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人 Οι Κυνηγοί (1977)
导演: 西奥·安哲罗普洛斯
编剧: Stratis Karras / 西奥·安哲罗普洛斯
主演: 梅丽·赫罗诺普卢 / 伊娃·科塔曼尼多 / Aliki Georgouli / 万格利斯·卡赞 / Betty Valassi / Giorgos Danis / Stratos Pahis / Christoforos Nezer / Dimitris Kaberidis / Takis Doukakos / Nikos Kouros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 希腊
语言: 希腊语
上映日期: 1977-10-19
片长: 165分钟 / 144分钟(DVD)
又名: Oi kynigoi / The Hunters
IMDb: tt0076286
编剧: Stratis Karras / 西奥·安哲罗普洛斯
主演: 梅丽·赫罗诺普卢 / 伊娃·科塔曼尼多 / Aliki Georgouli / 万格利斯·卡赞 / Betty Valassi / Giorgos Danis / Stratos Pahis / Christoforos Nezer / Dimitris Kaberidis / Takis Doukakos / Nikos Kouros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 希腊
语言: 希腊语
上映日期: 1977-10-19
片长: 165分钟 / 144分钟(DVD)
又名: Oi kynigoi / The Hunters
IMDb: tt0076286
喜欢这部电影的人也喜欢 · · · · · ·
猎人的影评 · · · · · · ( 全部 12 条 )

摘自《尤利西斯的凝视》的人物梳理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六位人物的政治成分| 安哲罗普洛斯在片中设置了六位人物。萨巴斯,光荣旅馆的老板,靠着攀龙附凤和巴结权贵而暴富;尤葛斯,一个变节的前共产党员,一个背叛革命的告密者,后成为建筑中介人,饱受良心的谴责。这两者可以算作是小资产阶级,而大资产阶级则是掌控国家政治、经... (展开)
访谈|《猎人》:沉积的韵律让惊惧彰显(节选) 采访者:弗朗西斯科.卡塞蒂
1、拍摄准备 Q:你是怎么为《猎人》的拍摄做准备的? A:一开始,我们准备的剧本充其量是个构架,一粉稍微延伸来的故事大纲。然后我开始为拍摄寻找合适的地点——我向来喜欢自己选择拍摄地,即使这需要费上好些时间频繁地在希腊各地流转。在《流浪艺人》的拍摄中,选地点是件简单...
(展开)

西奥·安哲罗普洛斯对存在的探问
在西奥·安哲罗普洛斯的电影《猎人》中,我们见证了一种叙事的迷离,一种对人性深处孤独和渴望的探究。这部作品不仅是一个关于寻找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自我发现和存在意义的诗意映射。安哲罗普洛斯的镜头是冷静的,他的叙事是慢节奏的,而他的主题,则是沉重的。 影片中,猎人...
(展开)

或者是伟大的安哲最炫技的电影
在形式和内容上这是安哲被低估的电影。一部戏剧和电影融合的电影。无实物无缝切换历史背景。一个大厅中多少个场景,审判、密谋、晚宴、晚会、舞台、法院。外景场,猎人走着走着就从1976年走入了1946年。这种串场方式只有从安哲的电影里看。 楼上房间次第开启关闭,角色轮番登场...
(展开)

一部戏剧与电影交织而出的寓言
相比《流浪艺人》《哭泣的草原》对希腊左派的叙事性呈现,《猎人》更具有抽象的寓言性质。 荣光院内部的舞池和外部的露台,是左派牺牲者的停尸间,也是审问各位偶然发展尸体的猎人的舞台,从做过媒体人的地方官员、被革命了的前首相不争气的儿子、背叛了革命从美国人手中接下荣...
(展开)

《猎人》 尤利西斯的凝视 诸葛沂笔记
游击队队员的尸体是一个政治宿疾的幻象,在这种阴霾幻象的围困下,他们不得不袒露心路历程,重拾不堪回首的回忆,惶恐而压抑地陷入过去,而最终他们注定要对内战结束后20年的希腊近代史背负罪责。尸体在影片中的超现实设置的寓意还在于,尽管内战结束了,但是罪行仍在继续,专...
(展开)

