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离劫 短评

热门 最新

45 米粒 看过 2016-12-19 09:24:15

90年代版的日以作夜,拍戏过程中的撕逼和焦虑。阿萨亚斯当年还是蛮可爱的,直接找了个电影记者狂吐槽法国艺术电影,把张曼玉问到面色发青,哈哈。最讽刺的是大家磕磕绊绊花了很多力气拍出来的东西最后一放,令人崩溃,一定要看到最后几分钟啊!😂

48 Julien 看过 2018-11-29 08:42:32

张曼玉妩媚动人,说不出的潇洒,很抓人的眼球,可又像个邻家姐姐,虽然很客气,又让人忍不住亲近,而且还会抽烟。好像她做什么都是对的一样。这就是魅力吧

25 Peter Cat 看过 2014-10-27 09:14:51

其实剧本相当有意思,也有相当迷人段落,不过最后全片结果有点太平淡,感觉浮在了面上。不过阿萨亚斯真坏啊,一定是迷恋张曼玉很多年,量身为心目中的女神写了剧本,也确实收获了三年的婚姻。

23 Muto 看过 2020-03-20 10:41:42

阿萨亚斯在拍《迷离劫》的时候大概也在和张曼玉谈恋爱,所以整部作品在节奏上显得十分明快。轻松而即兴的剧情也给人营造出一种幸福感,对于阿萨亚斯来说,这种幸福感能让一个拍不出电影的导演再一次爱上拍电影。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一位香港女演员的到来为古老而又沉闷的欧洲电影注入了新的动力,不同的视角也让这场嫁接和改造电影的实验重新变得具有意义。是呀,没有爱情的起承转合,电影只是关于影像的影像。有了她,电影就像一场轻盈、随性和曼妙的舞蹈。尽管成片效果最终仍是一塌糊涂,但有趣的是,阿萨亚斯这部展示他迷影情结的作品与贾樟柯的第一部短片全都有向默片时代致敬的表达。然而区别在于,前者能够在爱情本尊和替身之间自由切换,后者则从古至今一直沿用着固定呆板的字幕卡。

12 彼得潘耶夫斯基 看过 2021-04-15 20:00:44

一个中年法国电影导演(让-皮埃尔·里奥饰)尝试翻拍路易·费雅德的经典无声电影《吸血鬼》,通过外国人(张曼玉)的眼光来审视法国当时电影业的状态。张在很多方面都被其他角色看作是穿着乳胶紧身连衣裤的异国情趣物品。导演和服装设计师(女)的迷恋加强了这一点。引用了法国电影史上的标志性人物,费雅德、特吕弗、德龙、雷乃。这不是怀着浪漫的怀旧之情来哀悼电影,而更像是墨西哥的亡灵节:纪念是一种庆祝活动。

11 火娃 看过 2019-02-20 00:29:58

6/10。场面调度脱离了叙事性,摄影机甚至不给演员画行动线,让他们自由走位和即性对话,使影片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性文本和复调文本,阿萨亚斯实际要处理的是新浪潮后法国电影的症结:对于导演而言,默片中的性诱惑和暴力带着别样的诗意和神秘,陪着曼玉看碟时甚至关掉后期配的钢琴乐,对曼玉的选择,是对东方式神秘的选择,更是对明星商业魅力的选择,令导演困扰的是新浪潮那股以电影为工人阶级谋求解放的战斗激情,如今已沦为剧组聚会上的怀旧话题,剧组人员视默片为需要快进看完的垃圾。最终导演心力衰竭,结尾放映厅内黑白画面印上简笔画的实验电影,引起了观众鸦雀无声的反应,暗示作者电影不适合强调观影快感的现代电影工业。戏中戏段落还行,譬如曼玉穿上猫女同款的黑皮衣,在冰冷幽蓝的雨幕中走上楼顶丢掉珠宝道具,将情欲和神秘气息完美传达。

24 电个爆炸头 看过 2017-04-06 17:15:05

Olivier Assayas在“电影笔记”工作时就喜欢张曼玉,于是找来张曼玉出演张曼玉接拍一出重新拍摄的旧默戏,形式是特吕弗的《日以作夜》,因此戏内戏不需要完成,它是一种关于影像的影像,是影像的现实和现实的影像,扑朔迷离又点到即止,魅力独特,使人沉入,就在这一秒。

23 Lies and lies 看过 2012-08-05 00:22:11

最后一段屌炸了。景别极窄,加强了动荡感和张曼玉的美。既黑了美国电影,也揶揄了法国作者。

49 Medea 看过 2015-06-05 18:59:34

莫名其妙非常喜欢。默片片段拍张曼玉的眼睛,实在使人信服Irma Vep的魅力。宾馆偷珠宝,我以为是梦境,而无论如何,她着戏服入睡,探视完导演,她从窗子跳出去,镜头破天荒第一次拍她的屁股,她也终于成为女飞贼了,而导演也就放心了,不用再与片子纠缠下去。后新浪潮时代的思考至今不休,出路还没找到

