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病治不好就是穷病

和露露、红红一起看了这部电影。
作为一名医生,虽然已经不干血液科多年了,但是,曾经是血液科的研究生,和血液病,以及血液病患者,也多少打了几年交道。
先说一下,进口药、尤其是抗癌药,制定的天价,其实我是可以理解的。这部分价格不完全是药物的本身工艺,更有可能是多年来的研究所投资的一个回本。比如说去年礼来宣布,研发了十年的治疗尔兹海默病(老年痴呆)的药失败了。所以好多医药公司原研药是经过了几代人的心血精力有些甚至一辈子所研制而成的。在专利保护期内,价格确实会比较贵。这里不得不佩服印度的仿制药,真的很厉害。这些都是国产药没法比的。等专利保护期一过,国产便开始大量的仿制。但是由于工艺技术等原因,国产药很多不如进口药,也许不是很多,而是大部分。从挣钱角度来看,其实国产药、国产的仿制药赚的利润更大。
血液病是一种很令人绝望的疾病。也许在肿瘤科见到的都是一些老爷爷老奶奶,但是,在血液科,血液肿瘤的患者很多都是年轻人甚至是小孩。且不说血液肿瘤病,血液非肿瘤性疾病,比如说常见的再生障碍性贫血,输血、免疫抑制、骨髓移植等等的治疗都可能给一个家庭带来人财两空的结果。曾经遇见过一个大老板,刚开始得血液病,还和我们讲:没关系,用最贵的药,尽管输血。两三年钱就花的差不多了。作为一名医生,在血液科,见到患者尤其见到很多年轻的生命,因为医治无效而去世,或者他们在医疗过程中的那种痛苦,心里是极其不好受的。我能明白,影片中的老奶奶讲,我想活着活下去。我也能理解,影片中的老吕的自杀。(这里让我想起了那会刚上临床见到的一个白血病患者,12岁吧,各种都做了,后期难受的直跟我说,让我早点死了吧)。在伊马替尼诞生之前,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死亡率是很高的。所以也不用责备影片中的研发的厂家,正是因为他们发现了这个药,才使得这个疾病有了缓解。
就如上上一段所说的,研发药物需要很长时间,做过实验的都知道,科研,很枯燥,很乏味,摸索,很可能、应该说是大部分是一辈子一无所获。这就造成了一个很大的矛盾。药物的价格定了高了让很多平民老百姓根本吃不起,药物的价格定得低了,研发的团队吃什么?将来还会有人去研发新药吗?作为昂贵的进口药,尤其是美国的,想想美国的国情和美国医保政策其实是可以理解的。但在中国,这就不合适了。这里要感谢各种慈善机构和关爱基金,我记得这个药还是其他的一些化疗药,是因为有红十字会的资助,才总体价格下降下来。
影片中,假的院士和男主说一句话:有一种病永远治不好,就是穷病。确实如此!印度国家政府默许仿制药,我觉得很大一部分也是因为它们的经济导致的,进口药,大部分人都吃不起。没有药用,或者因为经济的缘故限制,让很多医生都很无奈,明明能挽救生命,却因此没了。因为大部分的医生,他们希望看到的并不是门庭若市的患者,而是那些患者被你治好了。就像前段时间在朋友圈的那篇文章,很戳痛人心那句话: 到最后,想你活下去的也只有医生。
对于穷这个疾病。我也没办法,我也是个穷人,我想只能锻炼好身体,保持好生活作息习惯,活在当下吧。
ps:中国的医保政策,医疗环境其实已经很好了。之前遇到一个加拿大国籍的华人,和我们讲,那会儿在国外生病了,去看急诊,因为他们是全公费的,所以很多老头老太太就在那里排急诊号,反正他们吃完饭没什么事,就去排个队看医生。急诊医生看完一定的数量,比方说10个20个他就下班了,他不管你后面的人是否真的急。还有一个患者讲他在国外花了两个月做了检查,在国内一个星期就搞定了。所以有些时候不需要崇洋媚外,临床医学有很多时候是一名经验医学。国外医生一年看的病人数,很多时候都没有一个国内医生一个星期看的多。希望,大家能对国内的医疗制度少些抱怨,对医生多一些包容和理解。
那会儿跟着查房,有个主任真的和病人说过,印度的仿制药有效果,和进口药差不多,你如果能有途径获得,是可以吃的。