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想活着,每个人都想好好活着。

我一直觉得,电影分两种,一种是看完之后,它只是一部电影;另一种,看完之后,它不仅仅是一部电影。《药神》很显然属于后者。
对于电影本身,我认为,它不是一部凑热闹、蹭热点的商业片,影片细节之处有亮点亦有缺点,但我只想就影片整体的一些问题谈谈本人的想法。
1.电影的主题,“看病难、看病贵”
《药神》这部电影的宝贵之处就是将“看病难、看病贵”这个问题勇敢的抛了出来,借由陆勇的真实故事,把大主题通过小现实反映出来,不得不说真的领人敬佩。可能倒退五年,这样的电影真的不会过审。
无论导演和制片方是出于什么目的,最终电影产生的反响远远超出了电影本身,甚至影响了社会的发展方向,那么这就是一部具备存在价值的好作品。毕竟,每个人都想活着,都想好好活着。
2.影片中涉及的医疗、法律、道德、人性问题。
影片中,主角迫于生活压力,铤而走险地做起了药物走私生意。背景的描写比较充分,老父亲病重,夫妻离异,儿子抚养,收入低微等等,但是最终还是违背了法律,一切只为挣钱,只为解决生活中的众多问题。生下来,活下去的欲望相对于法律,显然更具诱惑力。
吕受益从得病,到孩子出生,吃上便宜的特效药、停药、病重、去世,两年多的时间内经历了痛苦、希望、绝望、不甘和无能为力,最终怀着难以言明的心情离开了人世。
思慧为了给孩子治病,委身风尘。片中思慧看着舞厅经理跳钢管舞的时候,眼中的情绪仿佛说了很多话“我不是婊子,我只是为了孩子,为了生活,我恨自己这样赚钱,更恨自己没钱保住孩子的命”,认真生活,本应得到尊重。
刘牧师为病友做了违背信仰的事,可是究竟自己究竟信仰的是什么,如何理解自己的信仰,在与程勇的第一次对话中,程勇粗俗的话可能更具有说服力。
黄毛没念过书,没有将大道理,所有的一切源于人性的善。他觉得为了帮助病友,可以去抢;程勇帮助了他,他可以百倍奉还;他可以不要命,但是不能辜负对自己好的人。
曹警官放走了买药的病人们,因为他觉得,那种药确实能救人。在与上级汇报中,上级领导告诉他,警察的工作是维护法律,可是对于他来说,警察的工作是救人。
影片中抛出了众多存在矛盾和对立的问题,如何选择与决定,剧中的价值导向下,可能显而易见。但是,抛开影片创作需要而设立的诸多情节,现实生活中可能没那么容易决断,毕竟“手心手背都是肉”,也没有那么明显的对与错。观影的全国人民中,有学生、老师、公务员、法律工作者、企业高管等等,对于影片中诸多问题的讨论也愈加激烈。但是,我觉得针对电影带来的诸多争议,未来在法律制度建设、司法程序完善、医疗制度改革、医疗体系完善、医疗研发创新等多方面必定大有裨益。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影评中对影片褒贬不一、各抒己见是件好事的原因。口诛笔伐,甚至以为贬低、一味吹捧都不是什么好事,重要的是大家能在评论中推进很多事向好的方向发展,这就很好。
3.关于影片背后的真实情况。
这部影片由真实故事改编,有原汁原味的真实事迹,也有导演和编剧为提升电影艺术层次加入的诸多情节。对于影评中印度生产的特效药,是否真实具有良好的药效,单凭电影或者网上言论无法明确判定。本人舅舅今年5月份病逝,晚期肺癌。期间也用过印度产的“易瑞沙”,也用过欧美生产的PD-1,但是最终还是没有救回他的命。坦言说,对于特效药,我和家人都是不懂。对于药效、病理、注意事项,甚至适用症和不良反应,都是通过他人告知和网上资料了解到。有人用药效果很好,但是也有人毫无效果,只因别无他法,只能怀着试试看的心态。至于最终究竟起了多大效果,是用药晚了还是药物本身不适用于病人,亦或是其他原因,最终病人病逝,谁都是懵的。
因此,影片中的特效药保住了多少人的命,多少人用药无效,我们不得而知。今后,对于特效药,究竟需要保持什么样的态度,还需社会各界持续关注。国家针对特效药,是否可以公平、公正、公开的进行披露,对于特效药方面是否可以效仿印度政府做法,亦或是针对特效药的自我研发是否可以加大力度,这些问题都显得尤为重要。任何病人都不希望自己糊里糊涂的被治疗,更不下希望自己糊里糊涂的离开人世。每个人都想活着,每个人都想好好活着。
4.关于影片的叙事风格。
2017年看过美国电影《萨利机长》,本人对其中叙事风格较为喜欢,平淡的叙事,注重影片情节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程序和过程,对影片主旨并不是盲目引导,总体看只是导演跟观众在平淡的讲着一个故事,但是影片带给观众的可思考、可体会之处却非常多。《药神》这部电影,我觉得最大的缺点就是情节设计中对观众价值观的导向用意过于明显,略有道德绑架之意。片中涉及的诸如人性和法律,道德和制度等方面矛盾并不是通过任何一件事一个情节就能完美解决的。
总而言之,《药神》是一部不可或缺的好电影。并不是说有艺术性或者改变一个国家、救活多少人、警醒多少人才是一部好电影。在“咀嚼”之后还能值得观众思考和体味,观影后带来的是一场思想上的“恋爱”,而不是射了就爽,这就是我认为的好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