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期有感

闲来无事点开明日之子看了看,看的最新的一期,本期中除了优秀的音乐人之外,李袁杰成了这一期的重要焦点。简单说一下事件:李袁杰携其标榜的原创成名作《离人愁》登台明日之子,本来信心满满,哪知唱完之后,众导师皆不买账,李袁杰就情怀问题殊死挣扎,妄图晋级,结果导师委婉指出其作品有抄袭之嫌,结果众网友齐心协力,以坚毅不挠之精神收集其抄袭证据,一时之间沦为笑谈。
在此之前我不知道李袁杰,也不玩抖音,没有听过《离人愁》,除了两股痒痒辣眼睛歌词外,就其旋律而言,我还是蛮喜欢的,有些熟悉,很好唱,朗朗上口。而这份熟悉感是否就来自之前的一种听歌经历,或者说旋律的相似呢?
原创是一个很珍贵的词,它代表一种坚持,责任,也代表一种技能。如果你真的是一位优秀的原创音乐人,毫无疑问,就对音乐的态度而言,你是值得尊重的。但如果真的本身的能力有限,目前原创的标准达不到,可以对音乐做一些小的改编,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这是值得鼓励的,进步的。我理解的网友对李袁杰的愤怒源自他的音乐并非原创,却一定要标榜原创,被星推官拒绝后,没有收,反而死命挣扎,卖国风情怀,挣扎之言尽显无知,国风可以作为武器的前提是你了解这个武器,不知道自己的武器怎么用也是心疼他。最后华晨宇的评价已经很委婉了,年少轻狂时有人能指出自己的问题音乐小白也是一件蛮幸运的事,希望以后的李袁杰可以踏实做自己喜欢的音乐。
我自己是一个音乐小白,不懂任何专业的知识,之所以会写这篇文章,完全是因为华晨宇在评价李袁杰时的一种观点:做原创音乐的人一定要把基础打牢,一定要懂乐理知识,不要太浮躁。可能是自己学习太浮躁的原因,我对这段话非常赞同。我理解的优秀音乐人绝非凭空创造旋律,他一定是用旋律表达自己。科学的创造也正是如此,真正的科学家一定是一步一步踏踏实实的去钻研,来探究未知领域的奥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社会上存在所谓的"大师"们,利用一知半解的所谓科学欺骗大众,获取利益。对艺术、科学的欣赏和辨别是异曲同工的,大众所熟识的某些常识可能是错误的,同样的,传唱度也并非是一首歌曲的全部价值。"大师"们虽然可恶,但是却避免不了,因为总会有大众病急乱投医,所以大众需要提升的是辨别能力,欣赏能力,只有这样,科学、艺术才会更加良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