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与错 Crimes and Misdemeanors (1989)
导演: 伍迪·艾伦
编剧: 伍迪·艾伦
主演: 比尔·伯恩斯坦 / 马丁·兰道 / 克莱尔·布鲁姆 / 斯蒂芬妮罗斯哈伯尔 / 格雷格·埃德尔曼 / George J. Manos / 安杰丽卡·休斯顿 / 伍迪·艾伦 / Jenny Nichols / 乔安娜·格里森 / 阿伦·阿尔达 / 萨姆·沃特森 / Zina Jasper / 多洛雷斯萨顿 / Joel Fogel
类型: 剧情 /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1989-10-13(美国点映) / 1989-11-03(美国)
片长: 104 分钟
又名: 爱与罪 / 欢情太暂 / 犯罪与不端
IMDb: tt0097123
编剧: 伍迪·艾伦
主演: 比尔·伯恩斯坦 / 马丁·兰道 / 克莱尔·布鲁姆 / 斯蒂芬妮罗斯哈伯尔 / 格雷格·埃德尔曼 / George J. Manos / 安杰丽卡·休斯顿 / 伍迪·艾伦 / Jenny Nichols / 乔安娜·格里森 / 阿伦·阿尔达 / 萨姆·沃特森 / Zina Jasper / 多洛雷斯萨顿 / Joel Fogel
类型: 剧情 /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1989-10-13(美国点映) / 1989-11-03(美国)
片长: 104 分钟
又名: 爱与罪 / 欢情太暂 / 犯罪与不端
IMDb: tt0097123
罪与错的获奖情况 · · · · · · ( 全部 )
- 第62届奥斯卡金像奖
- 最佳导演(提名)
- 伍迪·艾伦
- 第62届奥斯卡金像奖
- 最佳男配角(提名)
- 马丁·兰道
- 第62届奥斯卡金像奖
- 最佳原创剧本(提名)
- 伍迪·艾伦
罪与错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什么是话题
无论是一部作品、一个人,还是一件事,都往往可以衍生出许多不同的话题。将这些话题细分出来,分别进行讨论,会有更多收获。


罪与错的影评 · · · · · · ( 全部 35 条 )

[转发]Roger Ebert的影评
没仔细排版,见谅。 I remember my father telling me, “The eyes of God are on us always.” The man who remembers is Judah Rosenthal, a respected ophthal-mologist and community leader. As Woody Allen’s Crimes and Misdemean-orsopens, he is being honored at a...
(展开)

The Difference God Makes
What difference does the God make? He made the universe structured with meaning, and gifted mankind the capacity to love. Thereafter, the universe is no longer imbued with darkness and chaos but light and order. By teaching us how to behave morally and how ...
(展开)

关于这个那个的碎碎念
这是和U在碎碎念的时候的一些感想,当时老是睡不着,啥都不想干,然后把这事发给她了,喝口水,眼一闭,马上就睡着了。 早上起来,甚觉果然黑夜是个好东西。 一家之言,随便看看。 我觉得伍迪艾伦应该不是真正的讽刺上帝说,他只是讽刺的是人们所妄加猜测,且塑造...
(展开)

《罪与错》:以轻松的方式讨论哲学主题。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罪与错》是一部讨论存在主义的现实主义电影,伍迪本人认为《罪与错》是小说电影:人物之间是独立的,故事之间也是独立的。同样的手法我们之前在《汉娜姐妹》中已经看过了,大姐二姐的故事和姐夫的故事同步分开进行。 存在主义是伍迪艾伦唯一关心的主题。电影一如既往地阐述了... (展开)
或许是伍迪艾伦最为哲理一部?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最近连续看了好多伍迪艾伦,能清晰看出,他在这部电影中是想说些什么。与同一时代同样带有凶杀元素的《曼哈顿谋杀疑案》相比,说教与哲理的意味呼之欲出。 本片采用了双线叙事的机构,但并非同一时空的交叉叙事,而是采用穿插的演绎手法,两个故事相交合的方式也很有意思:将凶... (展开)> 更多影评 35篇
以下片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那些牛叉闪闪的片子 (家庭种菜笔记)
- 有生之年非看不可的1001部电影 (Viking)
- 2010第十三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影片介绍大全 (妖灵妖)
- ★豆瓣高分电影榜★ (下)8.2-8.0分 (影志)
- Woody Allen的世界 (Bolocoche)
订阅罪与错的评论:
feed: rss 2.0
罪与错的短评 · · · · · · ( 全部 1774 条 )
18 有用 半城风月 看过 2017-10-04 00:46:52
演技派、深刻的题材都凑齐了,当然是一出好戏。
8 有用 康报虹 看过 2017-03-01 22:16:38
伍迪·艾伦早期电影的配乐很出彩,多线叙事也算常见,不过这部中“罪”与“错”两条线在最后汇合却是没想到的。 看多了伍迪·艾伦,故事走向大同小异,不过前期电影的表达方式要好得多,后来的《卡珊德拉之梦》就太温吞了。 P.S.医生回望童年那一段在致敬伯格曼的《野草莓》。
5 有用 思阳 看过 2008-08-01 14:27:47
Woody Allen大概在这个片子里面想讲一些关于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边界,引用的哲学博士讲的话太学术太擦边,印象不深。倒是一直挺喜欢这个小老头的念叨,很有一些比较精辟的搞笑的话。
2 有用 zitsunari 看过 2012-10-20 22:02:43
未免太严肃了,不过,如果今晚没有看这部而是跑去看HAFF那210分钟的闭幕片,估计才是真的要睡着。
3 有用 冰红深蓝 看过 2019-06-11 09:12:29
伍迪·艾伦的经典黑色喜剧,展示了上下两个阶层婚外情的不同模样。双线叙事中的主线后演变为[赛末点],另一条则不啻是伍迪对自己所属的知识分子圈层的自嘲与揶揄。赛末点一线不乏陀思妥耶夫斯基与伯格曼式的宗教气息,但主角最终却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一般心安理得。支线以纪录片摄制为背景,亦反映了伍迪·艾伦不断执迷的元电影主题——克里夫与外甥女在影院看片的影中影多次作为(对话)内容匹配转场来衔接两条叙事线。克里夫拍摄... 伍迪·艾伦的经典黑色喜剧,展示了上下两个阶层婚外情的不同模样。双线叙事中的主线后演变为[赛末点],另一条则不啻是伍迪对自己所属的知识分子圈层的自嘲与揶揄。赛末点一线不乏陀思妥耶夫斯基与伯格曼式的宗教气息,但主角最终却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一般心安理得。支线以纪录片摄制为背景,亦反映了伍迪·艾伦不断执迷的元电影主题——克里夫与外甥女在影院看片的影中影多次作为(对话)内容匹配转场来衔接两条叙事线。克里夫拍摄的纪录片中大谈热爱生命的哲学教授的猝然自杀荒诞气息十足。结尾的相遇与总结说教颇有存在主义之味:“We define ourselves by the choices we have made.” | 上一次我进入一个女人的身体,发生在我参观自由女神像的时候。(8.5/10)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