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它不够好,可我就是感动。

说我的青春是卡尔维诺博尔赫斯太宰治听着都觉得装逼了,我的青春就是郭敬明。
一定会看郭敬明的所有书和《最小说》,所以就算是从来没有见过的人也会觉得熟悉。
果然音乐还是找了日本的音乐家;果然还是会拍那些人群欺凌涌过来的镜头;河堤上易遥说我从来都没有想过卫生巾可以是有香味的,果然是郭敬明写的句子。
可能是这些“果然”,让我觉得这部电影本来就应该是这样的吧。
说回来,我觉得比[小时代]拍的好啊,有进步。
就像当年他的小说被叫做青春文学,他的电影也是给正在经历青春的这些人看的。我不知道为什么那些人出于什么心理曾经辱骂郭敬明的作品,我不觉得是郭敬明的文学作品让青少年忧郁和顾影自怜,反而是青春本就是很残酷的。
反而是有人过度夸赞了青春的美好。我不否认它的美好,可我觉得青春很苦。青春时期是没有力量的,可是却有欲望和攀比;同样也是因为青春,可以口不择言却不承担责任。在这段微妙的时间里,处在弱势的那一方就会承担巨大的伤害。这些伤害有些来自同学,有些来自老师,有些来自父母,而那个少年是没有力量反抗的。
同时,那些因为年轻不经意说出口的话,不走心就做出的欺凌,是多么残忍的一把刀子,能够给人的心里造成多大的伤害。知道了,才能用更温柔的方式去对待别人。
至少我曾经在他的书里得到过这些。
被人诟病的他的台词的矫揉造作,也许就是某个少年想说而说不出口的话。而那些浮夸的场景,也可能正是少男少女们接收信息最容易的方式。
那些蜂拥而上辱骂不休的人,也就是那些过后说“我没有”“我不过就是开个玩笑”“我忘记了”的那些人吧。
郭敬明当然不是一个文学家,他是个会写字的商人,在文字逐渐衰落的现在,他将事业逐渐转向了影视。但表达的内容和对象并没有变,不知道这一代的青春少年是否还吃这一套。
我不觉得这部电影应该做到多么好,有什么深刻的哲学思想,我知道他也做不到那么好。我就是觉得如果有些人能够在这里得到安慰就好了。
我知道它不够好,可我就是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