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非主角视角谈谈这部电影给我的感受和点映活动流水账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粉丝滤镜厚,如果见解有误,见谅。
小学生观后感文笔,提前感谢不喷。
剧透有。

——————————————————
七月七号八号两天提前在广州、佛山看了这部电影的点映,可能因为是年轻人也不是粤语区人氏,所以对电影的背景之前不是很了解,看完了电影让我来谈它的主题可能我也是一知半解。所以我就不斗胆讲电影的主题了。我看完这部电影,从另一个角度有了深刻的感触。
这部电影可以说是温拿乐队一路走过几十年风雨的记录,主角当然是温拿。但是在观影过程中有一个小配角在我心中远远大于主角们——她就是电影中温拿的粉丝。
这位粉丝当然是温拿这么多依然还坚持支持他们的一个形象代表。她的形象出现在电影的开头一度沦为路人,她在天台下路过听到乐队表演,并跟着音乐一起打拍子的时候甚至有点好笑。楼上一群“叛逆”的摇滚青年玩着音乐,楼下的她穿着校服梳着一个很土的发型,却和着他们的音乐。摇滚和校服,他们和她,我觉得这样一对比显得这位粉丝“特别”又格格不入。有一个事实就是,乐队的成员没有一个人注意到楼下的她。
当温拿火起来以后,开始有了很多漂亮的女粉丝。这些漂亮的女粉丝会举着写有她们偶像的名牌,会给她们的偶像送蛋糕送公仔。她们精心打扮,她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希望能得到那群玩“酷音乐”靓仔的关注。就在这个时候,我又看见了那位一路追随的“特别”粉丝。她从拥挤的人群一路挤到那群少年的面前,怀中紧紧抱着一个本子。这个本子和那些蛋糕公仔比起来,什么也不算。她在推挤中犹豫了一会,然后低头递过了她的本子和笔,想让乐队成员签名。然而事实又是,乐队成员再次心烦意乱地忽略掉了她。
再然后,熟悉温拿的朋友们应该知道,他们分开了。电影在此又给了这位粉丝镜头,她坐在家里,翻着她心爱的本子流眼泪。那个本子是由一张张乐队多年来的新闻简报和照片拼贴而成的。看起来是她精心收集过,可惜现在照片上的人因为一些原因分开,而她却不能为他们做什么。看到这一幕原谅我这个低泪点开始鼻子发酸了。想哭的理由不是同为粉丝,只是一个女生在喜欢的人遭遇困境时却无能为力,这样的挫败我感同身受。
还好她一直喜欢的那群少年时隔五年终于又走到了一起。这一切都不算太迟。他们的演唱会当然她去了。她站在观众席里,和一大群同样喜欢他们的人,一起唱了一首一首又一首他们的歌。
这就是这位粉丝的故事了。
故事的最后,少年温拿已经变成音乐圈里的前辈了。他们还在一起开演唱会,他们在舞台上互相开玩笑,以前的那些矛盾都变成了生活中的一句谈笑,时间真的是带走了一切。但是奇怪的是这位粉丝还是站立在时光里,在人群中看着他们。她在偶像面前还是那么羞涩,甚至没有她怀中抱着来看演唱会的孙女大方。她除了头发白了,其他什么都没变。她还是在期待偶像的下一次,她相信那群她喜欢的人还会有下一次演唱会。
——————————————————
在后来的路演里有人问到了导演为什么会想到拍这样一个角色进去。陈友导演很真诚地给我们说,因为有很多温拿的粉丝确实从他们演艺事业刚刚起步就一直追随着他们直到现在,这些粉丝也不和他们过多交谈,坐着不同的交通工具来到他们的演唱会。导演觉得很感谢一路有粉丝的支持,所以才拍了这样一个角色在这部电影里。
——以下是我人生难得一次真情实感——
在我这个佛系追星的心中呢,这就是最完美的粉丝与爱豆的关系了。
我追星的理由其实很简单,他曾经唱了那么一首歌,感动到了我,甚至不夸张地说这首歌真的有改变我的人生,所以我想去见见他,告诉他“感谢有那首歌陪我度过那些苦日子”。然后我就来到了不熟悉的城市,和那些与我一样喜欢他的人,一起到场支持他和他主演的电影。然后我看了这部电影。我为他而来,但是在这部电影里看见了另一个人和我一样,喜欢站在角落注视喜欢的人。佛系追星在我的理解里是,不打扰是我的温柔。
在现实世界里我也很忙,他的活动我不能每一场都到场支持,但是我希望他能知道,这里有个曾经被他一首歌感动的人还在支持他。他不知道我,但他知道还有“人”支持他。这个“人”,可以是任何人。
无论是电影中的温拿粉丝还是陈友导演给我们提到的那些温拿现实的粉丝,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点让我非常佩服,几十年过去了还能喜欢她们一直喜欢的人。现在世界更加浮躁,这样的陪伴更是珍贵。
希望我也能带着我的少年给我的正能量,继续努力生活。希望不管是十年,二十年,甚至是一百年,我还能继续听他唱。
——————————————————
彩蛋:咳,就是这张专辑,我每次听一遍就打满鸡血,生活立马阳光灿烂,不信你听一听?(我最爱的是《白日梦》啊。请接受我的安利。)
正能量斜杠青年于湉加油(ง •̀_•́)ง《兄弟班》大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