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这世间的道义,以及无奈

《我不是药神》应该算得上是“别人家的孩子”。
就像我们经常羡慕那些可以改变国家的电影,羡慕人家针砭时弊一针见血的题材,而《我不是药神》带来的惊喜,绝不仅仅只是那个“别人家的孩子”终于变成我家的那么简单了。
整部影片并没有充斥着冷冰冰的说教和撒鸡汤。这里的每个人你都好像见过。那个哭着对警察说我不想死我想活的老太太,那些抵抗高价药物喊着你凭什么卖那么贵的病人,还有每一张张白色口罩后不具名的脸,我们都见过的。这个社会有时候棱角分明,把每一份苦痛都打磨得愈加清晰。得病的人,大骂着世间的不公,他们有老有少,还有更小的生命,任谁都猝不及防狼狈不堪。
程勇只是个商人,一开始想卖印度版“格列宁”只是当做生意而已,一来是为了自己得病的老爹,二来更是为了不菲的利润。可是后来吕受益的死,还有黄毛的车祸,都让这个从头到尾的“投机者”,变成了众多病友们口中的“药神”。这样的转变,就像一根“道义”的绳子,一点一点地把程勇拉过来,绳子的那头,是最近受不了折磨割腕的吕受益,是奋不顾身开车掩护程勇的黄毛,是每一位为了活下去在拼命的病人,是自己逐渐闪光对抗曾经不堪的心灵。
当然,这世间从来就不是非黑即白的。每个人都像是对的,商人为钱,病人为活,警察为法律,谁都理直气壮,至于道义,有人做就被人成为英雄,被称颂一时,转头却仍被淹没在旧时光里。
所以,我们才说,有些人真的了不起。程勇能最后贴钱卖药,甚至因此而锒铛入狱,背负着一个“药神”的名号,他值么?也许他知道,或者他也不知道。
至于跟着程勇的四个跟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衷和无奈。他们一开始也是只为了活命,后来渐渐被这个张口闭口就是赚钱的老板所打动,为他的道义和努力。大家都很清楚,想要活下去到底有多难,可眼前这个人却为了一群素不相识的人,拼尽全力。
片中借着一个反派角色的口说了一句振聋发聩的话,这世上只有一种病,就是穷病。就像那个老太太说的,吃了三年药,房子吃没了,家也吃垮了。每个人都很无可奈何,对疾病,对贫穷,对无法掌控的人生。而程勇,就是他们的希望。
幸好,大家都没有失去信心。吕受益希望看到儿子长大,甚至可以娶妻生子;黄毛希望可以回趟那个许久未归的家;牧师希望一直信奉的主可以保佑他;思慧也希望自己的女儿可以渡过难关。片中那个不断放大的“希望”二字,简单却充满力量。
影片最后许多病友为警车上的程勇送行,每个人都摘下了自己的口罩,这和之前所有人不愿意摘掉口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大家都放下了心防,从内而外的接受了这个带给所有人希望的“药神”。
人间有悲喜,请君多珍惜。
程勇对牧师说,我不如地狱谁入地狱,在其中是句玩笑话,可佛的慈悲,或许无法普及每一个人,我芸芸众生,却依旧踽踽而行,尝尽疾苦。
没有经历过深夜痛苦的人不足以谈人生。所以今天所谈论的一切,都抵不过病人真真切切的一声“我想活”。
药神只是一个美好的假象,但普通人,却可以改变世界。我们不知道程勇口中那个越来越好的世界何时到来。
或者,它已经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