希腊就是历史之“尸”
1 右翼的复活 2 暗黑版的老友记,49年以后,希腊如何被6个小人谋杀了。开审了,到底谁应该对此负责呢? 那时,希腊的接力棒由英国交给了美国,旅店老板放起了卡萨布兰卡。 那个一开始被杀掉的人就代表希腊,还有人民的意志。剩下的两个多小时,说的就是小人的发迹史。 因为当时...
(展开)
> 更多影评 12篇
以下片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电影上的“三部曲”系列~~ (Black Tulip)
- 稀有未知好电影 (蜜蜂)
- 【豆瓣冷门佳片】8.4-8分|评分人数<5000 (影志)
- 2019第二十二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影片大全 (妖灵妖)
- (全)2012 金馬國際影展 (移动应用)
订阅猎人的评论:
feed: rss 2.0
猎人的短评 · · · · · · ( 全部 1255 条 )
15 有用 冰红深蓝 看过 2019-06-14 13:53:57
安哲“希腊近代史三部曲”终章。一具雪中尸体串起6人的过往经历与创伤记忆——政治变迁主题及时空交错似前作[流浪艺人],但实而两部的时空处理并不相同,后者是在空旷的室外环境中于单个横摇长镜中变换时空,深具电影感与魔幻性,而本片则以陈设尸体的室内空间为核心,镜头出入衔接室外时变换时空,极具舞台剧气息与荒诞色彩。室内六人的岿然不动掩饰不住内心波澜,门外则时而是处决、刺杀、胜利游行甚或下台告别。当忆及某位士... 安哲“希腊近代史三部曲”终章。一具雪中尸体串起6人的过往经历与创伤记忆——政治变迁主题及时空交错似前作[流浪艺人],但实而两部的时空处理并不相同,后者是在空旷的室外环境中于单个横摇长镜中变换时空,深具电影感与魔幻性,而本片则以陈设尸体的室内空间为核心,镜头出入衔接室外时变换时空,极具舞台剧气息与荒诞色彩。室内六人的岿然不动掩饰不住内心波澜,门外则时而是处决、刺杀、胜利游行甚或下台告别。当忆及某位士兵的自杀时,兀自响起枪声,镜头一摇,桌边竟真有人倒下,可见这是种过去与现在多时空交叠的、舞台化的、象征式的时空观。另一典例是尾声段落:1977圣诞夜酒馆-女人迷狂似地搂住不存在的舞伴起舞-倒地呻吟-起身-大家鼓掌-群舞-1949革命党人枪杀全员-全体起身回酒馆-发现1977尸体横陈。虚拟2人足球似[放大]变奏。(8.5/10) (展开)
19 有用 Don't Panic! 看过 2011-10-23 17:32:28
由于出场人物太多导致人脸识别障碍和缺乏对希腊近代史的了解,这部电影对我来说特别晦涩。再加上大量舞台剧式的表演和台词以及不断穿越进现在时态场景的过去人物与事件,看到一半时干脆放弃了理解剧情的努力,就当纯粹欣赏构图和镜头吧。
8 有用 杨小槑 看过 2022-08-15 10:20:58
#BIFF12# 7.希腊近代史三部曲通刷观感:本片较于前两部强调政治性的基础上增添了不少观赏性,其观赏性来自于安哲对部分,可以制造惊奇场面的美学特质的专情(频密的表现)。省略画面元素、节制叙事,侧重(可移动或固定)超长镜头内的场面调度,以及单镜头内的时空转换。安哲在影片的最后,以极度戏谑的大退步调侃着民族历史和记忆,试图为当局者提供一种历史教训。
36 有用 胤祥 看过 2012-04-02 14:29:21
[2012-04-02]这时空观念也太牛逼了。这部电影可以看做考察安哲长镜头电影方法来源的重要作品:既有得自雷诺阿的360°环摇,也有来自希胖[夺魂索]的调度和接法,更有学自杨索的政治音乐剧调度。游击队员的幽灵作为一个想象的能指,在片中起到极为核心的作用。结尾段游击队员们还魂太赞了!|2022-08-17北影节重看,可能是安哲政治电影时期(到《亚历山大大帝》)最好的一部了,时空观念是对《流浪艺人》... [2012-04-02]这时空观念也太牛逼了。这部电影可以看做考察安哲长镜头电影方法来源的重要作品:既有得自雷诺阿的360°环摇,也有来自希胖[夺魂索]的调度和接法,更有学自杨索的政治音乐剧调度。游击队员的幽灵作为一个想象的能指,在片中起到极为核心的作用。结尾段游击队员们还魂太赞了!|2022-08-17北影节重看,可能是安哲政治电影时期(到《亚历山大大帝》)最好的一部了,时空观念是对《流浪艺人》的继承和发展,俱乐部作为一个被反复争夺的空间恰是内战之后三十年希腊的提喻,整个片子其实都在cue《游戏规则》(包括那个走廊调度)。希胖的《夺魂索》遮挡转场被用来做时空转换。舞台剧风格一强也显得不那么扬索了。 (展开)
30 有用 应用层协议 看过 2019-06-16 00:12:40
这就是许子东说过的那种“太好看了,好看得都看睡了,睡醒再看还是好看”的电影啊。形式美感确实太棒了,随便定格一个画面都是如诗如画。但问题是,那时的安哲似乎太执拗或者说太陶醉于形式美感的打造,许多镜头的长度以及调度确实给人为了长镜而长镜之感。它美,但也冗长沉闷,这样的观感没啥不好意思承认的。另外几部安哲看下来我有一个体会,不懂希腊包括巴尔干近现代史的我们看安哲,就像是隔着橱窗欣赏一件精美的出土文物,有... 这就是许子东说过的那种“太好看了,好看得都看睡了,睡醒再看还是好看”的电影啊。形式美感确实太棒了,随便定格一个画面都是如诗如画。但问题是,那时的安哲似乎太执拗或者说太陶醉于形式美感的打造,许多镜头的长度以及调度确实给人为了长镜而长镜之感。它美,但也冗长沉闷,这样的观感没啥不好意思承认的。另外几部安哲看下来我有一个体会,不懂希腊包括巴尔干近现代史的我们看安哲,就像是隔着橱窗欣赏一件精美的出土文物,有些部分我们终究无法触碰,有些温度我们终究感受不到,最后也就剩看看安哲凹构图了。2019年上影节,美琪大戏院。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