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难尽的江湖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本文算不上是标准影评,只是一个贾樟柯粉丝些许感悟。

2018.09.21 期待许久的《江湖儿女》终于上映,但观影结束后并没有《山河故人》的痛快,反而无言。
这次《江湖儿女》的宣发阵势是导演作品中前所未有的庞大。
从2017年11月29日开机,到2018年1月25日正式杀青;
从2018年1月宣布强大的演员阵容,到2018年4月12日入围第7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从各种宣发活动(知乎直播、综艺节目《我就是演员》等等),到2018年9月20日导演获第29届亚洲文化大奖;
这么多这么多的努力,因为某些因素。
从141分钟到137分钟。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看过许多影评,不乏有写的较为深刻,但诸多的影评人写的都有些差强人意,利用自己少的可怜且庸俗的电影理论去总结象征导演的电影体系,实属可笑。
也不乏有些优秀的影评总结了这部影片的电影体系,称之为“贾樟柯电影宇宙”。
纵观电影史,无数的电影人和影评人互相成就,影评人总结出一堆看似高深莫测又好似通俗的电影理论,导演们也乐在其中。
我记得有一年学院邀请了一位著名的导演来开讲座,顺带宣传导演的新片。观影结束后的提问环节,台下有个同学问了导演一个问题:“导演您好,请问您是怎么处理您影片中的交叉蒙太奇手法和什么主义(时间太长,记不太清楚)的运用么?”导演听完愣了一会,一脸茫然的回答他:“额...这个,我也不是很懂,当时拍的时候也没想那么多,感觉这样拍好看,嗯,就这样。”台下一片笑声。
为什么说影评人和导演是互相成就的呢。在导演创作时,会利用自己的几种个人化的风格电影语言。但在影评人的评论中,除了列举出导演的几点导演个人风格之外,又总结出了几个不同于前者的理论。当导演看过这些影评后反思,好像自己的影片中确实有他说的后几种理论。在下一步影片中的拍摄中,也会自然而然的利用到这些所谓的自己的风格。(当然,以上的观点大家可以看看而已,也并没有抨击任何影评人。)
言归正传,说回影片《江湖儿女》。
作为一个山西人,且导演是比我大25届的学长,在主观意识上,会颇有好感和共鸣。时隔上一部作品《山河故人》已经三年,相比较而言,《江湖儿女》的完成度并不高(并不是导演创作完成度的问题,是因为删减的剧情导致了整体故事的断层,虽然不是很明显)。
整部影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
我经历过最大风浪,是和你的爱情

巧巧和斌哥的爱情与江湖
从第一个镜头开始,《小武》的出现并不意外,毕竟是导演的第一部作品。交通工具、公共空间,这些都是导演最喜欢的,在影片中也是不断出现。熟睡的孩子睁开了双眼好奇的看着这个陌生的空间,破旧的公交车摇摇晃晃,嘈杂的声音。使用DV拍摄的1.33:1的画幅比,准确的还原了2001年的时代特征。
巧巧在影片中三次摸枪,第一次是在棋牌室里,斌哥调解完老贾欠钱的问题,巧巧扭身从桌上拿起枪。第二次是在斌哥被打伤腿后,与巧巧去山上,看着大同的火山群,告诉巧巧你现在是江湖上的人了,开枪。第三次,影片40分钟左右,也是电影重大转折点的地方,斌哥被另一帮黑帮围堵,巧巧为了救斌哥,在大街上连开两枪。也随之意味着巧巧转变为“江湖人”。
第二部分
一生很长,用来找一个人

