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缘,鸳鸯错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观后感】半生缘 半生缘,鸳鸯错 看完了许鞍华拍的电影《半生缘》再倒回来看张爱玲写的小说《半生缘》,当脑海里想象的画面跟外化的影像片段慢慢重合时,如鲠在喉,心痛无言。 都说张爱玲笔下的人物都逃脱不了悲剧的命运,爱而不得,一生错过。她拆了满屏的CP,留下无数的感慨与遗憾,却让人始终欲罢不能,她的小说似乎就是有这么一种魔力,明明知道最后的结局还是会看下去。 看完电影,始终放不下的一个角色就是顾曼璐,不知是因为是梅艳芳的演绎还是人物本身角色的魅力,看过电影之后再去看小说总想在字里行间寻找寻找过去顾曼璐的影子,她与豫瑾那段美好的初恋。也还是终究错过。 电影始终是电影,若牵扯一丝丝演员现实便会心痛得无法呼吸,同样是为了家庭付出太多太多的梅姐,跟电影中的曼璐多多少少有那么几分相似,只是梅姐那“宁教天下人负我,不可教我负天下人”的性格,始终无法做出丝毫对不起妹妹的事情。 她那么好~ 作为原著党,真的觉得许导百分之八十的还原了整个剧情,印象极深的一段就是曼璐吃生煎馒头,咬了一口说“该死,肉还是生的!”,顾太太说那是你嘴上的口红。仅仅是几句话,几个表情就将顾曼璐这个人挑剔,有些刻薄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转而又有些觉得悲戚。原本她不该是这番模样。 曼璐见豫瑾那段更是完完全全地还原了原著,只是可能不太记得当时曼璐穿了什么颜色的衣服,书里说曼璐穿着一件紫色的旗袍,因为之前豫瑾在给她的信里叫她“紫衣姊姊”,她便一直记得,来见他便穿了紫色的旗袍,只是当豫瑾说了“只觉得当年的事幼稚可笑”时,便彻底地摧毁了曼璐心中对于曾经往事,对于过去美好的回忆的所有的一切,她变得不再理智,变得疯狂。他否定了过去的一切的一切,那些在她心里一直难以割舍的回忆,在他的眼里变成了幼稚可笑的事,都说人情凉薄,尤其是对于曼璐这种混迹各种风月场所的所谓“舞女”,更是看透了男人的虚与委蛇,虚情假意,“利”字当头何谈真情实意? 但是曼璐对于豫瑾的感情不同,情窦初开的年纪遇见情投意合的人,刚好的时间遇见刚好的人,只是谁也敌不过命运的齿轮,转着转着便错开了。一错便是一辈子。两家当年为彼此定下的亲事,最终也还是没能走到一起,顾父离世,留下了一个无人支撑的家,曼璐作为长女默默地接下家庭的重担,一个本该是花样的年纪的女孩子又怎样来养活这么一大家人呢,做舞女成了唯一的出路,为了家庭牺牲了爱情,牺牲了一生的幸福。只是踏入这一行便再也没有资格谈爱情,她给不了豫瑾幸福,便选择了放手。她退了两家曾定下的婚事,又忍受了怎样的心痛与折磨。 心还是狠狠地疼了下,在此之前,她依然固执地相信豫瑾是真的爱她,他依旧是自己的瑾哥哥。尽管他比自己小两个月,在她心里始终都是依赖他的。只是如同小说中所说:“命运真是残酷的,然而这种残酷,身受者于痛苦之外,未始不觉得内中有一丝甜蜜的滋味。”而今她的心中满是怨恨,嫉妒,悲哀。曾经的一切都已化作乌有,不是对张豫瑾而是对于曾经埋藏在她心底的那份最美好的情感。 再次相见的二人,心里早已是风起云涌,看似平静冷淡实则有着无限叹惋。 只是一切都变了。 她已嫁作人妇,浓妆艳抹,俨然一副富家太太的模样,豫瑾看着她,那个当年扎着辫子,身穿蓝色学生裙,低眉浅笑,不胜娇羞的曼璐恍如隔世,在豫瑾心中她始终都是那单纯善良的曼璐,只是再见她已经变成了另一番模样。这么多年他都是抱着一份最美好的幻想在活着,他八年未娶,因为放不下,脑海里挥之不去的还是她的倩影,看见曼桢时的恍惚,那么一瞬间他傻傻地以为那就是曾经的曼璐,单纯,爱笑,温柔……甚至连曼璐都清楚他对曼桢有好感是因为她,豫瑾始终都是在追逐着她的影子。这八年来,对于豫瑾是痛苦与折磨,对曼璐又何尝不是? 二人心里如同明镜般,就算曾经有多么相爱,这一刻也会形同陌路吧。生活,命运,为何会如此折磨人,还是作者太残忍。 豫瑾打断了曼璐的话,在别人的口中曼璐很幸福,他眼前所看到的也是如此,锦衣玉食,豪车别墅。只是曼璐口中的自己,如此孤单落寞,无人倾诉,他怕自己听下去便会重燃爱意,会不顾一切的带她远走高飞,只是理智战胜了情感,他始终还是忍住了。 若他真的能够带曼璐离开该有多好?就算不能给她个拥抱,给她点儿安慰,别说那么绝情的话,也就不会让曼璐的心理变得扭曲,变得可憎。 心有情债,便无法再归还。善与恶,爱与恨有时就在一念之间。半生的姻缘就这样华丽丽地错过,该是嗟叹命运的不公,还是感慨时代的无情,终归是半生缘,鸳鸯错。 看完《半生缘》,满屏的cp都散了,世钧与曼桢,叔惠与翠芝,豫瑾与曼璐。整部电影看完,回头看看,他们都只是成为彼此心头上的一粒朱砂痣。 唉!就是放不下,就是不能放下。有时间一定写篇曼璐与豫瑾的同人,因为他们爱得太苦,只想给自己一颗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