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之欲 短评

热门 最新

646 桃桃林林 看过 2011-08-23 20:41:46

前半段是自省,后半段是讽刺。重要的在于很多人是无法教化或感动的。不过儿子的戏很有意思,悼念整场都无话可说,虽然是父亲,却一直是个陌生的家伙。

512 黑刀 看过 2011-01-27 04:19:45

《生之欲》是一部伟大的电影,即便抛开电影对当日日本政府麻木现实的剖析和批判,从人性苏醒的角度也一样伟大,而单就电影结构而说,也足以是一部伟大的电影,继承了《罗生门》开启了《十二怒汉》。主题歌“生命多短促/少女快谈恋爱吧/趁红唇还没褪色前/趁热情还没变冷/谁都不知明天事”悲观而积极

374 润物 看过 2009-02-04 02:26:35

生之欲!一部关于人生、人性的集大成之作,在这部电影中,黑泽明达到了他精神世界的巅峰。对于生死的精神界定,对于政府的强烈讽刺,对于人性的深度剖析,对于人生的彻底反思,都那么地深入人心,淋漓尽致。个人认为这部片子达到了黑泽明电影的最高峰,我庆幸可以看到如此震撼心灵的一部经典,志村乔的表演理应受到和三船一样高度的评价,这也是三船从开始和黑泽明合作,到最后结束共事为止,唯一一部没有参与的影片。即使是50多年以后的今天,这部电影依然闪烁着不可磨灭的光芒,时刻照耀着你我内心深处的面孔。

291 神仙鱼 看过 2018-11-17 16:00:30

电影演到一半他死了,电影演到一半他重生了,happy birthday to you!电影开始时他已经死了三十年,电影结束时他却伴着每一次秋千的摆荡得到了永生。形式结构经典,前半段如木乃伊独自苦寻生的意义,后半段升华后静静俯瞰众生死相(并由此将生死之意从个人过渡到全社会),有如将死生顺序颠倒,与主题相合。以温柔的姿态做出最犀利的现实批判,令在场之人哑口无言。伟大的电影。

128 吞火海峡 看过 2011-12-05 19:24:33

其实这也是两种自由的选择问题,与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理性思辩相比,黑泽明则显得稚气说教。打破现实藩篱去追求灵魂自由固然值得赞扬,但依附于规则来换取具体领域的自由,也是一种饮食男女的人生态度。大丈夫立身于无常世间,只要忠于内心的权衡决定,就要直面得失而无怨无悔【8】

248 米粒 看过 2013-07-21 12:01:01

很大胆,不到三分之二处突然拿掉主角,后一个小时真的有与《M》的异曲同工之妙!人无论生死,都是存在别人的记忆里,像一个拼图,拼出完整的故事。里面讽刺各种部门先不提,光是这种“不知为何而活”的悲凉,就无法言喻...

127 思阳 看过 2008-04-13 07:58:49

为什么Martin Scorsese这么喜欢黑泽明呢?老黑的片子这么慢,这么闷,这么直白,而且日本的表演都很夸张,不知道是不是文化差异。这一部片子我虽然喜欢他的主题思想,但我觉得前面一个半小时就足够了,后面一个小时的谈话和闪回感觉画蛇添足。谈话和闪回在《罗生门》里面就用到很多,大概是黑泽明的标准风格。但是我特烦话多又毫无趣味的电影,如果不能像昆丁那样句句精辟幽默,就不如像蔡明亮那样一句话都不说好了。

205 冰红深蓝 看过 2016-04-26 17:43:10

1.内容太丰富了:直面死亡与生之意义(沟通,纵欲狂欢,爱恋,献身事业),官僚体制的臃肿低效,家庭问题,激励与惰性... 2.独特叙事结构:全知顺叙+跳跃留白+旁知视角与闪回。3.志村乔演技入木三分。4.独自下楼的生日歌=涅槃重生。5.景深镜头的细节,街头镜面反照,知晓噩耗后的无声空白。6.秋千结尾。(9.5/10)

141 晚不安 看过 2018-11-18 04:51:58

个人心目中黑泽明最杰出的电影,同行朋友评价说“后劲太大”。这种电影,看一部少一部,看到就是赚到。世界没有进步,电影也没有进步,我无法相信一部讲故事的电影,能做的比《生之欲》更好。 说理蕴含在叙事中,因此显得格外通透。每个人都能从电影里看到自己,思考如何抵抗庸俗的生活。当你的生命只剩半年,你会怎么做?——这是每个人都听过但无法给出确凿回答的问题。黑泽明不仅提出问题,他还给出了答案,这答案不仅领先于观众(叙事技巧),而且每一层次的回答都是对之前的超越(主题)。 从后悔到享乐再到认真生活,最后落在对政府及个人辛辣无情的批判。每个人酒后都振臂高呼继承遗志却无一改变,而真正觉醒的人无非也是独木难支、黯然神伤。不是理想主义,而是现实主义。人生的真相就这样向我摊开,印证了心中所想后也难免要陷入深深的失落。

