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走进剧院入坑之作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8.11,国家话剧院。简直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话剧这个东西,以前听过,但没见过。总想尝试,却总觉得没机会,一是贵(看完就觉得不贵了)二是不懂,不懂哪个剧目好,担心太文艺了,看不懂,只是凑热闹装b没有必要。还有就是机会少,毕竟属于小众爱好,除了北上,感觉其他城市的话剧资源应该是少之又少了。这张票是我刚来北京的时候买的,那时候没啥事,不用工作,初来乍到,觉得怎么也得把握帝都的资源看一场表演。
一晃四个多月过去了,预定的演出终于开场。
开场就把我惊到了。第一场是卖小马的戏,演员一开口,我的注意力就完全被吸引,见识了什么叫做台词功底。非常的浑厚,字正腔圆,抑扬顿挫,情绪饱满。闭上眼睛就是那种以前看外国电影国语配音的感觉。外国电影国语配音觉得别扭,大概是嘴形对不上的原因。但是放在舞台上,这样念台词实在太好听了。小小的舞台只有十几个人~每个人的台词不同,音量大小不同,一笑一语,勾勒出了一个非常多层次非常热闹的卖马场面。真是…收下我的膝盖~
然后就是道具。有一只负责搞笑的大白鹅,它的脖颈一动一动的时候,真的非常的逼真。两根铁棍往前搭出一个夹角,一堆人围里面,再配合背景,就给人一种大船海中行的感觉。最厉害的当属主角战马joey。它只是一堆不知道是塑料还是木头搭建出来的道具,但是在舞台上,你能非常真切的感受到,它会呼吸,就是一匹马。对,是呼吸,不是动~动很容易,但是表现力能达到让人感受到它在呼吸的地步,可以想见是多么的细腻而不易了。事后看了资料……原来它造价360万人民币……emmm……
接着是背景音乐,几乎没有什么背景音,除了一些大风大浪、炮火之类的。当需要背景音乐来过渡剧情时,就是只有一个小哥哥来唱歌,有时候还有一个拉手风琴的大叔陪着他。一个人,现场,清唱。这么单薄的阵容用清唱把一个舞台填满~事后脑子里不断回荡着那首歌。
有的幕台上人很多,人多的时候,就会觉得富有层次。有的幕,台上只有一两个人,一两个人也不会觉得尴尬,空。演员真的很敬业,藏在小马里的人,肯定需要弯腰驼背一整场。有一幕拍照的戏,相机快门按下,十几个人瞬间一动不动,另一幕演完了,他们可以动了,又瞬间接了上一个动作流畅的动下去。就像看电影按了暂停和继续,可是他们是在舞台上,在现场~暂停和继续中间往往隔了好几分钟。需要怎样的练习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
现场的气氛非常好,让我惊讶的是有不少小朋友,不像电影院的小朋友,他们不哭不闹,情绪完全随着剧情在走,全场笑的时候我能清晰的听到小孩的笑声。两个半小时的剧,没有听到拉着爸妈吵闹烦人的声音。演员结束谢幕,掌声经久不断,因为他们的表演实在是值得观众真诚的敬意,置身其中,感觉很美好。就是大家有相同的爱好都认可这部剧,掌声中有很多的欣赏和尊重。最后走到剧院的大厅,战马joey款款走来,散场的观众们纷纷欢呼,围着拍照。感觉就是,小英雄joey来啦,人民欢迎它,喜爱它。
回去的车上和小徐讨论剧情,小徐说了几个剧情别扭的地方,比如主人公在战争背景下,完全不关心人命只关心他的马……感觉有点不知道咋说。还有小女孩对马儿强烈的爱意…情感没有源头没有经过只有结果,有点不自然。我觉得也是。不过演员们的表演实在是太震撼精彩了,整整两个半小时的表演,我没有看一次手机。我回家之后把大麦话剧栏翻了个遍…一口气买了3场话剧票-《乌龙山伯爵》《三体》英国原版《罗密欧与朱丽叶》如果有钱……我要买十场……觉得每个都精彩每个都想看。这个领域实在太神奇太值得人尊敬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