20 西卡里奥 看过 2018-05-18 23:50:16

2021.1.2重温升5。隔着墙壁、车辆、窗户,从特写到近景中景再到远景,自如的游动,在每个跟随对象快要走出视域的时候又被新的运动人物填充并带领至新的空间,摄影机这样适时的放弃一些人而跟进新的人物,以所有人的行动、运动建立群像及其关系,从一个更加全面、动态的影像内世界展开并展现正在发生着的、不经意的事件。这些分开被跟随着的小的细部的人物和事件能组合在一起拼成一场在空间中正在运作着的整体,整合投射出一个完整的空间、人物的运作印象。摄影机流畅自主的跟随意识构成了电影的行进动力,整部电影充满着自生的活力与流动感。//戏里戏外的设置和采访的纪录镜头模糊了电影与真实的边界。

13 墓岛GRAVELAND 看过 2019-03-09 22:55:19

阿萨亚斯本人的“私电影”,《迷离劫》更像是一种评论的拼贴:以法国电影工业为主体观望香港娱乐神话,在不稳定的镜头中找寻着一种形式感。 《迷》没有牺牲其自反性质,它还原了一种随时随地可被替代的Tension。但是这里,自反却将我们置于导演Rene(阿萨亚斯的化身)之外一段距离,反而更为接近张曼玉疏离而东方主义的凝视之下,她是一个神话,第三人称的第三人称。 最后10分钟,生成—影像的狂欢,关于Rene的焦虑最终生成为某种意义上的超现实,由不安的雪花与噪点喷涌而出。

13 杨欢喜Metiche 看过 2012-10-07 01:40:36

能很清晰地看见张曼玉从虎牙傻姑娘向真正的明星的转变的状态 手法是纪录片 但故事却有意思 我喜欢一切描写电影痴的电影 突然想起真正学电影的那两年 全班一起拍片子 整个卡司中担任任何一个角色都是那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3 未卜 看过 2021-08-18 00:02:19

非常私人,非常法国,应该是要先看过《日以作夜》才可以更好理解影片。个人理解这个电影讲的是拍电影时整个团队相处的边界问题,从导演和老婆吵架后的那段戏可知,这种边界显然是很模糊的,以至于导演在现实里把张曼玉拍成自己老婆。当张曼玉与导演在现实里完成了边界模糊,这部电影才真正完成。

1 touya 看过 2022-12-29 23:45:15 北京

结尾很有意思,真正意义上的双重结尾,这种新浪潮式的电影气质我一直不太吃得消,但张曼玉的魅力实在太大了,举重若轻,戏中这样夸张又有指向性的服化在她身上毫不艳俗,下班后又完全是她本身潇洒自然的状态,非常舒服。混乱的剧组,坚定不屈从的女主角,真诚,直接,酷。世界上如果只有一种电影观众一定会烦,即使再闷再让人一头雾水的电影,也都会有拥趸的。三星半

19 嘟嘟熊之父 看过 2016-05-31 12:05:31

演员是导演的木偶,是导演的知音,还是导演的幻象?东方人太客气了,Maggie 以一种不变应万变的策略,闯入了法国新浪潮的办公室政治。

15 1 看过 2011-07-26 22:04:27

拍摄拍摄一部电影的过程这种特定类型,一般属于“作者电影”;场面调度,摄影机的运动其实不复杂,主要是用近景跟产生动辐较大的感觉;电影的拍摄过程本身也是寻找一部电影生成自身情节的过程,因此里面有这种驱动,事实上电影整个过程就是一部人物关系不断生成发展-包括偶然性-离合的关系史。

4 皮革业 看过 2015-06-28 18:26:10

一万年前看的 VCD,现在才明白,这是一部Latex fetish大片嘛。

1 TWY 看过 2018-08-20 23:56:33

阿萨亚斯意图展现一个混乱的状态,虽然没有那么一气呵成,不过依旧十分有趣迷人。影片传达了一个对于电影人而言已然笼罩多年的恐怖:一种对于电影史的依赖,以及执着追求灵感的最终毁灭;港片式的雨夜之梦无疑是最好的段落,但电影并不能像梦一样被制造,大多数时候,阿萨亚斯并不是影像控制性最好的导演,这部电影大概也是他对自己的反思吧。

12 圆首的秘书 看过 2022-06-11 18:00:00

4.5 是特吕弗《日以作夜》,也是伯格曼《假面》。人物关系自然真实,抓马但不狗血。两场群戏有极高超的场面调度和声音设计,不输偶像侯孝贤。东方侵入西方,有声入侵无声,彩色入侵黑白,电视入侵电影,电影入侵生活,动作打破肚脐,录像入侵银幕,特写入侵深焦,导演入侵导演,组员入侵组员,几何入侵面孔,人工入侵胶片。一次对既有影像规则的失败改写,一部头脑风暴式的90年代电影史,一场迷人的混乱。

30 陀螺凡达可 看过 2021-03-16 08:57:41

太喜欢了,雨夜戏反复看了三遍,每次电影影像“闯入”和“离开”方式很有趣,更爱人物和人物间的状态,剑拔弩张的,暧昧的,粘稠的,抗拒的,拉扯的,神秘的,笔触轻盈幽默且鲜活(被告白那段笑死了)。(阿萨亚斯第二次入选一种关注,同届同单元还有PTA长片首作,主竞赛五部法国片除了德斯普利钦和欧迪亚还有后来的法国申奥片和凯撒最佳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