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假的家族,最真的爱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慕名已久,先是听闻打败《燃烧》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的名声,后又看到豆瓣上8.8的高分。于是一上映就兴冲冲赶去了影院。
这回,是枝裕和呈现给我们的不再是清新的田野大海,也不再是乡间小木屋里温馨的家族。我们看到的是一间狭小而凌乱的屋子,一家老小六口人闹哄哄地挤在一起过日子,其中最小的女孩还是捡来的。奶奶的收入来源是养老金,父母干的都是粗活,钱不够了就组团出去偷窃补贴家用。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小偷家族,却让人感受到一种质朴而可贵的温情。
他们善于苦中作乐,懂得不断给艰难的生活制造小确幸。下班回家路上,父子俩咕噜咕噜喝着爽口的波子汽水,给家人带上热气腾腾的可乐饼。晚上一家人围坐着吃饭,七嘴八舌唠着嗑,女人还瞎讲究嫌弃偷来的洗发水牌子不好。妈妈爱八卦小姨的男人,爸爸喜欢给两兄妹变蹩脚的魔术,哥哥总带着妹妹走街串巷教她“生活技能”。
听到外面放烟花的声音,一家人都兴奋地探出头去看,可是却只闻其声,不见烟花。有人疑惑,这一幕的烟花到底是真实的还是他们的想象,甚至还跟《燃烧》中的哑剧表演作类比。我认为,这有点过度解读了。回忆起自己小时候,大年三十城里放烟花,爸妈会抱着我去阳台上看,不过因为高楼林立遮挡了视线的缘故,往往只能听到声音,或者偶尔看到烟花一角,但这就足以成为一场盛大的狂欢了。所以这个细节很接地气,是枝裕和对生活的体察真的细致入微。而且从中也能看到一种豁达的生活态度,就算生活有很多不完满,但是那些小小的快乐还是要好好珍惜好好享受啊。
相信很多人会对这家人去海边的情节印象深刻,这应该算是他们幸福的巅峰了。不同于一般日系影片的碧海蓝天,他们去的海有点灰蒙蒙的,实在算不上美。但是这一家人欢乐的嬉笑打闹,那种难得逃离困窘生活浪一把的雀跃,真的太鲜活了,这种耀眼的生活气息让他们身后的原本暗淡的风景似乎也变得鲜艳而美好起来。
治和信代夫妇虽然没什么文化,但还是竭尽所能地教导着两个孩子。当哥哥觉得妹妹是累赘的时候,治对他说,“如果能让妹妹在家里做点什么,她才会比较开心”,让哥哥接纳了妹妹。看着妹妹一直郁郁寡欢的样子,信代紧紧地抱着她,对她说,“他们如果喜欢你的话,肯定不会打你的,而是像这样抱着你啊”,让她感受母亲的温暖和爱。
祥太的醒悟就像一根导火索,他偷窃故意被抓之后,小偷家族的美好生活戛然而止。随着真相一步步被揭开,我们惊讶地发现,原来这家人完全没有血缘关系,他们都是被社会抛弃的边缘人。奶奶被丈夫背叛,信代差点被前夫杀死,亚纪受父母冷落,祥太被父母丢在车里,由里遭受着家庭暴力……他们生活在一起是为了各取所需。夫妇赡养老人是要依靠她的养老金,收养孩子是为了弥补不能生育的缺憾,小姨投靠奶奶是为了感受在家得不到的亲情,而奶奶收留所有人是为了排解独居的寂寞。
而这么几个缺爱的可怜人,却组成了一个其乐融融的家庭。他们在物质上穷困潦倒,在精神上却充盈富足。这是一个最假的家庭,却有着最真的亲情。而他们的原生家庭呢?亚纪宁可在声色场所工作,拥抱不会说话的客户寻求慰藉,也不愿意回到那个看上去和睦光鲜的家;由里冷漠地看着电视播放寻找自己的节目,欣喜地接受自己的新发型和新名字,丝毫没有回家的意愿。家,本应是最温暖的归宿,他们却避而远之。这是多么心酸而又讽刺。
是枝裕和曾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小偷家族》不是要探讨家庭,而是透过家庭去呈现日本的社会问题。而我们身边又何尝没有这样的问题呢,无论是近来热议的守寡式婚姻、丧偶式育儿,还是一直存在的家庭暴力、独居老人养老问题,都亟待我们去关注、去反思、去解决。
与其说小偷家族是一个离奇的故事,倒不如说这本就是一个虚幻的乌托邦,是许多心愿拼凑起来的美丽向往。梦终究是要醒的,如果梦想能照进现实,那这场梦才不算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