 18:06:28
看过派金派,才知道吴宇森有多渣
42 有用 长发奎因 看过 2017-03-24 15:36:12
原来不止鸽子吴,杜琪峰的根也在这儿,劫完火车后就成了加强版《放逐》,他们像所有人一样追逐金钱,最后却发现只是活得不那么无聊,佩金法不止是为西部片注入悲天悯人,表现力极强的剪辑肆意渲染罪恶的美感,以及消解所有意义后,原始暴力呈现出来的瘟疫般的传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