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想起青春的暴雨和银河

说来也巧,下午来看这部电影的路上,我刷到豆瓣的一个话题“你第一次看见银河是在哪里”,当时看到这个话题的时候差点哭出来,有关银河的记忆,是彼时青春,在屋顶乘凉时,躺在竹席上仰望的布满整个天空的梦境。后来长大了,再也没有在城市里见到过银河,而在长久的疲于奔命的生活中,才发觉,青春是沉睡在生命之中的一个特别的存在,我们只能遥遥观望,却再也无法触碰。
印象极深赵薇在《致青春》中说:青春是用来怀念的。于是很多怀念青春的题材婉转动人,当我在《昨日青空》中看到上个世纪90年代的种种元素,校服、乔丹、黑板报、《萌芽》、《读者》,我的记忆一下子被拉到十几年前,那个懵懂的、迷茫的、撕裂的而又独特美好的成长的青春。
我们常常说起永恒,是因为感觉是不会变的。成年后对于过往的怀念随着成长,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感悟,而当你在胡同前的一个破旧的老房子刚好遭遇一场暴雨的时候,是不是总能想起来某个夏日放学暴雨之中,青草的清香。
感觉是不会变的。
我们常常怀念青春,不是因为青春总是处在舒适区之中,而恰恰是因为在成长的撕裂里,曾经那个小小的你忽然在似长大未长大却瞬间要面对很多人生问题时的迷茫和无助,是那个小小的你忽然发现自己内心之中对于喜欢的人的情愫,想表达却不敢表达的羞怯和懦弱。
我们常常说人生要勇敢才不留遗憾,可是如果没有遗憾,青春也就不会动人。
后来我们长大了,我们变得理智了,我们开始学会分辨了,我们再也没有办法去奋不顾身地,为了一个人喜欢上一座城市,我们没有了彼时的疯狂,似乎爱与不爱都没有什么区别。可是每个夜深人静,一个人默默地看向窗外的高耸密集的建筑物时,却也觉得悲哀如鲠在喉。
《昨日青空》很像是创作者对于自己青春的致敬,我猜创作者的内心之中,一定怀揣着诸多未曾实现的遗憾。影片之中屠小意给姚哲恬送伞时的犹疑,后来鼓起勇气去追她的时候却早已看不见人影,他穿过数个胡同,镜头在两个人不断错过的场景之中不断切换,真的很动人。
不太敢接触类似的题材是因为,如果说年近30岁已经对于很多事情的认识有了相对成熟的角度,学会了辨别和止损,似乎过着一种不太犯错误的精准的人生,从而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舒适。却也偶尔会被朝气蓬勃击中,觉得如此准确的人生总是会有点缺憾。
如果说我们对于青春的回忆总是抽象的、剥离出现实生活的一种寄托,那么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那么多的创作者,喜欢用动画的手法来表现对于青春的怀念。这种情愫可以被无限放大,所以越发动人。
《昨日青空》东方唯美的风格,被诠释的非常到位,以至于我数次只是看画面就被拉回了青春的回忆,那些只存在于青春的光,意向的纸飞机,欲说还休的挣扎和犹疑,那些傍晚的落日与晚霞,那条小路与单车,那些我们之中存在的误解与冲突,似乎都在一道光芒之中烟消云散了。
而这道光芒,像小时候的银河一样珍贵,它刻在了我们永恒的青春、和生命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