巧巧和斌哥的江湖之路
出狱后的巧巧,从五年前大哥的女人已经变为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中年妇女了。丢失钱财、被玻璃感应门关在门外、斌哥避而不见巧巧到林佳燕对巧巧的轻视。巧巧人物的运势在不断下降的趋势,就好似笼中兽。
待猛兽挣脱枷锁,将重回江湖的王者。
从之前拿枪的巧巧变成了拿矿泉水瓶的巧巧。
利用三峡广播作为叙事的转场镜头,即交代大环境又作为一个承上启下的分割线作用。自巧巧成功在婚宴上蹭吃蹭喝后,又在酒店碰瓷各种“达官贵人”,被流氓摩的司机骚扰,临危不惧的骑走了摩托并去公安局报案,套路的找到了斌哥。从一个小细节可以展现出巧巧人物在这时处于不断上升的运势,在客轮上打电话被路人撞了个踉跄,第一次并没有多说什么。第二次被一群男人撞个满怀,巧巧破口大骂。
出狱后,时隔五年再见到斌哥,斌哥的冷漠使得巧巧无比寒心,斌哥说我已不是江湖上的人了,巧巧含着泪看着斌哥“我现在是江湖上的人了”。跨过了火盆,也跨过了爱情。《有多少爱可以重来》,巧巧哭着唱完,都说,哭着唱过歌的人,都是可以坚强的走下去的。
巧巧短暂如UFO的爱情,让巧巧更加坚强的走在江湖上。
苍茫的荒野上出现的UFO,绕着巧巧转了一圈,仿佛认识她似的。冰冷的光芒照亮了整片天空,也照亮了巧巧的江湖路。林强的电子乐恰如其分演奏出了“贾樟柯电影宇宙”。从此开始,整部片子得到了更深一步的递进。也是我最喜欢的一段。
第三部分
一生很短 只够爱一个人

巧巧和斌哥的爱恨情仇
昔日坐着桑塔纳的大哥,现在坐着轮椅告老还乡。昔日巧巧坐在斌哥身边,如今斌哥坐在巧巧身边。
十多年,早已物是人非,就连往日的马仔都骑到他头上。早已没有什么江湖,只不过是一些市井小民罢了。就算巧巧装上无数的监控,斌哥还是走出了她的《世界》,去《任逍遥》。
几个小的细节点
1. 这次是导演第一次于其他摄影师合作, 埃里克·高蒂尔 (Eric Gautier)。
2. 录像厅播放的电影是《英雄好汉》。迪斯科舞厅放的是The Village People的《YMCA》。叶倩文的歌是《浅醉一生》。
3.巧巧两次上香后的剧情都与斌哥的人物发展有关。第一次上香后,斌哥被打折腿;第二次上香后,往日的弟兄们开看望斌哥,引出后面老贾侮辱斌哥的场面。
4. 片中出现三次中国大鼓的音效,第一次出现在巧巧开第二枪之后,第二次出现在巧巧雨天骑着摩托,第三次则出现在结尾,配合着镜头推向监控画面一直推到模糊。
5.探监的女人小清,之前并未提到,是否与删减剧情有关?
6. 导演作品中少见的技术性失误,在巧巧去办公室问大学生斌哥的去向时,大学生回答巧巧斌哥去搞发电厂项目,这时巧巧的台词是后期配音,有可能是因为删减剧情的缘故导致修改台词。
7. 巧巧推着斌哥在破旧体育场时,人物面部光线的不一致。可以理解,因为不同景别需要借位拍摄来选取最佳的后景,导致拍摄近景时,人物面部的光线是有明显遮挡的,而下一个镜头切到大全景时,两人的位置是处于体育场的中央,人物处在光区内,没有任何遮挡。(个人猜测)
8. 影片中一系列的自我致敬就不再赘述,熟知导演作品的应该都能看出来
9. 影片策划之一,万家欢,是导演的助手。剪辑、配乐、录音指导依旧是老班底
其余的关于影片的信息,请看上一篇文章。2018,江湖相见。
(如有错误,请告知修改,不胜感激)
浅谈一些个人看法
1. 《江湖儿女》本次拍摄的摄影指导换成了法国人,也是一名非常优秀的摄影指导,在国际上也颇有声誉。但我认为并没有余力为能准确表达出导演的真实感情,毕竟合作了数十年。影片中很多的运动镜头没有余力为表达的到位和准确。
2. 整体影片的剧作结构,标准的三部分叙事结构,完整的人物弧以及转折点。
3. 本次完成度虽然不及前作《山河故人》,但在导演的作品中也是一部极具意义的一部作品,相当于影片中UFO消失后的星空,完美构建了“贾樟柯电影宇宙”。


无比期待导演的下一步作品,初心不改,您依旧是我们山西的骄傲、我最崇敬的导演,向您致敬。
郑嘉成 2018.09.23写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