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祸 Accident (1967)
车祸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什么是话题
无论是一部作品、一个人,还是一件事,都往往可以衍生出许多不同的话题。将这些话题细分出来,分别进行讨论,会有更多收获。


车祸的影评 · · · · · · ( 全部 5 条 )

Arrested in Motion
1951年,为躲避麦卡锡主义的迫害,约瑟夫罗西远走英国,先是通过一系列惊悚片确立起自己的声望,然而在青年时代起就为布莱希特工作过的罗西并没有放弃美学上的追求。1963年他第一次和哈罗德品特合作,拍出了The Servant,旋即在次年的英国学院奖上捧得三项大奖。此后罗西全面...
(展开)

关于本片、关于约瑟夫·罗西
(15/01/2022) Cinémathèque, Joseph Losey 回顾展。放映《车祸》,随后有 Michel Ciment 的讲解,Frédéric Bonnaud 主持。简单记一下 Michel Ciment 讲到的部分内容。不是原话,是大意。括号里的内容来自我自己。 关于罗西的生平 在美国拍过一些犯罪片,职业生涯正在上升时...
(展开)

伪善是文明社会的通行证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镜头,构图,光影一如既往的含蓄精炼, 罗西继续白描西方上层的虚伪。 德克·博加德跟同为大学教授的斯坦利·贝克保持着心照不宣的‘良性竞争’关系,互睡对方老婆,争相在电视上发表学术演讲,利用做东宴请学生的良机,争相把手伸向了表面优雅知性实际放荡的奥地利公主。 同... (展开)> 更多影评 5篇
以下片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六十年再回首-那些离金棕榈一步之遥的片子(嘎纳历年评委会大奖) (文西)
- 英國傳奇演員Dirk Bogarde (spondee)
- ③导演合集(欧美部分) (刘小黛)
- 戛纳评委会特别大奖 (喜剧之王)
- 各类榜单 (佛朗明哥)
订阅车祸的评论:
feed: rss 2.0
车祸的短评 · · · · · · ( 全部 133 条 )
3 有用 欢乐分裂 看过 2015-02-25 19:22:57
中产优雅生活表象之下的暗流奔涌,细碎台词铺满暧昧场景,交错关系架构呼之欲出的紧张,倒叙设置的悬疑,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Accident不仅指代“车祸”,也是偶然参与这起事件的众人生命中的春梦了无痕;偷窥感与神秘感无处不在,最喜划船时的桨声欸乃暗喻心中涟漪。
1 有用 24格 看过 2010-11-30 11:51:40
目前觉得比较合口味的一部罗西作品
1 有用 巅峰Futurama迷 看过 2022-02-17 22:22:54
本身实际上剧本很好,而且约瑟夫罗西虽然说整个人端庄的调子让人感到烦闷,但却恰到好处的表达出了一种疏离的感觉,与本身剧本里将普通话剧味儿作品(鞭尸布鲁克斯)的那种很强烈的人物同代感消亡的做法配合,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文学感觉,本质上很cult。(突然想重看幽情秘史了) 重看。闷骚到极致的变态。
0 有用 Mango 看过 2011-12-12 23:33:59
悶得要死,生生一出恐怖片......
0 有用 吃电影的番茄 看过 2020-04-25 23:28:58
疏于对英国戏剧的不了解,我不知道品特的风格究竟是什么样。但整片都在强调一种难以逃脱的疏离感,但这种疏离感还不是安东尼奥尼种那种无法深入的一对亲密关系。影片人物关系复杂,有基情,有婚姻,有超越异性恋的三角恋。正常导演处理这种蜘蛛网般的感情绝对会拍的很折腾,但这部影片不是。罗西这名导演是一个被好莱坞列入黑名单的导演,但到了英国之后,确实足够放飞自我了,他的观察角度并不戳穿伪善的一切,不暴露矛盾,只给你... 疏于对英国戏剧的不了解,我不知道品特的风格究竟是什么样。但整片都在强调一种难以逃脱的疏离感,但这种疏离感还不是安东尼奥尼种那种无法深入的一对亲密关系。影片人物关系复杂,有基情,有婚姻,有超越异性恋的三角恋。正常导演处理这种蜘蛛网般的感情绝对会拍的很折腾,但这部影片不是。罗西这名导演是一个被好莱坞列入黑名单的导演,但到了英国之后,确实足够放飞自我了,他的观察角度并不戳穿伪善的一切,不暴露矛盾,只给你看生活的表面,然后让观众猜解和思辨后去感受角色们普遍的不满足和嫉妒,尤其在这种“自充风雅”“满嘴哲学”的老旧知识分子的圈子里,知识分子阶层那种伪善,但不失审慎和亲切的魅力。在欧陆的现代主义电影里,车祸常常作为讽刺“现代性”的一种符号,不仅在戈达尔的《周末》里有些体现,在这部影片也成为很重要的主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