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你所爱,行你所行 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爱你所爱,行你所行 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迟来了六年的电影,有人说自己被《无问西东》深深地感动了,有人戏称它是清华大学招生宣传片,也有人觉得它是一部严重烂尾的烂片。
评价两极分化严重的《无问西东》,究竟是一部好片还是烂片? 我只能说,我们观众并不都是专业的影评人,对电影可能也没有太深入的研究,《无问西东》肯定也有触动人们心弦的东西,而这份触动,应该是来源于《无问西东》甩给观众的一个拷问:思索生命的意义。
看这部电影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乱:时间点乱,是倒叙?时间从现代回到抗战;是插叙?明明到了抗战,忽然又到了民国西南联大。可不管是倒叙还是插叙,人物总不要太多变化吧?可每一段所谓的倒叙、插叙的故事,主人公都更改了……真够凌乱的。
张果果:都市精英,在尔虞我诈与坚持本心中挣扎,人与人的信任岌可危。但最终张他找到了自己的本心,做了自己认为该自己做的事。
陈鹏、王敏佳、李想:三人本事好友,随着年岁增长,两个男孩子都对王敏佳情素暗生。但危难之时,李想害怕失去支边荣誉选择对王敏佳的遭遇置若罔闻;但与此对应的是,即使王敏佳名誉尽失、容颜尽毁,陈鹏依然不离不弃,保护她、热爱她。
沈光耀:民族危亡之际,前途一片大好的富家子弟,但身上并无半分纨绔子弟之风,在西南联大的艰苦的学习条件下,他科科优秀,在同学眼里近乎无所不能。随后因战事逼紧,他不得不投笔从戎,最后驾驶飞机撞向敌舰……
吴岭澜:国文和外语成绩满分却选择读自己不擅长的实科的清华高材生,在追求真实的道路上苦苦思索。 《无问西东》全片138分钟,分成了在四个时代背景下发生的故事。用五个年轻人的青春故事,串联起近代中国百年的奋斗历程。但这四个故事人物关联究竟是怎样?张果果的父母受到了支边的李想的恩惠,于是教导儿子要追随自己的真心。张果果与李想关联上了;通过陈鹏的回忆,我们知道那位给孤儿投递食物的“晃晃”其实就是投笔从戎当上了空军的沈光耀。沈光耀和陈鹏关联上了;接下来,那位苦苦思索生命意义的吴岭澜最后成为了西南联大的老师,而在跑警报的过程中遇上了作为西南联大的学子沈光耀。沈光耀和吴岭澜关联起来了。
思索生命的意义,似乎从头到尾都没有结束过,不管是游离的吴岭澜,还是一腔热爱的陈鹏,还是去支边后为了救助张果果父母的李想,还是慷慨赴死的沈光耀,还是陷于商场与俗世尔虞我诈的张果果,或者理应还包括了电影中的泰戈尔、梅贻琦、美国军官以及一干西南联大的学者大师们,从头贯穿到尾的,无问西东,问的是人生。
世俗的喧嚣,太过热闹,一颗被浮躁包裹的灵魂,很难以优雅的姿态,用真实的自我去打磨岁月的锋芒。生活本来就是这样,所有的真相都是被形式包装过后的假设,而更多的人,却总是困扰在真相与假设的这段距离中,把自己丢失。
鲁迅曾说:“无论何国何人,大都得承认:爱己,是一件应当的事儿,这便是生命保存的意义,也就是继续生命的根基。” 生活是一种很执着的行为,大约人类也不会少了执着的本性。所以,若要合理的生存,人必须要有一颗柔软的心性,才能平衡这二者之间的矛盾。而柔软的心性,不仅是来自一颗爱人爱己的热忱,更是来自于生命原始的真实。 “活着,就朝一个方向奋争,不管是什么样的命运。” 我们都是平凡的人生,而正是这样的平凡,才成就了人生的伟大。也许生活就是这么任性,所以,无论我们空悲空欢,还是常眷常恋,它都不会放纵我们的情感。
花谢花开,只因岁月的真实;苦乐常随,皆因生活的味道;人生都是刹那,青春也不过就是一瞬。生命的花香艳过浓过后,留下的便是最真实的本色。岁月深处,无论你历经沧桑还是携手繁华,而人生旅途上镌刻着的,都是生命相同的痕迹。
人生只不过就是从每一天的时间中,沉淀下来的一段记忆。你在生命中所有的面对,岁月不可能提前支付给你,每一次的接受,都是生命的修行和人性的历练。
我们无需去预测明天的太阳是否温暖,历经过昨天的风云突变,拥有此刻的深情感念,这便是尘世最美的情缘。活出坚守,终于自己,这是人性的自由,这是人性的勇敢。生命不乞求完美,活出真实的自己,活出柔软的自己。只问当下,只问真心。爱你所爱,行你所行,无问西东。
这个时代,什么都不缺,包括物质的财富和精神的享受,包括完美的世事和完美的人生。但是,真正能够让世界和人性所接受和感动的,正是那来自心灵深处的真实,是那来自生命本能的自由,是那来自人生气度的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