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偷家族》里对于家人的定义是如何表现的?与是枝裕和以往的电影有何不同?
查看话题 >小偷家族把我给看饿了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可以说是异常迫不及待的 去电影院看了小偷家族

其实在去电影院看之前,对于这个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最佳影片,我有三个想法
第一、是个看不懂的很玄学的但是评委喜欢的小众电影
第二、浓浓的日式治愈系电影
第三、比较深刻地反应底层人民无奈的社会电影
真没想到啊,看完之后,我竟然饿了!
你说你各种吃啊,火锅啊,面啊,噗吐噗吐的,吃的还刺溜刺溜的,吃着吃着还儿童不宜了,啊?

往下会有点剧透
好了言归正传,这个电影,确实挺好看的
你需要做的就是坐下耐心地看完,先不要想这么多
因为开头的部分,甚至是一大半的篇幅,在描述生活的同时还进行着很重要的一点——铺垫
在看前面部分的时候,我确实以为这只是一部“一个温暖的小偷家庭收留了可怜孩子的、充满温馨、贫穷并且快乐地得过且过”的电影
那我就觉得很平常,虽然生活的细节很丰满,但是这类型的电影非常多也不至于就拿了大奖吧。

然后不断地你就能够开始在电影里那些所谓生活的细节处发现端倪了 比如为什么儿子不愿意叫男主爸爸
比如为什么妻子的妹妹去通过特殊服务挣钱,一家人不说支持反对还有一种无关痛痒的感觉
比如奶奶怎么莫名其妙地拿了钱
比如为什么一家人这么害怕被人家发现他们有这么多人口
等等等等
就好像这温馨包裹下的家庭中各自有各自的小秘密
直到影片的后段,通过不断地暗示和解释,真相水落石出,你才发现原来之前的一切都是那么地合理又那么地说不通
一个好的电影,就算不能在以后留下不断的思考,也一定要看完后给人懵逼的感觉,哈哈哈哈哈
就像上面说的,本来这是一个简单的温情故事,到了最后突然合理而又说不通了。
就像——男孩不叫男主爸爸,因为本来就是捡来的,合理了;但是全片爸爸一直对男孩视若亲子,在后来因为男孩被抓却是想带着全家一起悄悄溜走丢下男孩。说得通吗?
就像——奶奶对妹妹无微不至,甚至从她脚冷揣测出她有心事,一老一少无话不说,奶奶最后生老病死,妹妹很难过,很合理;可是最后妹妹才知道,奶奶收留她让她一起生活,其实每个月都可以从妹妹的亲生父母那领取3万块钱,她顿时想不通了,奶奶难道只是为了钱吗?
很多存在你心里的温情还没有焐热,突然就给你打了一个混淆针
而所有的这一切都只是指向一个问题:
这些所谓的没有血缘关系的亲情,究竟是真是假,是靠什么来维持的?

其实电影里有提到过一些了,“心”、“钱”
而对于他们“诱拐”的小女孩,更让人难以去评判
小女孩不愿回原来的家,因为家暴。可待在他们一家中久了,所有人都把她当成了妹妹——但是他们也明知道这样是犯罪,却还骗自己并没有要赎金只是看她可怜
这一家,本就是残缺的碎片拼成了一起,表面有多么温情,就有多容易飘零。
现在想想,其实想不通的只是因为我们自以为顺风顺水的事情没有发生,这些生活很真实,人心也很真实,很多事情是不能照着我们心里的直线去发展的,先撒把糖,抽一顿,再边撒边抽
影片中两个无声的呼唤:

去沙滩玩的时候,奶奶看着5个人并排在海边上迎接浪花,悄悄地用嘴型说出了“谢谢你们”,她也许确实为了钱,但她撑起了整个家,是为了这种陪伴和其乐融融

最后男主不舍地追着男孩的公交,开远之后男孩摘下帽子回头,用嘴型说出了“爸爸”,他得知一家人本要溜走,一定带着失望,但是更多地是对于爸爸的肯定
其实每一个模棱两可都因为有着自己内心的希冀
妈妈捡回了男孩,出于不忍带回女孩,是因为自己不能生,她可能有点自私,但是在最后却一个人顶下了罪,并嘱咐男孩可以去找亲生父母
而那个小女孩,无助的表情里只是想拥有一个“爱你的人应该会来抱你”这样的家,可是她又能决定什么?

这段分析不明的情感,有如电影中说的“羁绊” 是这个电影的魅力所在
可是电影的结尾现在想想
一点也不完美,却也像电影中妈妈说的——这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
最后一幕的小女孩真让人心疼 仿佛是想被小偷家族再偷走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