250 七 仔 看过 2010-11-14 12:23:52

志村老爷爷的眼睛快要瞪出来了。好孤独。

156 Yolanda 看过 2010-05-15 18:56:05

身患绝症的公务员决定在死前做一件实实在在的事。然后他幸福的死去了。

11 圆首的秘书 看过 2018-11-26 09:59:34

仍然是强烈的造型感。一众人等浮夸的演技真是活生生把这部电影给毁了,连志村乔也难以幸免。最后一段本来挺好,结果被演员倒了胃口。对官僚制度的揭露和讽刺趋于表面化,这表明黑泽明和他的二位编剧真的是强行装懂,这也就直接导致他一旦涉及社会题材,几乎是必然要讲大道理,有时甚至是罔顾现实可能强行制造戏剧冲突(天国与地狱)。世界对他来说太复杂,以他的这点水平还很难抵达。 但话说回来,所有这些,如果放到时代剧里就是完全可以的,这也是为什么七武士、罗生门、用心棒和椿三十郎给人的感觉明显要舒服很多,甚至可以说是天衣无缝。这便是黑泽明的一大局限。

140 2013 看过 2006-09-11 16:02:26

前半段,对生命的思索和拷问引人深思。后半段,看导演抽丝剥茧的功力。

73 柯里昂 看过 2017-06-03 22:19:56

竟然用了后50分钟来质疑、猜测和怀念死者,黑泽明太自信了,按正常套路可能是用成倍的卖惨来博取观众的同情和眼泪,但导演却让渡边的故事线在中段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群与已逝主角有相似身份的人,当然,活着的人,而主题也在吵闹中深刻起来。主角的心理和《新女性》中服毒自杀的韦明有共通性。

15 [己注销] 看过 2020-01-13 22:47:47

(9/10)因为《花与爱丽丝杀人事件》而知道了这部影片,看了一遍后才知这部1952年的片子对后世作品的影响之大。而作为早期的讲述绝症主角的故事,却是最反俗套的一作,我原以为这个故事会终止于老人和女主一起玩快活地度过剩余时光、或者以建完公园作为故事结局让主角在满足之中闭上双眼,但结果却都不是……黑泽明真的是大师。相比之下,后世的同类作品,却在不断拍出黑泽明在本片拼命回避掉的俗套片断。另外这部作品也让人感叹二战仅过去了几年,日本社会就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

185 芦哲峰 看过 2011-04-14 21:35:55

公务员们看仔细,渡边的一生,也将是你们的一生;政客们瞧清楚,副市长的嘴脸,也就是你们的嘴脸。

78 欢乐分裂 看过 2017-09-10 21:25:17

#重看#世上最会拍群像(调教演员)的导演之一,龙套也充满故事,后半段借用「罗生门」模式,众口闪回,开启室内群口先河,官僚机制之陈腐虚伪与人心之自私丑陋,半世纪验证经典普世意义;剧本绝佳,演技超然,已成志村乔忠粉;生命虽终究寂寞,在死亡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下,焕发另一种「新生」。

45 徐若风 看过 2017-09-16 21:52:13

志村乔的表演令人感受到一种五雷轰顶般的震撼,但就是很容易跳戏到吴孟达.... 不太喜欢后半段的室内罗生门步步传递出的“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主题,显得说教味太浓太直。 总之,还是我私人的黑泽明前三,太多触动人心的时刻了。

29 嘟嘟熊之父 看过 2020-06-22 18:54:55

父亲节观影。占据画面中心的失语者:没有诉说的欲望,没有诉说的必要,就算诉说了也得不到理解,就算诉说了也不再有人听到——生命的解释权终将留予他人。在车流中穿行,在舞池中失神,爬行着登梯追忆,佝偻着奔走乞求。拨开一切前景所遮挡的,是他窘迫但不愿闪避的双眼,而后景是被生机勃勃的假象笼罩的现世。魂魄在秋千上一直荡,荡去他所向往的落日天空,他终其一生也未曾留意的自由天空。

22 看过 2008-05-28 15:20:28

志村乔的表演已经很像《乱》的仲代达矢了。黑泽明喜欢把原本应当高潮迭起的“动”的部分,用相对的“静”来表现。仿佛一颗悲悯的心,在静静旁观。黑爷是喜欢讲道理的,他觉得电影应该简单易懂,而且生动有趣。我喜欢黑爷,正是因为他的这种坦荡,不故弄玄虚。“道理”不会因为你讲得深奥就加深了价值,“道理”是要让人们接受的。中井朝一的摄影无可挑剔,早期黑爷的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