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螺旋与蝴蝶效应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很久没在影院看过这么一部诚意满满的作品了,尽管众说纷纭、各执一词,但比起如今浮躁泛滥而俯拾皆是的劣质电影,好得真不是一星半点。 言归正传,我一直都觉得当代的阅读观影心态普遍浮躁、功利、趋同,具体在快阅读、泛阅读、娱乐化、猎奇心、羊群效应……一直以来一些思想深刻和反映社会现状的电影都似乎不太受到「待见」(兹指迎合),《亲爱的》《二十二》《熔炉》亦然。很多时候我们都在社会这一偌大的漩涡之中迷茫着,最终陷入沉默的螺旋,成为随波逐流的浮萍,多少有些可悲了。 正是在这样缄口不言的阒静下,终于有一批人身先士卒、无畏无惧,充当着中坚人物和改革家。看到落幕时分那几段文字感触达到饱和,当时就在想,如果全中国,我们的中国,没有那一批敢于奋起反抗的人,将会是怎样?这不禁让我想起那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医者仁心」腐化为「医者黑心」,马斯诺需求理论的基层就包含着生存需求,生命健康永远是基要,医者如果以此为把柄空饱私囊,继续在所谓进口药的「专制」之下荼毒和压榨病人及其家属,从中牟利,那可就真是一副丑恶嘴脸——当然有太多人义愤填膺,但「沉默的螺旋」定律已经告诉我们,人这种群居动物,在被孤立的恐惧心理下会越来越沉默,而中坚人物只占少数。 这样说来,「改革家们」真的很伟大。 人就是这么矛盾,一方面倡导和鼓吹着博爱互助,而又无时不刻表现出自私的劣根性。这就好像街上一个老人骤然倒下,一堆人围观者却无动于衷、议论纷纷,他们热心于指摘和谴责,但这种所谓的道德优越感却又建立在他们的无所作为之上,不知究竟是何来的底气?所以我敬佩勇士如程勇、吕受益,敢冒着风险引进格列宁救人于水火。特别是买两千卖五百的那一幕让我从程勇的身上看到了辛德勒的影子,那才是真正的无私,真正的勇士。正如鲁迅所说:「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献血。」鲁迅指出中国不在沉默中爆发,就会在沉默中灭亡,这个论断在任何时候都有其合理性。 这部电影中很多细节是直戳泪点的,夜店里老板唯利是图,在金钱诱惑之下跳起钢管舞时思慧肆意地欢叫后眼角的几抹泪花;思慧在明白程勇的心意而离开后嘴角的一丝上扬;吕受益媳妇儿在餐桌上一番感动之举无声胜有声;程勇望着窗外彭浩和吕受益闪现出的笑容;人群目送着程勇离开……每一幕都足以让人感动,囿于本人言辞拙劣,诠释不出那番观影时的心情,还望诸君体谅。 人吧,就像一只蝴蝶,有时一阵风就能被吹得东颠西倒,但有时也会因为扇动翅膀而刮起一阵巨风。我想程勇当初也一定想不到自己会产生这般蝴蝶效应,这位「革命家」,值得我们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